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悟空邀請:藥品漲價和所有商品漲價大同小意,藥品也是商業運作的一種「商品」,其價格也會和商品一樣在某個階段會有漲有跌行為。其漲價離不開以下三點。

(1)主原料漲價、工人工資漲價,生產工藝流程更新。

(2)價格變動還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出現隨之波動的價格上漲和下跌現象。

 (3)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也會給商品價格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各人觀點異議接受,勿噴。謝謝。


「自去年起,部分藥品的原材料價格已開始上調。」2月27日,湖北一葯企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然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卻沒有顯現在實際銷售端,絕大部分藥品並未漲價,甚至一些藥品的成本價已超過零售價,出現價格倒掛現象。

今年來,行業內部對藥品漲價的預期更加強烈,「目前,雖然很少有葯企提出漲價,但幾乎每個來公司洽談新一輪合作的葯企都提及將要漲價的可能性。」湖北另一家藥品流通企業負責人也如此表示。

形成這種預期的主要原因是當下正在推行的藥品一致性評價規定、嚴格的質量監管、營改增,甚至環保政策的出台,「這些政策的陸續推進,某種程度上推高了葯企成本,因而帶來漲價預期。」上述醫藥流通企業負責人認為,後續可能會改寫醫藥產業格局。

然而,政府當前的政策思路又是控制葯價上漲,葯企成本攀升推高葯價,終端零售漲價受限,似乎成了一個待解的難題。

暫時未漲的終端藥品市場

位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附近的武漢市福安堂藥房里,營業員正在清點貨品,「自去年5月稅收政策變動後,不少藥品的價格的確有所提高。」該藥房的的營業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比如,一些治療感冒、發燒、腹瀉之類的常見葯葯價有所提高,一般漲幅為每盒幾毛錢到幾塊錢,但大部分藥品的價格沒有變化。

不過,在生產環節,不少原料葯價格已開始上調。

上述葯企負責人給記者出示的一張「倒掛品種明細」顯示,截至目前,共計41種藥品出現價格倒掛,其中一種人血白蛋白的購進價為450元,而其掛網價為378元,成為倒掛價差最大的藥品單品。此外,一種名為艾斯奧美拉唑鎂腸溶片的藥品,倒掛價差也達到了10元。

葯價倒掛的主要原因是原料葯漲價,去年兩會上就有代表提出,原料葯壟斷是造成藥品價格上漲的主因,如治療心臟病的地高辛片,曾猛漲10倍。

倒掛也造成一些廉價救命葯陸續退出了市場

山東賽克賽斯葯業集團的臨床監查專員張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過去常用的廉價葯如甘草片、紅霉素軟膏、牙周靈、葡萄糖酸鈣片、撲爾敏等,價格低、利潤薄,如果原材料再漲價,此類廉價葯根本無盈利空間,只能被迫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則是成分相似的進口葯或高價葯。廉價救命葯的退市使得此類藥品供不應求,一些本就不便宜的替代藥品更加搶手,價格會只增不減。

「就目前來看,價格總體還是持穩,波動不大。」武漢市一家愛爾康大藥房的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悉,該公司近期的一些藥品在小幅漲價的同時,另一些藥品也有降價銷售。

「從今年洽談合作的葯企來看,雖然當前藥品價格尚未上漲,但漲價的說法比較多。」上述流通葯企負責人表示,後期存在漲價的可能性。

漲價動力

漲價預期來自葯企不斷推高的成本,除原材料上漲外,2017年將面臨多種漲價動因。

2016年5月1日,我國全面推進「營改增」。從長遠看,「營改增」似乎可以降低醫藥企業成本,但中國的現實是,「營改增」必然帶來稅收嚴查。這意味著,醫藥流通企業將增加成本,這一差價有可能體現在終端藥品定價中。

記者從武漢市福安堂藥房處也獲得證實,從去年5月稅收政策變動後,不少藥品的價格確有提高。

越發嚴格的質量監管,也將推高葯企成本。

去年12月國家食葯監總局評審中心發布《關於對已上市藥品生產工藝信息登記模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規定,對生產工藝與申報不一致又不能完成充分研究驗證的產品,立即停產。

之前,很多中小甚至大型葯企為節約成本,存在私自簡化生產流程、篡改生產工藝等不合規行為,預計會有大批葯企在檢查下暴露出來。

此外,去年7月,新修改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文中簡稱「新版GSP」) 正式實施,「按照新版GSP的要求,無論是藥品倉庫還是辦公場所,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企業來說,投入成本有的需要高達幾千萬元。」上述葯企負責人表示,比如,以前相對便宜的煤炭能源要求被天然氣取代,企業若要合規持續經營,這部分成本必須支出,而對比2015年,公司2016年的成本至少上漲了20%。

正在推進中的藥品一致性評價,也是推高葯企成本的又一因素。「按規定必須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佔比雖然不大,但即使對這一小部分藥品,企業也需支付大量管理費用。」上述流通葯企負責人表示。

最後,環保令的推行已經進入倒計時。

去年12月2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石家莊因環保問題關停石葯、華北製藥(6.300, -0.02, -0.32%)等知名葯企的新聞還歷歷在目。預計高昂的環保成本下,還會有大批不達標企業暫時停產。

「環保令和排污許可制的出台很有可能會提升葯企的生產成本。為了使生產流程符合環保要求,企業就需要改進工藝或是購買先進的環保設備,若這筆花銷較多,就一定會在出廠葯價上有所體現」,湖北省醫藥商業協會秘書長余凱雄說道,

目前,雖然距離實施還有一段時間,但環保整治必須有一個過渡,醫藥企業在2017年或必須做好提前規劃與準備。

不過,當前醫改的總體原則是控制葯價。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醫藥工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為9.7%和13.9%,對比2015年分別提升0.6和1個百分點。

招商證券統計了2016年國內醫藥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情況,預測2016年國內醫藥上市公司整體凈利潤增速為20%左右。

「對比以往,葯企的利潤空間略有回升,但隨著各類成本疊加,後續葯企的持續性盈利問題也將是一個行業話題。」上述醫藥流通企業負責人如此表示。


國內的藥品價格有一部分是虛高的,這是肯定的,原因涉及太多東西在裡面,不能用一個系統的東西來解釋藥品價格高。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也有部分藥品價格是偏低的,因為原料成本增加、人力成本增加、社會成本增加等各種方面的原因,導致部分治療藥品無法生產。

但是藥品漲價的主要原因還是成本在增加,新葯研究成本就更高了,國內很多企業根本無法自己承擔,加上目前的運營成本增加太快,導致藥品想按照市場來定價,肯定會導致部分藥品價格飛漲。


謝謝邀請。關於藥品漲價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原材料在不斷的漲價,如維生素類的原材料,及中藥材,比去年的價格上漲了30%左右。這就是水漲船高的道理,原材料上漲了,製藥廠工人工資提高等種種原因。成本提高了,再加上銷售商的利潤,是近期藥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依我看,藥品漲價原因有四:一是原料葯壟斷嚴重,導致部分藥品成倍的上漲;二是為適應兩票制的需要,原因是藥品原來是有最低出廠價,批發價,終端零售價的,現在只有終端銷售價,醫院已不需要加點扣的空間。三是國家放開了藥品的價格控制,老百姓常用的廉價的藥品的價格不再限價,四是藥品招標不僅沒有降低藥品的價格,反而普遍抬高了藥品的價格,


理由肯定多的去,我認為在全民趨利大背景條件下,不管你是富人,窮人,老人,小孩還是男人女人甚至不是人是喘氣的動物,你必須生病,只要生病,就用藥,葯一漲錢,哈哈,暴利就來了……


這種事,國家好解決,權利在國家手裡,定好價,誰故意抬價,直接罰,罰不行就直接封,我還就不信誰會放棄這大肥肉,你不幹大把人干,你不好好生產造福國民,就讓你消失,就不要在中國再產,話嚴重了,理是這個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