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咧胁砰_始意識到我可能是生性涼薄,我在同學的眼裡是一個熱情,活潑開朗的人。可只有我自己清楚,我是一個外熱內冷的人。有一次上語文課學《項羽之死》,老師叫我們討論項羽自殺的原因,同學們的回答都很正常,說的都是什麼因為什麼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這類的。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說我認為項羽是一個自私的人,他不能承受失敗帶來的後果,所幸自殺逃避現實一了百了。老師聽了我的回答後一笑而過。我自認為回答的沒問題,可老師怎麼就不明白呢,這時我才開始明白我和別人的不同。七歲的時候我爺爺去世了,爺爺生前對我寵愛有加,因為我算是我們家族唯一的男孩吧(老一輩很多人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可笑的是我還是這落後思想的受益者),我爺爺養了四個孩子,老大是我大爺,他入贅到女方家也就是我大娘家裡,我大娘在和我大爺結婚前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我二大爺結婚後生了一個女兒,我的姐姐,我姐姐小的時候他就和我二娘離婚了。老三就是我爸爸,後來也就有了我。老四是我姑姑,我姑姑年輕的時候被騙,和別人生了一個男孩,也就是我哥哥,後來她和我現在的老姑夫結婚,他們一起撫養我的哥哥,因為我姑姑是女性,所以我爺爺奶奶不願意承認我哥哥的地位,所以我就是家裡唯一的「血統純正」男丁。因此我小時候備受我爺爺奶奶的寵愛,我也認為我很愛我的爺爺奶奶,直到七歲的時候我爺爺去世,我當時上學被爸爸突然接回到家裡,他在路上告訴我爺爺去世了,我當時沒有任何感覺,就好像發生了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家裡人在準備葬禮的時候,我奶奶的朋友,也應該是我家的一個親戚,時間太久記不得了對我奶奶說,這小孩怎麼沒哭,說可能是我年齡年齡太小,不懂這些事啥的。我當時感覺很害羞,就用枕頭悶住臉躺在床上,使勁擠一點眼淚出來,給他們看。可內心毫無波瀾,一點悲傷的情緒還沒有。我爺爺去世後我唯一的感覺就是吃不到他做的年糕挺可惜的。長大之後想這件事就覺得可能自己小時候真的是對死亡沒有什麼理解。我爺爺死後我奶奶對我就變本加厲的好,每次惹我媽生氣都是我奶奶擋在前面不叫我媽打我。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奶奶得了腦溢血癱瘓在床,而且她生病之後神志不清只剩生存的本能,有時候也能想起來我是誰。可我依舊一點也不傷心,無論怎樣她也是我們家庭的一份子,可我就是沒有任何感覺。還是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爸爸得了腰間盤突出,很嚴重,去住院,我爸爸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他如果去醫院那一定是病的很重,可我依舊一點也不傷心。我初中不懂事,經常對爸爸媽媽發火,因為我在學校的經歷很不好,壓力也很大,我知道父母很不容易,可我只有事後的一小段時間裡對父母很愧疚,之後依然我行我素。父母對我的好,我很容易忘記,父母對我的不好(不能說是不好,只能說是對我的好不被我所接受,或者能力不足不能滿足我)我卻銘記在心。這是親情方面。

再說友情,因為我還在上學,友情也就是同學之間那些事,我在同學的眼裡是一個陽光大男孩(我自認為是),但我認為那都是我的偽裝,我很會表演,尤其是會假笑,好朋友給我說一件開心的事,我大多數時候內心毫無波瀾,但我怕我如果面無表情可能會導致這個朋友疏遠我,所以我就表演,表演驚訝,表演假笑。我看似關係好的朋友,我之所以會花時間陪他們,是因為我需要他們,我會對朋友好,我處理事情的能力很強,我觀察力很強我的學習能力很強,所以我會幫他們忙,做這些的目的並不是出於友情,只是希望我未來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也能夠幫我,相當於一種交換。我會把朋友分個類,有些朋友我可以對他說感情上的事,有些朋友在經濟上可以互相幫助,有些朋友很會玩可以一起玩,我會對我的朋友說他們想聽的,我把我的情感分成好多份,告訴不同的適合的朋友,我從來沒有真正的和朋友傾訴心腸,只是那塊有問題,就找相對應的朋友傾訴那部分。比如說友情除了問題要找a,愛情有問題要找b。因為和a說友情比較多,和b說愛情比較多。每個人都只是我達成目的的工具。老師是幫我考試的工具,父母是在我沒能獨立之前給我物質保障的工具,也是可以傾訴一部分情感的工具。朋友遇到困境,我不能做的真正的理解和關心,即使我安慰他,幫他,可我已經體會不到他的悲傷。我不願虧欠別人,那樣會會讓我感到失去很多。我喜歡別人虧欠與我,我認為那樣會得到很多。我極端自私,我對朋友好也是自私,因為最終目的是讓自己開心,我多生活中很多可能會對別人造成打擊的事情無感,比如要打架,被七八個人圍住,我什麼感覺都沒有,沒有一絲慌張,就考慮挨完打要怎麼處理這件事。

我有情緒,但我感覺我可能沒有情感,我會笑,會哭,開心的時候我就覺得我應該笑,傷心的時候我覺得我應該哭,應該通過這種方式把情緒表達出來。有很多個朋友說我太理智,我是一個極端理智,極端自私的人。如果別人告訴我,我家裡著火了,那我肯定會面無表情的說,哦,著火了。我在身上剩七塊錢的時候給朋友買七塊錢的麵包,但前提是他懂得感恩(雖說我不懂感恩,看來還要加上雙標了),我知道未來他會請我吃好多次晚飯,這很值。沒有所謂的友情。

最後說愛情,這是我求助的原因,我不知道什麼是愛情,我不明白愛情的含義,書上講的愛情我完全不能理解,我很自私,我的談戀愛只是希望精神上能得到愉快的感覺。我一直認為愛情都是這樣,兩個人在一起,目的都是為了自己快樂,讓對方快樂的目的也是在對方快樂之後自己能得到更大的快樂。我的女朋友,我認識她的時候感覺她性格超級好,和她在一起肯定能很快樂,我不希望別人干涉我的生活,她一直常識走進我的內心,我本能的抗拒,我沒有一個朋友,沒有一個朋友了解全部的我,我又不希望她走進我的內心世界,可就不願她離開我,即使她讓我痛苦,我也不願讓她離開我,我極端自私的性格無數次傷了她的心。她每次想了解我我都十分害怕,我迴避她所有想接近我的行為。直到今天她和我提分手。我不想她離開,我以前所有情感所有行為我都能理性的分析出來,今天這種感受我卻想不明白,她很敏感,她了解我的缺點,和我這樣的人談戀愛很苦吧,我原本以為這次分手我依然是無感的,在我眼裡,愛情都是假的,都是基因導致的生物的本能,我們只是基因的奴隸,一切行為都可以用生物學的角度解釋。我以前的所有行為也都是遵從生物的本能。不知為何我這次亂了陣腳,我想做出改變,她是能讓我改變的那個人。我也渴望樸實無華沒有目的的情感,友情也好,愛情也罷。我也想要體會真心對待朋友的感覺,我想想體驗生氣的時候放棄思考的感覺,我也渴望得到一個能夠傾訴所有的人。我希望我以後培養出優秀的兒女,是因為我單純的期盼他們變好,而不是讓自己開心。我希望我在父母老去撫養父母,是因為我單純的期盼他們能夠幸福,而不是因為我快樂而去讓他們開心。我希望我對朋友好,是因為我真誠的期盼能為他們帶去開心,而不是因為我需要。我希望體會愛情的感覺,而不是背後一條條理論。

我還年輕,我有時間能夠改變我自己,在此勞煩知乎的朋友能夠幫幫我。

我還有的救的,我不願再辜負我的朋友家人和她了。

1 關注

好問題

內容審核中

內容將在審核通過後自動發布


你和父母的關係怎麼樣?你感覺父母對你是關愛,溫暖,支持更多一些,還是苛責,嫌棄,厭惡更多一些呢?

你的所謂生性薄涼的背後,有一顆時刻防備他人的內心。

你時刻都在保護自己,時刻都在計算對方能給你帶來多大利益;有利於自己,你才會有反應,對自己沒利益,你就不會投入精力和情感;

這可以說是一種自私,一種利益至上,也就是你說的生性薄涼;

但是這種心理本身也是正常的,是人的一種本能。

當一個人在生命早期,未成年期,在剛剛開始接觸這個世界的時候,沒有被好好對待,沒有體會過被身邊人無條件的愛和鼓勵的情況下,這個人就會萌生防備之心,萌生時刻計算利益的心理;

因為身邊人給他的愛,情感,溫暖很少,讓他很在意自己的得失,利益,生怕自己失去什麼。

想要改變這些,首先要把以前生活經歷中的被虧欠的,未被滿足的情感找到,然後通過心理,社會的更加成熟的視角,重新解讀那些匱乏,找到一個能說服自己接受的客觀理由,卸下內心的防備,不再多度計算自己的得失,利益;

同時,通過身邊的家人,伴侶,同學朋友,讓你體會到純粹的,沒有目的的愛,關心,溫暖是什麼樣的;也嘗試著和他們一樣去不帶功利心的關心,支持,愛別人;

當你體會過這個過程帶給你的內在能量的激勵,感受到自我價值感,歸屬感,幸福感;逐漸的你就能主動以真誠的,不帶目的,不帶功利的方式表達自己,也接受別人的表達。

可以聽一聽這套課程,幫助你理解自己的心理感受。

http://weike.fm/2A3H4e563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了二十多個被邀請的問題,看到了這一個,凌晨來答:

題主我想問你一句:你從小到大在你印象里多久沒有和父母說過一句「我愛你」了。

中國從古至今的教育模式其實都很契合朱熹「存天理,滅人慾」這句話的。即使現在是2020年了,無論經歷多久中國人血脈里的那種傳承還是在的。以小見大很明顯的就是很多中國的孩子從家庭教育來說就是缺失情感教育的,包括感恩,交流,奉獻,思考,渴望,勇氣,價值觀。從我自身來講其實是比題主問題更嚴重的:在我高二的時候吧,我大伯因病去世了,我站在遺體面前心裡一點波瀾都沒有,並不是我和我的這位大伯關係不好,相反的他非常疼愛我。但是我一滴眼淚都沒有,雖然心裡充滿尊重,但是真的沒有心情的波動。這件事情我後來思考了很久,發現從初三開始我就沒有過心理情緒上的巨大波動了一直到一年前。我一度非常害怕,因為作為一個正常人的心情波動都沒有了,那就和機器沒什麼區別了。

直到我遇到我前女友,我完全是被感染的知道了怎麼去面對生活,調整心態,甚至是感情的付出。這時候我才發現情感和心理一樣都是需要你首先去付出才會有收穫。

我開始嘗試著對父母說「我愛你」,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事物充滿好奇和期待,對友情坦誠相待。

總結一下吧:看題主從親情,友情,愛情這幾方面來闡述自身問題。我也從這方面來說:

親情:不管怎麼說父母永遠都是你最親近的人,想要自身改善就先從對父母說一句關心的話開始,到後來能對父母真誠的說句「愛你們」。把親情處理好了其他的事情就會簡單很多,連對你最好的兩個人你都不能做到熱愛與關懷的話那別的也就算了。

友情:這方面我只建議坦誠相待,不欺騙不假裝,寧缺毋濫。朋友這個詞很抽象,想要數量的話只要你有錢整天請吃飯那全世界都是你朋友。但是真正的朋友,一輩子來說有那麼幾個就夠了。一直很喜歡一句話:「約上三五好友,談天說地去懷念」。

愛情:同樣秉承寧缺毋濫的原則吧,要知道真正愛一個人是心照不宣的默契和舒適。喜歡和愛是不一樣的,正常來說有一個人教你什麼是戀愛、一個人教你怎麼去戀愛、一個人教你什麼是愛情。和交朋友一樣不用去迎合,遇到了就遇到了,不是你的你不能搶。(愛情這個我加幾句個人見解: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不一定是同一個人,如果是同一個人的話恭喜你;你想與之結婚的人和想要與你結婚的人也不一定是同一個人,如果是的話請抓緊別鬆手;正確的時間遇到正確的人,缺一不可)

要改變的話先從關心自己的家人開始吧,在父母忙的時候遞上杯茶,節日時候買點禮物送上,在你準備好的時候對父母說句「我愛你」。相信我,這三個字你父母等了很久了。


其實,看了描述,我並不覺得題主是一個生性涼薄的人。

關於項羽自刎,我們老師也曾講過有很多種可能,所以覺得他逃避現實這個觀點一點都不奇怪。

我其實就是覺得他是逃避,即使他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那不也是逃避嗎?說白了還是為了自己唄——一件事情完全不為了自己好,人就不會這麼做。

順便提一下,我也有經歷過親戚去世。小時候姑父生前對我很好,但我在情感上對他並不依賴,所以也曾在得知其去世時心無波瀾、努力在葬禮上擠眼淚擠不出來。後來我長大了,反而更看淡了。

死生亦大,所以我能夠記住這些事和人;生死無常,所以沒必要糾結於該不該傷悲。

對於朋友。以前會患得患失,現在都隨遇而安。我們本來就只有我們自己,那麼有些想法即使最好的朋友也沒必要知道——並不是沒袒露過,但是她們並不理解。我也料到會是如此,畢竟人本來就是孤獨的,自然也就不再強求。

說到這裡,其實看來我自己才更性情涼薄才對。但是有些道理明白歸明白,也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題主只看到自己自私,卻沒有看到自己的通透,才覺得自己涼薄吧。

事實就是人都是自私的,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然後積極面對自私帶來的或好或壞的結果,解決問題;而不是死命對抗,拒絕承認自私的事實。

做事但求無愧於心。便沒什麼不合適的。


似乎得從那篇《項羽之死》開始說起,從那個故事你看到了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項羽,還有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自己。我想你肯定設想過如果自己是西楚霸王,一定不會自刎於烏江(你有提到:我多生活中很多可能會對別人造成打擊的事情無感,比如要打架,被七八個人圍住,我什麼感覺都沒有,沒有一絲慌張,就考慮挨完打要怎麼處理這件事)如果你是項羽,你不會自殺而是會活下去。回去把之前在別人身上的投資收回來(因為你提到:我在同學的眼裡是一個陽光大男孩我自認為是......只是希望我未來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也能夠幫我,相當於一種交換)堅強的生存下去,而做到這些就需要像你對自己要求的那樣冷酷無情,不會被情感所牽絆。後面你遇到了她,你害怕她走進你的世界,發現你脆弱平凡的一面,但是她身上又有很吸引你的地方,每次你作一下傷了她之後,你又害怕她會離開你,表達真實的情感很難嗎?


如果是自己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源於收過傷害或者得到的愛意很少。如果是他人,同樣的情況。

以慈悲心觀人,誰人不可憐。沒有必要吧不重要的人當神靈一般,遠離就好。石頭,就算是放到胸口捂熱,放在地上仍舊變涼,比熱容小,受不住大的恩情。不要讓自己難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