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3月19日,易綱60歲生日的第14天,他接替周小川成為中國人民銀行新一任行長。

這是他在央行「服役」的第21個年頭。從1997年開始,易綱就開始在央行工作,歷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貨幣政策司司長、行長助理、外管局局長、副行長等職,一直深耕於貨幣政策領域。面對前任周小川15年央行行長生涯,站在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歷史節點上,易綱如何繼續扛起改革大旗?他能做什麼,他將做什麼,他又會怎麼做?

1

研究起點:通脹與貨幣

易綱是央行系統內的第一位海歸。1980年,22歲的易綱在北大經濟系讀大三,被派到明尼蘇達州聖保羅的哈姆林大學學習,並通過一篇關於統計模型精選方法的論文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拿到博士學位後,易綱在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印第安納波里斯聯合分校的經濟系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並於1992年獲得終身教職。在1994年,他和一同歸國的林毅夫等人創辦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現在的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並擔任教授、副主任等職。1997年,他從北京大學的講台轉戰央行,開始擔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並開啟了長達20年的央行生涯。

在美國求學期間,易綱的研究領域側重在計量經濟學和金融理論方面,而其研究的核心就是貨幣問題。當時雖然身在國外,但易綱等一批留學人員始終關注著中國的經濟形勢。1988年中國經歷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當年末通脹率一度達到27.9%。如此高的通貨膨脹率是怎麼產生的,中國應該如何解決,這不僅是困擾國內經濟學家的難題,也是易綱當時最關心的問題。當時弗里德曼「一切通貨膨脹都是貨幣現象」觀點傳入中國,許多經濟學家認為貨幣超發是通脹高企的根源。

1990年—1993年期間,易綱發表了8篇英文論文,都是研究中國通貨膨脹、價格波動和貨幣需求之間的關係。後來,他發現,中國的貨幣擴張主因在於外匯儲備增加,即便央行控制住了貨幣供應量,但「跑冒滴漏」的外匯占款仍舊增加了貨幣投放。

此後,關於通脹的研究,他一直在持續。亞洲金融危機後的第二年,即1998年,中國出現通貨緊縮現象。易綱當時提出的對策是長短期政策協調使用,短期來看,

應擴大財政支出增加總需求,適當增加貨幣供給,優化利率結構;中長期來說,應該轉換經濟結構實現可持續增長。在1998年底的一次研討會上,他指出,通貨緊縮的深層原因是信用制度的破壞, 建立並完善中國的信用制度才是治理通貨緊縮的根本。

2003年,他集結出版了《中國貨幣化進程》,較為系統地解釋了中國貨幣高速增長的過程並闡述了其貨幣政策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日後中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這個時候,他的視野已經從金融領域也更多地延伸到了經濟增長模式方面。

豐富的學術經歷,讓易綱成為媒體口中的學者型官員,其學術功底在業內皆有口碑。他擁有寬廣的知識結構,著作和論文數量豐富。目前,他已在英文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20 余篇,其中有 11 篇被世界權威索引《經濟學文獻期刊》編入其期刊和電子索引;在《計量經濟學雜誌》、《中國經濟評論》、《比較經濟學研究》等經濟雜誌上發表中文論文40餘篇,並著有10本中文著作。

2

相信市場的改革者

在改革問題上,易綱與周小川同樣屬於堅定的改革者。作為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易綱的知青歲月讓他了解到計劃經濟的弊端。據南方周末報道,易綱曾經回憶起他18歲時在北京順義縣插隊的故事:當地每年都由政府來計劃種多少畝小麥、玉米、黃豆、豌豆。農民們發現種豆類比種玉米的產量更高,於是,他們私下裡調整,多種了10畝豆苗。兩個星期後,豆苗長到2寸高了,但是主管的領導也發現了這一違規現象,他們親自來開現場會,豆苗被拔了,可農時也被耽誤了,全年的生產泡湯了。「這是典型的政府決定。」易綱回憶時總結。

計劃還是市場,曾一度是困擾中國知識學界的難題。對在海外留學的易綱來說,其深受法國學者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影響。易綱曾在一個公開講座上說,「血腥和暴力的事情能不能讓社會進步,要進行反思。」蘇聯和中國,以及東歐一些實行了計劃經濟國家的人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可以說血和生命的代價,改革開放和漸進的進步,才是成本最小的社會發展方式。

對於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作為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顧問的易綱,曾在2015年第1期「CF40·孫冶方悅讀會」上做過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他說,經過30多年的改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已經發生改變。今天,國有經濟佔比已經不大,雖然在全世界來看佔比還是較大,但是和1978年中國的情況相比已經小了很多。目前非公經濟就業已佔總就業80%以上,非公經濟成為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現在所說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指政府要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地方政府的職能要從直接抓經濟項目、招商引資轉移到執法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

他一直強調產權對於宏觀和微觀的重要性,他在1988年《市場效率與產權界定》一文中就提到,在計劃經濟下很多產權是不清楚的,目前貪污腐敗、利益輸送等問題,根源之一就在於產權不清。而在市場經濟下,產權是清楚的。

「你是否相信市場經濟?你相信到什麼程度?」他在《宏觀經濟政策與市場配置資源》一文中提出疑問。他認為,中國改革能夠成功,就是因為堅持了市場經濟。易綱的論文集、2009年出版的《中國金融改革思考錄》一書的思想就是所有的政策應該如何相信市場,如何保護產權。

通過這本書還可以看出,除了金融改革、貨幣政策,易綱還關心環境保護,比如大城市堵車、電子垃圾、辦公和居住用房的浪費等問題。同時,他還特別關心國民素質問題。他在書中寫道,「我國國民素質在以下幾方面亟待提高:缺乏公共意識、做事不認真、缺乏風險意識。」在他看來,要解決國民素質低的問題,需要首先清楚地定義私人產權,並且逐步改善法治環境。

3

人民幣「入籃」

是里程碑也是新起點

在央行工作的日子,易綱參與了很多宏觀經濟政策的研究和改革,包括匯率和利率市場化改革。近兩年最重要的莫過於人民幣加入SDR。

2016年10月1日,SDR新貨幣籃子正式生效。繼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後,人民幣成為SDR貨幣籃子中的第五種貨幣。一年後,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出版了專著《人民幣加入SDR之路》,全面回顧了人民幣加入SDR的歷程,

對於人民幣「入籃」的歷程和意義,去年12月20日,易綱在「中國金融四十人看四十年」系列講座第1期暨CF40·孫冶方悅讀會第8期上,進行了深入介紹。

他介紹,在2009年4月G20倫敦峰會前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表《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一文,提出應特別考慮充分發揮SDR的作用,提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國方案」。自此,完善國際貨幣體系和增強SDR作用開始進入G20峰會議程。經過多輪討論,終於在2015年,IMF執董會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

「人民幣加入SDR是一個里程碑,同時也是一個新的起點。」易綱說,中國經濟體量的增長、金融體系韌性和抵禦風險能力穩步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愈加成熟,都為人民幣加入SDR奠定了基礎。

他同時指出,人民幣距離真正一流的儲備貨幣還存在差距,在信用卡、第三方支付、支付清算系統、託管系統以及市場的開放程度等方面都有待完善。「我們要找到這些差距,使之成為我們進步的動力。我們今後的方針是要進一步的改革和開放,不斷地縮小同真正的儲備貨幣和一流的金融市場之間的差距,不斷地進步。」

對於中國經濟領域下一步如何改革開放,他認為,貿易投資、金融業對外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及減少外匯管制,這「三駕馬車」相輔相成、互為條件、缺一不可,必須協同推進。

易綱表示,在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必須要考慮減少外匯管制。但也要注意,減少資本管制、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過程如果走得太快,又容易發生類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此前亞洲金融危機的錯誤,而一旦發生金融危機勢必會倒退,重新進行管制,這將使整個推進過程變得更加緩慢和漫長。

在他看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也須同時推進。易綱表示,應考慮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如何能夠更加靈活,反映市場供求,使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成為金融穩定器和國際收支的調節器。「這三個方面必須同時考慮,如果在哪一個方面走得冒進,其他兩個方面不配套,都會發生問題。這是三個方面同時改革的一個要求。」

4

貨幣政策下一步?

在今年兩會上,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的「一行三會」變成了當前「一委一行兩會」模式。未來,央行如何發揮其協調作用,以及中國貨幣政策走向,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對於2018年及中期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可以預見的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會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貨幣政策的表述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鬆緊適度」。易綱在兩會答記者時解釋了「鬆緊適度」的考量,他說,鬆緊適度主要針對實體經濟而言。「能不能夠創造一個防風險並且能夠平穩推進金融改革的外部環境,這樣就為我們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提供一個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此外,流動性方面的鬆緊主要是看,市場利率是不是平穩,整個的超額準備金水平是不是合適,各方面的指標是不是在合理的範圍內。

去年底,易綱也撰文分析了2018年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和政策思路。他認為,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不能依靠貨幣信貸的「大水漫灌」來拉動經濟增長,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創造條件。人民銀行將按照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的要求做好總量調控,根據調控需要和流動性形勢變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增強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易綱在文中表示,央行將探索將影子銀行、房地產金融、互聯網金融等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同業存單、綠色信貸業績考核納入MPA考核,優化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對資本流動進行逆周期調節。

與此同時,金融業市場化和改革開放的方向也不會變。易綱在多個場合強調了市場化改革方向的重要性。他在上述文章中指出,央行將按照「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的基本要求,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進一步督促金融機構健全內控制度,增強自主合理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從提高金融市場深度入手繼續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不斷健全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探索和完善利率走廊機制,增強利率調控能力,進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傳導。

他指出,當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匯率能夠發揮宏觀經濟「自動穩定器」的作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的有序推進和匯率彈性的增強能夠有效提升我國經濟金融體系應對外部衝擊的韌性。人民銀行將繼續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