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聖經中各種不同的意義

天主願意表達些什麼?祂的意向是否超過人的意向?為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走進聖經中看看它各種不同的意義。在任何的書籍中,每一句話都有它一定的意義,但聖經的作者既是天主,所以聖經中除了聖經作者所碩意表達的思想即「字意」以外,還有一些更深的意義,即圓滿意義和預象意義,這些意義唯有聖經才有,關於聖經的意義大概可分為(一)字面意義,(二)借用意義,(三)圓滿意義,(四)頂象意義。

(一)字面意義:

字面意義簡稱之為「字意」,就是每個字在字典上所有的意義。例如耶穌說︰「我的內是真實的食品」,照字意來看,耶穌真的叫人吃祂的肉。字意可分為「本意」和「非本意」兩種︰本意是說,話怎樣說便怎樣懂;非本意是說接字意來懂別的意義;例如「手臂」,在古經中是指天主的能力。非本意包括︰1「隱喻」?如翅膀是保護之意、2「比喻」?用一種故事的體裁來說明一端真理,如善心的撒瑪黎雅人;比喻可能是編造的,亦可能是一件事實、3「寓言」?純粹是編造的故事;例如把動物或植物當作會說話的人、4「象徵意義」亦是非本意的一種,它藉行動或事物來表達一個思想,醬如耶穌說︰「你們去告訴這隻狐狸」(路十三,32),在這裡耶穌明明用狐狸來指黑落德王,而非指一隻四足獸的狐狸;又例如阿希雅先知把新衣撕作十二份,象徵南北國的分裂(列上十一,30~32),此外,聖經中的某些數目字往往亦含有象徵的意義,譬如七和十是象徵完滿之意。

(二)借用意義:

所謂借用意義,即在某種情況下,有人借用了聖經的話來表達一個思想,而這個思想與聖經作者原來所要表達的不同,這「不同」不在話語的本身,而是在於借用這句話的人有別的意向,以及在讀者的解釋上。在聖人專用彌撒經文中可找到很多借用意義的例子,臂如聖師專用彌撒經文,其進台詠的開端是︰「(天主)在集會中,使他(本瞻禮日的聖人)開口發言,」這句話本來是德訓篇十五章五節的「在集會中,(智慧)使他開口發言。」又例如在聖女小德肋撒瞻禮日的彌撒經文中,其領主詠說︰「天主引導她和教訓她,保護她如同保護眼中的瞳孔,又如同老鷹伸展祂的翅膀,收容她在祂的翼下,祂把她背在自己的翼上,唯獨天主親自領導了她。」這段取自申命紀卅二章十至十一節的話,本來是描寫雅威在曠野中對以色列民的照顧的,但在禮儀中卻被巧妙地借用在聖女小德肋撒身上。借用意義雖非聖經的意義,但如果應用得好也很有價值。

(三)圓滿意義:

所謂圓滿意義,是指在字義下更深一層的意義,這意義在天主以靈感推動作者寫聖經時已包含在經句內,它超過作者的理智,是作者在寫作時未曾意識到或想到的。圓滿意義須要在聖經的整體中來了解,部份且須要有新的啟示才可懂得,例如依撒意亞先知書所描述的「上主的僕人」,作者在寫作時也不知道這個「僕人」就是指新約中的耶穌基督,後來,啟示一步一步的發展,到了初期教會才明確地看出來上主僕人乃指耶穌基督。又例如創世紀說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作者這樣說可能是認為人有靈性,但在新約啟示下的我們知道這句話的圓滿意義是說人因著寵愛而得以成為天主完美的肖像。

(四)預象意義:

預象意義是指聖經中所說的某些人、事物、行動等除了它本身原有的字意以外,還指向另一個更高的事實;而這些人、事物、行動必須與這更高的事實之間有「相似」的關係。例如在「出谷紀」中,「瑪納」是以色列民的一種天降食糧,到了若望福音第六章,瑪納便成為了聖體的預象;又例如洪水是聖洗的預象;亞當是耶穌的預象;默基瑟德是耶穌大司祭的預象……等。無論如何,預象意義必然是因著兩個事實之間的相同與相似而產生的,而且也只有聖經才有預象的意義。預象意義是真正的聖經意義,並非由人所編造,我們之所以知道舊約或新約中某經句有碩象意義是來自耶穌、宗徒、教父以及教會訓論的結果,非由人推理得來。

四、如何向人講解聖經

在此我們亦稍為討論一些有關向人解釋聖經意義或宣講聖經的原則:

在給人講解聖經時,講解的人首先應把握住一段或一句聖經的「字意」,明瞭這段聖經的思想,它成書的背景等。由此,它要求解經的人具有一些專門的背景知識,譬如他應知道那一段聖經有原文的問題,那一句聖經的思想與別的聖經章節相同;如果在解釋一段聖經時,能指出經上所記載的事情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則更能幫助聽眾了解這段聖經的意義。例如在講解若望福音第四章時,若不說出撒瑪黎雅人的歷史背景和雅各伯井的來源,聽眾很難明白耶穌與撒瑪黎雅婦人的對話;又如果人們想了解格林多書信中保祿的思想,他必須對格林多教會的問題有一點了解。最後,講解聖經的人應按經句的字意把解釋配合到人的生活上,使聽眾感到聖經的話與他們有切身的關係,不過,應當小心,不可把一段聖經過於主觀地發揮,以致使人感到你不是在講解聖經,而是在宣講個人的意見。其實,聖經的話本身就富有生命和動力,在人心中,聖經的話有如種籽,若人努力尋找它的意義,有一天它必要發芽滋長。

對於學者們的意見及他們研究的結果,我們應明智地予以採納或摒棄,注意教會對各種意見的反應和態度,但應避免過尤與不及;過尤就是不管教會的訓示(自然,這些訓示不是用不錯權宣布的)凡新學說皆接受;不及就是故步自封,把一切合理的、有建設性的理論都摒棄於外。其實,聖經中的難題甚多,有待學者們的努力研究,以求解決,只要研究出來的結果並不違反教會的信仰,他們的貢獻常有積極的價值。一九六四年四月廿一日宗座聖經委員會頒發了一個名為「福音的歷史真理」訓諭,是現代研究聖經的指南。

編著者︰中國天主教教友傳教促進委員會

聯合出版者︰光啟出版社、先知出版社、華明出版社、中國天主教教友傳教促進委員會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