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地裂縫能夠把人掉下去,這是一個地震的後果,因此應該用地震烈度描述,而不應該用地震震級描述!

一般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會有很多個烈度。這個類似於,一個電燈泡只有一個輸出功率——比如60W或100W,但是其亮度卻是一個相對概念,只要你正好在燈泡下面,那麼60W也可以很亮。而如果你遠離燈泡,那麼100W可能也並不能很亮!因此同樣是面對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8.0級大地震,汶川、北川等地傷亡慘重。但是,遠在幾千里之外的青島甚至毫無感覺。

而針對本題目中的,什麼情況下地裂縫才會使人掉下去的問題。我們通過查閱中國地震烈度表,就可以知道,至少需要地震烈度IX度的時候,地裂縫才可能使人掉下去。而根據地震震中烈度與地震震級的經驗公式,地震震中烈度IX度相對於7級地震的發生。這一點在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的時候也可以看出來:很多人員的死亡和失蹤都是和地裂縫的突然出現,而遇難人員恰好非常不走運的掉了進去!可見至少在某區域發生7級以上的地震才會引發使人傷亡的地裂縫產生!


這個問題有點想像力,但誤解的成份也比較多,地震並不是大地要裂開,地震導致災害的根本原因是地震波攜帶巨大能量,引起地表晃動,從而造成建築物的破壞,進而傷害到人類。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也就是說它無法阻止也不可避免,地震的發生是大致是應力調整的結果,結果就是能量的釋放,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傳播到地表後會引起地面晃動,地震越大晃動的越嚴重,超過建築物的承受範圍後就會倒塌,表現出的破壞性也就越強。在震壞建築物的同時,也會有其他的破壞形式,比如山體滑坡、海嘯等。

大地震發生時會有一些伴隨現象,比如地聲、地光,土壤沙化、液化等,在高烈度區比如八度或以上地表裂開有時也會發生,但這是由於地下斷層隆起或錯動導致,並不是說地震發生就是地表裂開,這完全兩碼事。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動。它發源於地下某一點,該點稱為震源(focus)。振動從震源傳出,在地球中傳播。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

球的結構就象雞蛋,可分為三層。中心層是「蛋黃」-地核;中間是「蛋清」-地幔;外層是「蛋殼」-地殼。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地下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從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震源深度。震源濃度小於70公里的地震為淺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間的地震為中源地震,超過300公里的地震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發生印度尼西亞伊里安查亞省北部海域的5.8級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一樣,也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與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震中距小於100公里的地震稱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間的地震稱為近震,大於1000公里的地震稱為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遠的地方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複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由於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達水平晃動。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級表示,根據地震時釋放的彈性波能量大小來確定震級,我國一般採用里氏震級。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0倍。比如說,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30個6級地震,或相當於900個5級地震,震級相差0.1級,釋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地震時一定點地面震動強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度。

Ⅰ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Ⅱ度;微有感-個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Ⅳ度;多有感-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Ⅴ度;驚醒-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牆壁表面出現裂紋

Ⅵ度;驚慌-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Ⅷ度;建築物破壞-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築物普遍破壞-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Ⅹ度;建築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Ⅺ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變化

震級與烈度,兩者雖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強弱,但含義並有一樣。同一個地震,震級只有一個,但烈度卻因地而異,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樣。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有人說在蘇州是4級,在無錫是3級,這是錯的。無論在何處,只能說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但這次地震,在太倉的沙溪鎮地震烈度是6度,在蘇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無錫地震烈度是3度。 由於地殼的強度是有限的,所以積蓄能量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所以地震的震級是有一定限度的.目前用里克特方法測算的已知的最大震級為8.9級.1~8.9級地震的能量見表1.根據不同強度地震的破壞能力,按照震級的大小進—步劃分為5個級別:①超微震:震級小於1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不能感覺,只有用儀器才能測出.②微震:震級大於1、小於3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也不能感覺,也只有用儀器才能測出.③小震:又稱弱震,震級大於3、小於5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可以感覺,故有時也稱有感地震,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④中震:也稱強震,震級大於5、小於7的地震.該級別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⑤大地震:震級7級和7級以上的地震.該級地震可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

地震活動引起一定範圍的地面發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因此對人類造成破壞.不同地點地面運動的強度有很大差異,這除了受地震活動能量(震級)控制外,尚與震源深度、與震中的距離以及地震波傳播的介質條件等諸多因素有關.正是由於這些條件的差異,使同一次地震事件在不同地區造成的破壞損失程度有很大不同.為了綜合反映這種變化,採用地震烈度來標示這方面特徵.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產生的實際影響,即地震活動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築物的破壞程度.地震烈度不是通過儀器測定的.而是根據人對地震感覺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築、器具等遭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確定的.


地震裂縫裂開後,一般面積不是很大,深度也不是很大,但是破壞力卻是很大的,所以掉進去的人或者物一般都會即刻被建築物或泥土所掩埋,不過沒電影看的那麼誇張成掉進去深不見底的深淵

地球上的地震有強有弱。用來衡量地震強度大小的尺子有兩把,一把叫地震震級;另一把叫地震烈度。舉個例子來說,地震震級好象不同瓦數的日光燈,瓦數越高能量越大,震級越高。烈度好象屋子裡受光亮的程度,對同一盞日光燈來說,距離日光燈的遠近不同,各處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樣。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它是根據地震時 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的,震級可以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震級越高,釋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國使用的的震級標準是國際通用震級標準,叫「里氏震級」。各國和各地區的地震分級標準不盡相同。 ◢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 ◢大於、等於1級,小於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 ◢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 ◢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強震 ◢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的稱為強震 ◢大於、等於7級的稱為大地震 ◢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 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最大的地震為8.9級,是1960年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小於三度:人無感受,只有儀器能記錄到; ◢三度:夜深人靜時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六—七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地震裂縫裂開後,一般面積不是很大,深度也不是很大,但是破壞力卻是很大的,所以掉進去的人或者物一般都會即刻被建築物或泥土所掩埋,不過沒電影看的那麼誇張成掉進去深不見底的深淵地球上的地震有強有弱。用來衡量地震強度大小的尺子有兩把,一把叫地震震級;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

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它是根據地震時 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的,震級可以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震級越高,釋放的能量也越多。各國和各地區的地震分級標準不盡相同。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最大的地震為8.9級,是1960年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

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

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小於三度:人無感受,只有儀器能記錄到;◢六—七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地震級數(一)零級:無感地震,地震儀的儀錶上有記錄,而人尚無感覺。

(二)一級為「微震」:人體靜止時或對地震有特殊敏感者,有感應。

(三)二級屬於「輕震」:門窗搖動,一般人均有感覺。

(四)三級為「弱震」:房屋動搖,門窗格格有響,懸物搖擺,盛水動蕩。

(五)四級為「中震」:房屋搖動甚烈,不穩定物體易傾倒或落下,盛水容器達八分滿都會濺出。

(六)五級為「強震」:牆壁裂開,煙囪或牌坊都會傾倒。

(七)六級為「裂震」:房屋傾倒,山崩地裂,表層斷陷。


此地震至少10級以上。地球是自東向西順時針轉動,而地慢卻是自西向東逆時針轉動,當地慢轉動至尖切板塊部位,也就是常說的地震帶。就會聚集巨大能量,就會向上後向下隆起呈山脈巨石,同時向外擴散剩餘能量,從而形成地震波,巨大得波形,就如同海嘯一波接一波,造成地面凹陷和巨大裂縫。在隨後而至的波形封閉,在此之間,如有人掉進裂縫,將在瞬間死亡和掩埋,直至失蹤,十級以下一般不會出現巨大裂縫。在震中山脈的湧出而形成地表塌陷而形成巨大的湖泊。


這個概率是要看震源的深度來決定的,唐山大地震時就有裂縫出現,顧及就是個10級左右吧。


嗚嗚嗚嗚,對不起,我沒試過![抹眼淚]


地震的級別是該次地震釋放的能量大小的分類標誌。地面開裂、錯動、扭曲等外觀現象受地震地區的地質構造、特別是地表構造、震中距地表的直線距離的直接影響。地震震級越大距地表越近地表岩層越硬裂縫越寬。對地表的破壞程度上,震級與破壞程度呈正比,與震中距離地表的直線距離呈反比。震源深的地震,就像美國人往日本鬼子頭上扔了個原子彈時中國人感覺不到多少危害一樣;而震源淺的地震就好比小孩玩的小炮仗綁在你手指上點火炸了,雖然比原子彈的威力差了天大的能量,照樣炸得你鬼哭狼嚎的。至於幾級地震能讓地表裂個大口子,這受震級、震源深度、地表構造等多個因素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


謝謝朋友的邀請:幾級地震,地才會裂開把人掉下去?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現用的是里氏地震烈度計演算法,將地震的劇烈程度,劃分為12個等級,三級以上地震,人就能感受到,地震的級別越高,對地表的作用就越強烈!地震還可以引發其它的自然災害。

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是十分驚人的!用天崩地裂來形容,一點不過分,地震引發的海嘯,浪高超過十米!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

汶川地震,為八級里氏地震!當年是舉國之力抗震救災,五級以上的地震,就足以讓大地開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