據國際能源署(IEA),伊朗的原油產量已經達到制裁前水平,這推升OPEC產油量達到近8年來高位。

彭博援引IEA周四發布的月度報告顯示,伊朗4月份原油日產量達到356萬桶,恢復到2011年11月水平。出口環比增加40%至200萬桶/日,接近制裁前水平。這意味著,伊朗已經逐漸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據IEA,4月份,中國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買家,購買量較3月份增加了57%(+80萬桶/日)。歐洲買家的興趣也在增加。4月份,歐洲每天從伊朗購入50萬桶原油,比上月翻番還不止。在2012年中期對伊朗制裁收緊之前,歐洲的單日購買量為60萬桶/日。

IEA認為,伊朗的原油產量還會進一步上升,但由於短期內的生產力約束,不會有大幅度增長。

在被制裁前,伊朗是OPEC產油量第二大的成員國。復產之際正值油價跌近谷底。為奪回市場份額,復產後的伊朗對產油國協議凍產一事,始終維持其一貫表態:不會加入凍產,直到產量恢復至制裁前水平。這也是導致上月沙特在多哈會議上臨時變卦,產油國凍產協議流產的最直接原因。

不過,當伊朗拒絕凍產的理由已經快站不住腳的時候,石油政策的強硬方已經變成了正在改弦易張的沙特。

華爾街稍早提及,沙特正在執行的「史上最具野心的」經濟改革計劃《願景2030》,原石油部長歐那密(Ali al-Naimi)迅速被替換。現在沙特真正掌握石油政策話語權的是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穆罕默德不僅拒絕凍產,還表示,如有需要,沙特產量可以立即提升至每日1150萬桶。

在路透專欄作家John Kemp看來,沙特正在意圖利用石油作為武器,以追求在更廣泛層面對伊朗實施更強硬的態度。

他認為,沙特對石油市場的考量不敵外交策略,而石油已經變成了外交武器。

沙特寧可油價下跌、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產油國營收減少,也不願達成一個可以讓海灣地區的主要競爭對手收入增加的產量協議。

沙特一直反對聯合國關於以提高石油出口及收入來換取伊朗核活動控制的協議,擔心這會增強伊朗的經濟實力,從而使伊朗能夠在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和葉門衝突中,增加對其代理人的資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裡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