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制品行业的三位龙头老大蒙牛、伊利和圣元同时陷入了一场「诽谤门」,圣元说奶粉性早熟事件是蒙牛一手策划,蒙牛抱冤说诽谤门是伊利在背后捣鬼,伊利拿数据出来说事,说蒙牛之前就有过利用公共陷害对手的劣迹,一时间一场奶制品界的罗生门大戏热闹上演。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有句很经典的言论: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认真做事,诚信做人。外界一直认为,牛根生一直津津乐道的「以德立业」的观念作为蒙牛企业文化的蓝本,而此番曝出蒙牛集团涉及「陷害门」之事,著实让消费者惊愕。

  牛根生往事

  郑俊怀十分欣赏牛根生敢作敢为的「牛脾气」,他让牛根生一家搬到食品厂宿舍,两家住同一栋楼同一单元的上下楼,两人常常就企业的经营发展交流。

  1990年,食品厂的利润达到了100万,郑俊怀告诫牛根生不要骄傲自满,要多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准备将来干大事业。在郑俊怀的影响下,牛根生系统地学习了企业管理理论,并在日后取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而郑俊怀也在不断奋进,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高级经济师职称。

  回民奶食品厂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发展更多奶牛和建设冷库,郑俊怀争取到自治区原计委的100万扶持资金,再贷款300万,筹建冷库。不料,就在接近完工时,由于施工单位违章操作,冷库起火,望著巨额贷款修建的冷库被无情的大火吞噬,郑俊怀心痛至极。「我随火一块去了!」郑俊怀一头冲进火里欲同归于尽,牛根生眼疾手快将郑俊怀死死拉住。然而,情绪失控的郑俊怀还是拚命冲向火里,火光中牛根生急得大喊:「郑大哥,难道你忘记了你娘吗?你娘不是对你说越艰难越要坚持吗?」郑俊怀这才猛然惊醒。他鼻子一酸,紧紧握住牛根生的手,一句「好兄弟」后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面对贷款压力,牛根生与郑俊怀同舟共济,充分运用内蒙得天独厚的奶业优势,两年后将贷款全部还清。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1993年,郑俊怀率先在呼市对回民奶食品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名为国有控股的「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郑俊怀为公司总经理,牛根生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之一,主管冰淇淋、雪糕生产。

  牛根生领命后,带领一班极具创意的年轻人,经过精心策划,掀起了「伊利苦咖啡」冰淇淋风暴,广告从省市打到了中央电视台,其广告语「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妇孺皆知。这一年,苦咖啡单品销售突破了3亿元!伊利的品牌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

  1996年,牛根生和手下干将们策划「伊利雪糕进军亚特兰大奥运会」取得成功,伊利雪糕风靡全国。伊利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郑俊怀非常欣慰,称牛根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同年,伊利集团成立。郑俊怀成为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牛根生成为主管生产和销售的副董事长和副总。这一年,伊利集团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此后的伊利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业绩一路飙升,至2004年时,「伊利」品牌价值以127.87亿元位居中国食品行业首位!

  功高盖主?老总疑心逼走共同创业的好兄弟

  然而,随著集团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郑俊怀和牛根生兄弟感情也渐渐出现了微妙变化。

  牛根生为人十分仗义。1996年,公司拨款18万元给他配备一辆桑塔纳轿车,但他却用这18万元买了一辆旧东风大客车、一辆华西中客车和两辆小货车,用来接送上下班员工和运输货物。此举赢得了员工们的一片赞扬。郑俊怀不知牛根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是牛根生分管业务利润连年翻番,他也不便说什么。

  郑俊怀为人友善谦逊,善于稳扎稳打;而牛根生像一头上足发条的猛牛,既能够冲锋在前,又能聚拢一批人才策划出独到的营销方案。牛根生作为副总分管了技术中心、调度、质管、基建、牛奶公司、供应公司、动力公司、销售公司、冷冻公司等十几个公司和部门,分管的员工占到了伊利员工的80%,郑俊怀感到了隐隐的不安,而牛根生一心工作对此浑然不觉。

  1996年底,有位叫郝义的工人因癌症急需救治,公司组织捐款,牛根生率先捐了1万元。郑俊怀来捐款时,看见牛根生捐1万元,脸色很难看。他事后对别人说,他副总率先捐1万,我老总该捐多少啊?

  有朋友善意提醒牛根生,不要抢了郑总的风头,牛根生这才注意到郑总对他的态度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以前郑总对他的建议总是点头说好,现在却总是说「考虑考虑」。从此,每当有媒体宣传报道公司时,牛根生自觉地躲到了幕后。但是,他对公司的业务最熟,媒体找到他,不喜约束的性格又让他滔滔不绝讲开了。

  一次出差,郑俊怀出门招了一辆的士就去了机场,而后牛根生却被客户的「宾士」送到机场,正好被郑俊怀看到,郑俊怀脸色便阴沉下来,牛根生也十分尴尬。事后才了解到,客户准备了两辆「宾士」,哪知郑俊怀早早打的走了,不明就里的牛根生于是坐著「宾士」到了机场。虽说是误会,但郑俊怀已经感到,牛根生已经同他平起平坐了,并且有时风头压过了自己。

  郑俊怀是伊利集团的创始人,没人能与其权威相比,然而,当牛根生等一批精英成长起来时,郑俊怀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对于牛根生这样可与之比肩的人物。他开始注意强化自己的绝对权威,凡是不听命令自作主张的,一律免职或辞退,从1996年开始,被他免职或辞退的公司高管达十几个人。董事会也基本上成为他的一言堂。

  牛根生感到很压抑,一方面要抓好生产和销售,一方面要小心翼翼维护郑总的权威。1998年初,为消除误解,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向他诚恳地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郑俊怀显得很宽厚,以兄长的身份对他说道:「你呀,就是太冲,喜欢把功劳记在自己账上,只提过五关斩六将,不提走麦城!以后注意就行了!」

  牛根生以为和大哥消除了误会,就全身心投入了工作。但是,1998年的运作资金却迟迟不到位,他多次催促财务,财务则回答要郑总批,找郑总却常常不在。到后来,牛根生批几十元的经费也报销不了,他只好拿出自己上年工资奖金108万元垫付生产经营。

  1998年5月,集团公司在郑州召开会议,定夺是否扩大冷冻生产,牛根生在会上忍不住说:「这届领导班子干不了大事!」一语惊四座,郑俊怀脸色一沉,拂袖而去。

  牛根生知道自己又闯了祸,一个高管提醒他:「前段时间郑总住了几天院,你不但不去看他,今天还顶撞他,你究竟要干什么啊?」牛根生一听傻了,郑总住院他确实不知,他如果知道郑总住院焉有不去看之理?他觉得自己有口难辩了,资金不到位,任务完不成,这不是逼著自己辞职吗?

  牛根生心情沉重找到郑俊怀说:「郑总,咱们俩在一起十多年,你是我的老领导、老大哥,你现在有这个意思,那么我给你写个辞职报告,你给我一个好的归宿就行了!」郑俊怀未置可否。牛根生失望而去,随即给郑俊怀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辞职信,但是郑俊怀仍旧没有表态,牛根生又交上一封辞职信,郑俊怀几天之后对牛根生说道:「怎么会呢?我没这个意思啊!」然而牛根生的业务仍然没有经费保障。

  万般无奈,牛根生想找个退路,交出原来的工作,去创办一个海鲜大排档,然而,郑俊怀明确提出,既不准牛根生办,也不准伊利人投资,彻底断了他的退路。牛根生明白了,在伊利公司已没有了他的落脚之地!

  1998年11月,公司召开董事会,牛根生正式提出辞职,他依然很冲:「我干得没毛病,我什么理由也没有,唯一一点是我猜著了老总需要我这样做,『君叫臣死,臣焉能不死』。」郑俊怀愤怒地站起来说:「这根本不是事实,三次辞职报告都是你自己拿出来的!」这时一旁的两个副董事长捅了捅牛根生:「你也许误解了老总吧!」牛根生想了想说道:「我考虑问题欠佳,那我就把辞职报告收回来吧!」当牛根生起身想去拿回辞职书时,郑俊怀没有给他,而是挥了挥手,让他离开会场。牛根生离开会场后,郑俊怀痛苦地哭了,一边哭一边向董事们陈述牛根生如何怠慢生产影响工作,一个半小时后董事会表决,同意牛根生辞去副总职务,但并没有立即对外宣布。

  一名高管奉命找到牛根生谈话:「你得离开呼和浩特两年,公司安排你到北京大学学习,还有,你回来后不要再搞食品行业了!」无奈的牛根生,只好一个人怆然离开打拚了16年的伊利集团,离开了呼和浩特。伊利员工事后知道消息,一片震惊和哗然!

  眼看山河尽失,乳业巨头铤而走险锒铛入狱

  牛根生离开「伊利」后,他手下的几十名得力干将大部分被「清洗」。1998年底,牛根生来到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书,他一边总结自己16年的经验和教训,一边听著名教授讲学,默默充电,一个从头再来的计划渐渐成熟于胸。

  1999年,一帮被郑俊怀「清洗」的弟兄到北大找到牛根生诉说苦衷。牛根生知道大伙的心思,说道:「咱们注册一家公司,从头再来吧!」十几个弟兄的手紧紧握到了一起。

  1999年3月29日,伊利董事会正式宣布牛根生辞去副董事长和副总职务的消息。牛根生也从北大回到了呼和浩特,但是因为牛根生提前回到呼市,郑俊怀不给牛根生报销1万多元的北大学习费用,牛根生感到了彻骨的心寒。牛根生回到呼市后,十几个旧部聚集到牛根生身边,他们一共筹集了100万资金,注册了一家乳业公司,取名「蒙牛」。当郑俊怀听到牛根生等人注册蒙牛公司时笑了:「可笑,100万干得了什么事?」但是,令郑俊怀没有想到的是,牛根生的公司一成立,伊利公司的生产、销售、技术人员纷纷过去投奔牛根生,几个月间竟然有300多人,他们宁愿放弃优厚的待遇而愿意跟著牛根生重新创业!

  这一下郑俊怀慌了,自己放弃的牛根生是一条龙啊!果不出郑俊怀所料,「蒙牛」弟兄憋足了气,牛根生指挥若定,「蒙牛」乳业在国内从无到有奇迹般地迅速崛起。「蒙牛」和「伊利」同在呼市,狭路相逢、短兵相接。「伊利」开始对「蒙牛」进行抵制,要求经销「伊利」的经销商绝对不能经销「蒙牛」,否则取消经销权,然而,「蒙牛」自己的经销网迅速建立起来。1999年5月1日,一夜之间,呼市48块蒙牛广告宣传牌被人砸烂,暴行遭到了媒体的一致谴责,但牛根生非常冷静,保持著极大的克制。「蒙牛」的忍让和克制竟然使人气和销量大涨。

  「蒙牛」迅速崛起,并且,蒙牛是民营企业,经营灵活,而伊利是国有控股企业,很多经营上的决策并不那么灵活,这一切使郑俊怀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一年郑俊怀49岁了,他越发感到对「伊利」全面掌控对他很重要。虽然在经营管理上他是绝对权威,但是,「伊利」毕竟是国有控股的集团公司,只有控制上市股才能全面控制伊利公司,即使将来退休,他也可以通过控股掌控公司。1999年5月,持有「伊利」总股本的2.68%的「伊利」股份第二大股东呼和浩特立鑫实业开发公司准备转让股份,郑俊怀明白,收购立鑫公司的股票就等于成为伊利的第二大股东。然而收购资金尚缺1500万,钱从何出?郑俊怀联合几个心腹,绕过公司董事会秘密成立了「华世商贸公司」,专门用来收购立鑫公司股票。

  尔后,郑俊怀指使呼市八拜奶牛场场长郭顺喜以奶牛场的名义向银行贷款1500万元,供「华世商贸」购买股票。2000年12月,「华世商贸」又以「伊利」股份作为抵押,从建设银行呼市新城西街支行贷款1500万元,归还给八拜奶牛场。而「华世商贸」的股东就是郑俊怀和几个高管的直系亲属的名字。

  郑俊怀的「华世商贸」完成股票收购后,正想缓口气,发现气势如虹的「蒙牛」在2002年已经跻身中国乳业前四强。郑俊怀没想到,只经过三年时间,另起炉灶的牛根生就与他平起平坐,而且,大有超越他的趋势。2003年4月,「蒙牛」牛奶被确定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其气势如贯长虹。

  为做大「伊利」同「蒙牛」竞争,2004年5月26日,郑俊怀在董事会上提出12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12.9亿元的宏伟计划,但是遭到独立董事俞伯伟等的强烈质疑,要求聘请一家审计公司对集团公司资金流动与国债买卖交易以及华世商贸公司等进行专题审计。这触到了郑俊怀的痛处和软肋,他召集董事会以强权罢免这些敢和他顶撞的董事。然而这次郑俊怀的绝对权威遇到了更大的权威,6月26日,中国证监会内蒙古监管局核查小组进驻伊利集团进行调查。

  2004年12月17日,呼市政府通知伊利集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开会。呼市主要领导和自治区检察院领导到场,宣布了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对郑俊怀以及杨桂琴等四名高管刑事拘留。2005年1月5日,郑俊怀被正式逮捕。

  郑俊怀终于栽了。然而,得知消息的牛根生并无一点欣喜,面对人们要求他评论郑俊怀,牛根生只有一句话:「没有郑大哥的培养,就没有我牛根生的今天!」

  郑俊怀被检察机关带走后,牛根生辗转打听得知郑俊怀被关在包头看守所里,他当即托人给郑俊怀捎去1万块钱生活费;又给郑俊怀92岁的老母捎去1万元,只说是她儿子带来的生活费;然后又给郑俊怀妻子送去1万元。2005年2月,郑俊怀的女儿在加拿大留学,学费不足,郑妻找上门来,牛根生当即筹集了30万,其中牛根生一个人便拿出了10万。当牛根生把这些钱送到郑妻手中时,这个在丈夫出事后一直坚强支撑的女人,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她说:「你不计前嫌,是难得的好人啊……」

  2005年12月22日,包头市中院判决后,郑俊怀提出上诉。好在「伊利」并没有因为失去郑俊怀而沉沦,「伊利」在新总裁潘刚的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新的业绩,呼和浩特市因为「伊利」和「蒙牛」而成为中国乳都!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