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包括地球實體、大氣層、地表山水、動植物等

問題緣起:

人類行為對地球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人類科技進步及環境破壞日甚,人類產生尋找外太空生存如火星,如人類與地球本是一體的,則人類是無法在其他星球上生存的,既使生存下來,也可能不是現人類了,如果是這樣,那麼地球於人類有著終極生存的意義,保護地球的意識及措施非常迫切,也是整個人類每個人的義務了。

從東方天人合一觀出發,人類與地球是一體的,分離則人非人了;西方物為人用觀出發,可能推導出人類可移民外星球,人類的未來命運何去何從。


這即是理性的問題,也是科技的問題。理性上講,地球在孕育生命同時也孕育了人類文明。人類與地球之間是子女與母親間的一種關係。從科技的觀點上來講,就是這種關係延續與發展。因為子女終究會長大成人,終將是要離開母親懷抱而獨立的!

以今天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勢來看,人類還處於哺乳期的嬰兒階段,對地球還是有很強的依賴性。從人類文明發展對地球資源的消耗程度上來看,人類此時應該是個大嬰兒了。接下來的事情,就看這個嬰兒自己的發展趨勢了。如果這個嬰兒的智商堪憂,繼續這麼大喫特喫下去。那麼,最終的結局,就是一個悲慘的人類與地球環境共亡的過程……。

如果這個嬰兒的智商足夠高,知道母親這點奶水是有限的,也知道自己是要長大成人的,是要離開母親這溫暖懷抱的。所以,一定要痛斬這種強大的依賴性,而要為自己的將來,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那麼,這個嬰兒就會運用自己的頭腦,在認識自然的學習中更要感悟自然的真諦。為自身的文明發展尋找或創造出新的出路。

當然,在這尋找出路與創造出路,在概念上又是兩重天的結局。尋找出路就如同運用當代的太空探索科技,去尋找類地環境的星球。這種做法的本身,並沒有脫離對自然強烈依賴的本質。形象點講,就是再找一個繼母的做法。所以,最終人類文明的出路只能一條。那就是在認識自然的基礎上,去讀懂和領悟自然的本質。從而以自然的角度去創造和改造自然,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之中,以我們的智慧和能力建立起更加廣闊的,並適合於我們正常生活的新世界……。

當然,我寫這篇文章時,並非象構思文學作品或科幻小說般,以無實據僅憑豐富的想像力來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之所以我這樣來寫,是因為我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已經在理論與實踐中找到了人們稱之為"真理"這種事物。在面對當下的人類文明發展與自然間發生的衝突時,我已無法做到知之而不言,因為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斥引量子理論》的能否成功推廣,是波及到全人類以及涉及到我們每個人和你們的子孫後代,是否能夠享用的福祉。雖然,很多人看不懂該理論。但是,我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夠認真對待它。因為它能改變每一個不同的困境……!


想起一個採訪。

引用裡面的話。

地球不需要人類保護,人類是應該保護自己而已。

無論是天人合一,還是物為人用,都是人類自己的主觀臆想罷了。


難道沒有人覺得,人類有可能是被囚困在地球上的嗎,就像科學家在培養基裏培養某種微生物一樣,一代一代讓其繁衍,直到達到某種標準後取出使用,那你還能問微生物和容器的終極關係嗎,沒啥意義啊


讀了半天才讀懂。

你的意思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一邊認為地球人移民外星了就不叫人了,起碼不叫地球人。

那我反問,華人是以文化來區分的,還是以出生地來區分的?還是更複雜呢?

所以我覺得,你提出的這個問題不成立,你不夠瞭解東方文化的內涵。東方文化並不是你說的人與地球分離則人非人。


寄生病毒關係,什麼母親啊,囚籠啊都是扯淡,都是站在人類角度區看待問題,相對地球來說人類沒那麼善良,客觀來說,就和人體內的病毒一樣,在地球這幅身體的機能沒被消耗完之前人類學會了控制節約,但是如果人類技術達到或者發現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後,人類會怎樣做呢,是不是不惜一切代價抽乾地球的所有資源呢?

或許就跟人得了癌症一樣,我們人類需要生存需要找到下一個寄居身體,那地球是不是同樣想要消滅我們人類這樣的病毒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