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性情叫做:淡泊. 笑熬漿糊--拎壺沖海口

這個世界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險境。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靈的寧靜不易得。 繁忙的工作,巨大的生活壓力,紛繁的情感,往返於鋼筋水泥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漠......總是在路上,總是奔波於各個不同且陌生的地方,總以為在執著著自己的方向與信仰,卻在執著中迷失了自己與前行的方向。 從天空到地上,從地北到天南,我們總是折騰著行李,或是變換著各種各樣的心情和面孔,到了站,便又匆匆離開,而不知身在何處。 現在的生活,儼然,速度,已經不可避免的灌入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然我們,總是在速度中為自己打著興奮劑,不曾,也沒有時間想過哪裡是海?哪裡是岸?甚至自己在哪裡?......已經習慣了不安定的生活,也許,不是我們選擇了生活,而是一種生活的方式選擇了我們。在飛快的速度中,我們似乎忘記了剎車在那裡,沉浸於速度中的我們,越來越危險。 或許,速度,帶給我們耀眼的光環,但就算是一盞燈也不能永遠的亮著,不能在適當的時候關掉自己,就總是有燒壞的那一天。我們是否應該在速度中、在浮躁中、在不安定中,適時的停下來,給自己找一個停留下來的理由或機會,無論身的安定還是心的安定,在那裡收帆停槳,鋪開那早已經在漂泊中漸漸泛黃的地圖,找到坐標與方向,然後在重新起錨遠航時發現,自己仍然在路上。 其實,真正的幸福並不來源於外在世界的繁華和物質的慾望的享受,而是產生於內心的和諧與寧靜。 人們為了增加對生活的享受,把自身交付給舒適的客觀事物,但是,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新鮮的感覺轉瞬即逝,留給自己的卻是內心的空虛和無聊。誠然,幸福來源於人們的內心世界。人,受思想所支配,受認識所指導。當,紛繁複雜的表象讓心走了樣,心不靜,會活得很辛苦。 常常有一些東西誘惑我們,像一張無形的網套牢了我們,使我們在慾望面前停滯。讓心寧靜,受寵辱而不驚,念去留而無意,擺脫誘惑,給予自己一個最輕鬆最自然的狀態,少一份狂熱,少一些煩躁,這是一種道悟。「流浪」的生活狀態,只是一種表象,當我們無法改變它時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心寧靜。 「寧可就西而死,絕不東歸而生」,玄奘大師西行取經,歷盡萬難之後最終找到的卻是心中的靜界聖地。 寧靜中,追求一個拋卻了喧囂與騷動的世界;寧靜中,一身塵埃,都會落定;寧靜中,才能迸發出最閃亮的智慧光芒。 這些現象,這些故事,這些話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在內心的深處其實都有一個需求,那就是追求發自心底的一種安寧。儘管,經濟的狂潮,迫使我們暫時忘記了金錢以外的追求,但是在滿足了物質生活以後,驀然回首,才發現,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那個需求才是我們的終極,才是安然自得的根本,每個人都有,或者說都應該有自己的泊心之地。 在靜靜的夜,放一些悅耳的音樂,讓心緒跟著旋律流淌。那種悠揚、深遠、開闊的韻律,如天籟,從天際飄來......這是一種性情,淡泊的性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