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巴南(Prambanan)寺庙群位于印尼爪哇岛日惹附近,是东南亚最大的印度教庙宇,历史超过千年,西元1991年入选世界遗产。普兰巴南与印尼佛教胜地婆罗浮屠(Borobudur)齐名,都是来到印尼日惹观光必访的宗教古迹景点,对印度教非常陌生的我们抱著建筑欣赏与文化学习的心情,走入了普兰巴南寺庙群。(2017年六月)

 

走入印尼日惹普兰巴南寺庙群

走入印尼日惹普兰巴南寺庙群

 

  普兰巴南寺庙群位于日惹市区东北方约20公里车程,从饭店包车出发很快就能到达,普兰巴南周围建立了广大的园区,设有游客中心、游园步道、游乐园和商店街,附近还有其他寺庙古迹,这里观光客很多,需要买票才能入场参观。因为宫殿遗迹Ratu Boko就在普兰巴南的南边不远,两地常搭配观光行程前后安排,所以选择「普兰巴南&Ratu Boko」套票会比较划算。我们当时是去包车导游熟识的卖票所购买,票价为一人520,000印尼盾(折合台币约1,200元),比直接在普兰巴南现场买又更便宜一些。

 

旅行Map

旅行Map

普兰巴南寺庙群

普兰巴南寺庙群

 

  进入园区随著方向指引,从远处就能看到数座尖塔矗立,那就是普兰巴南寺庙群,正值中午艳阳高照,蓝天白云下的灰色印度教尖塔轮廓清楚呈现,庄严肃立,我们不知不觉被塔端高耸吸引,来到了进入普兰巴南的入口。

 

进入普兰巴南入口

进入普兰巴南入口

入口看普兰巴南中央的尖塔

入口看普兰巴南中央的尖塔

 

  走上参拜通道,我们发现原来普兰巴南分成外院与内院,以正方形围墙做区隔,参观动线入口位置在正东方不过四面都有出入口可通行,内院为主庙区域,主位方整体坐西朝东,被外院以正方形包围,而外院外围边长约有250公尺。据说外院原本建筑了224座孤立小庙(Pervara),因昔日盗采而破坏殆尽,只见今日石堆满地散落的模样,有不胜唏嘘之感,不过外院颓圮却凸显了内院主庙屹立的丰采。

 

普兰巴南寺庙群结构地图

普兰巴南寺庙群结构地图

 

  走入普兰巴南内院,庞大壮观的主庙群令我们大开眼界。与外院的颓圮景象迥异,内院主建筑皆已完善重建,外墙石砌雕工精致,雄伟尖塔耸立优美,展现出东南亚最大印度教神庙的宏伟气势。

 

普兰巴南内院湿婆庙合影

普兰巴南内院湿婆庙合影

普兰巴南内院三大主神庙

普兰巴南内院三大主神庙

 

  普兰巴南内院共有八座主庙和其他零星小庙组成,其中座落西侧的三座主神庙供奉印度教的三大主神,分别是中央的湿婆(Shiva)、北侧的毗湿奴(Vishnu),以及南侧的梵天(Brahma)。湿婆为毁灭之神,是印度教最为敬畏的神明,而毗湿奴是维护之神,梵天则为创造之神,从三大主神可领会到印度教笃信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生命不以生死为界限,而是无穷无尽轮回之中的一个环节,讲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关系,前世之所作所为将会决定今世的命运,信徒须通过修行并累积功德,才能追求「梵我合一」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普兰巴南湿婆庙

普兰巴南湿婆庙

仰望普兰巴南湿婆庙建筑

仰望普兰巴南湿婆庙建筑

登普兰巴南湿婆庙留影

登普兰巴南湿婆庙留影

 

  仰望普兰巴南主神庙群建筑巍峨高耸,高塔皆色相深沉、雕刻缤纷,尖端一立矗地直冲天际,我似乎能稍微理解「梵我合一」的精神。每座主神庙都开放让游客参观,我们选择爬上湿婆庙的陡峭石梯登堂入室,不像其他主庙只供奉一厅一神,尖端高达47公尺的湿婆庙规模显然最为庞大,分别从东、南、西、北入口共有四个厅室,除了湿婆之外,还供奉了祂的儿子象头神(Ganesha)、化身投山仙人(Agastya)、以及湿婆之妻雪山神女的化身难近母(Durga)。

 

登入湿婆庙厅室

登入湿婆庙厅室

湿婆(Shiva)神像

湿婆(Shiva)神像

湿婆之妻难近母(Durga)神像

湿婆之妻难近母(Durga)神像

仰望湿婆庙高壁

仰望湿婆庙高壁

游走湿婆庙回廊

游走湿婆庙回廊

 

  游走主庙回廊仰望建筑高壁,除了欣赏结构精巧的石砌面墙,墙上还有雕工细腻的浮雕图像,诉说著印度教众神的故事。跟随浮雕回廊围绕主庙外整整一圈,围墙上的法轮雕刻装饰仿佛让我们被领入无穷轮回之中,不禁开始思考因果循环的意义。

 

墙上浮雕

墙上浮雕

墙上浮雕

墙上浮雕

 

  欣赏主庙群那精美的建筑工法与雕刻工艺,很难想像其实普兰巴南也跟婆罗浮屠一样,曾经经历荒废的命运。普兰巴南大约首先建于西元850年,然后逐渐扩大寺庙规模,几乎与婆罗浮屠同时存在,说明了当时中爪哇王国对于印度教与佛教兼容的态度,或许是互相和平共处,亦或是彼此竞争对立。曾经欣欣繁荣的盛景,后来可能是王国政权外移、权力斗争、默拉皮火山喷发等原因而逐渐没落,直到十六世纪一场大地震终于让普兰巴南完全崩毁、化为废墟,沦为乡野传说故事中的题材。

 

西元1893年所拍摄普兰巴南湿婆庙照片

西元1893年所拍摄普兰巴南湿婆庙照片

 

  西元1733年,荷兰人CA Lons成为第一位发现普兰巴南的西方人。1811年,英国人探险时的偶然相遇,让埋没荒野的废墟终于能重见天日,却因为缺乏保护意识让古迹不断遭盗采而被破坏殆尽,直到二十世纪才开始有全面的重建计划与执行,直到今日普兰巴南的恢复工程仍在持续进行中。

 

湿婆坐骑Nandi庙

湿婆坐骑Nandi

 

  普兰巴南内院还有三座较小的坐骑庙。正对湿婆庙前方座落的是Nandi庙,Nandi为湿婆的坐骑神牛,而另外二大主神也各有祂们自己的坐骑,分别是毗湿奴的坐骑大鹏金翅鸟Garuda编按:此即为印尼嘉鲁达航空公司的名称和标志由来)、梵天的坐骑孔雀Hamsa,祂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坐骑庙并对立呼应主人的主神庙。

 

主神庙与坐骑庙互相对立

主神庙与坐骑庙互相对立

毗湿奴坐骑Garuda庙

毗湿奴坐骑Garuda

湿婆坐骑Nandi庙与梵天坐骑Hamsa庙

湿婆坐骑Nandi庙与梵天坐骑Hamsa

 

  除了印度教三大主神庙和坐骑庙,剩下两座更小的主庙为座落在南北两侧的Apit庙(爪哇语Apit有侧面的意思),南边的Apit庙推测可能是供俸梵天的妻子辩才天女Sarasvati),而北边的Apit庙则对应供奉毗湿奴之妻吉祥天女Lakhsmi)。此外,内院还有其他小小庙如Kelir庙(屏障)、Patok庙(角落)分布特定位置,或各有印度教的涵义与功能。

 

Apit庙、Kelir庙、梵天庙

Apit庙、Kelir庙、梵天庙

从北方眺望普兰巴南神庙群

从北方眺望普兰巴南神庙群

 

  诞生辉煌时代,遭遇荒废潜沉,普兰巴南的前世今生仿佛进入印度教的生命轮回,然而西元2006年日惹地震、2010年默拉皮火山爆发,让普兰巴南再度受到因果循环的考验,如今,寺庙群建筑仍屹立不倒。走入东南亚最大的印度教庙宇,除了欣赏古迹宏伟与学习文化涵蕴,我们也看到了普兰巴南寺庙群的反复兴衰,人生在世何尝不正是如此呢。

 

撰文:BMC 校稿:黑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