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在重要的場合響起國歌的時候,中國人都會肅然起敬,有時還會跟着哼唱。在這個時候,那種身爲中國人的自豪感總是油然而生。

  作爲全國人民都能熟唱的國歌,想必大家都知道它的作曲者是誰。沒錯,就是青年音樂家聶耳,一個年紀不大,但成就斐然的天才。

  聶耳出生於雲南昆明,本名聶守信。本來家境不錯,但4歲那年父親早亡,讓家裏的負擔加重了不少,只能靠母親一人勉力維持。

  聶耳小時候是個學霸,由於成績優異,校方還根據他家裏的困難情況,爲他減免了學雜費。雖然幼時家中出了變故,但聶耳性格活潑,平日裏在學校十分活躍,喜歡參加各種課餘活動。

  除了學習成績好以外,聶耳在音樂上也頗有天賦,家中條件不大好,買不起太好的樂器,他就跟鄰居學,學得還有模有樣。在學校的時候,還因爲頗有藝術細胞,當上了音樂團的指揮。

  上中學的時候,他開始接觸學生運動。在閒餘時間裏,他也沒放棄學習音樂,向當時一位法籍英語教師學鋼琴。

  15歲那年他考入了雲南師範,次年就加入了共青團,是一個有思想覺悟的年輕人。在此期間,他認識了一個音樂教師,又向他學習了小提琴。

  我們通過聶耳的學生時代經歷可以發現,聶耳在這個時期主要做的就三件事,一是學習基礎知識,二是學習進步思想,三是堅持學習音樂。看來,要想成爲優秀的人,只有不斷地學習纔可以做到。

  1928年對於聶耳來說是個人生的轉折點,學習成績優異的他,受革命思想的影響,選擇了“棄筆從戎”,加入到了滇系的“學生軍”中。

  在隨後的幾個月裏,他接受了基礎的新兵訓練,然後到特務連當了文書,跟隨長官輾轉多地。他本以爲這樣就可以實現革命理想,沒想到不過數月,這支部隊就解散了,他只好又返回昆明。

  在之後的幾年裏,聶耳繼續學習音樂,後經田漢介紹,加入了左翼劇聯。1933年,聶耳成爲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兩年後他編出了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4月,聶耳到日本考察。本來他打算在日本待一段時間後就去歐洲學習音樂,沒曾想在日本僅待了三個月,他就在與友人游泳的時候,意外溺水身亡,年僅23歲。

  對於聶耳的死,至今也是衆說紛紜。有人說他可能真的是不幸溺水,因爲聶耳水性不佳。但也有人懷疑,聶耳可能死於日本特務謀害,因爲遺體口中和頭上均有一些血跡。

  由於沒有屍檢報告,聶耳的真實死因到底是什麼,至今還是懸案,我們也只能暫聽日方給出的溺亡結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