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AMD來說,2019年顯然是相當有趣的一年。在Computex和E3 2019上公布的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將行業及粉絲的大部分目光盡數吸引,7月份正式發售的銳龍3000系列註定是要和Intel的第九代酷睿來一場光明正大的正面交鋒。

我們都知道十多年以來,Intel一直保持著桌面性能的優勢,特別是在單核性能優勢上,即使與出色的AMD二代銳龍相比也依然如此,但隨著銳龍3000系列的發布,這種一家獨大的情況很有可能發生快速逆轉。

?

銳龍3000系列產品幾乎與Intel第九代酷睿系列針鋒相對,銳龍R5對應酷睿i5系列、銳龍R7對應酷睿i7系列、銳龍R9對應酷睿i9系列。其中最有看點的,自然是挑戰酷睿i9-9900K的銳龍9 3900X,這不僅代表著AMD衝擊高端的能力與決心,更代表著未來市場的多元化前景。

那麼問題來了,銳龍9 3900X和酷睿i9-9900K誰才是最好的桌面處理器呢?

一、全新「Zen 2」架構與7nm工藝的升級

AMD第三代銳龍3000系列,採用了與先前完全不同的工藝與架構,其中不乏7nm工藝為頻率和功耗間帶來的平衡,還有全新「Zen 2」架構所帶來的更高能效的升級。

?

在架構方面,「Zen 2」架構仍然採用SMT同步多線程設計,但相比於前代架構擁有更大的微指令緩存,支持4K指令。在將原本不完善的地方升級之後,「Zen 2」通過增加雙倍緩存的方式,將每個大核心內的L3緩存從16MB提升至32MB,這也使得銳龍9 3900X擁有了64MB的L3緩存,基本與上代32核的線程撕裂者持平,內存支持頻率從2933MHz提升至3200MHz。

?

同時,CPU並非封裝在內部的同一個大核心內,而是分別被分割成CPU核心與I/O核心上下兩個部分,而內存控制器也由原本的CPU核心轉移到了I/O核心上。AMD將這種設計稱之為Infinity Fabric設計,好處是可以通過CPU核心與I/O核心的不同組合,排列出不同級別的產品,而且多芯模塊之間的交互效率提升明顯,內存延遲進一步降低,每個核心和線程的性能都能得到更充分釋放。

?

對於PCI-e 4.0的支持,每條通道的理論傳輸速率由PCI-e 3.0的8GT/s提升至16GT/s,並提供了24條PCI-e 4.0通道。其中16條通道專為顯卡使用,支持單卡x16、雙卡x8;4條通道為存儲設備使用,支持PCI-e 4.0 x4的SSD、一個PCI-e 4.0 x2和兩個SATA 6Gbps;4條通道連接X570晶元。

?

銳龍9 3900X集成有更多的內核,是AMD面向高端遊戲市場推出的第一款12核24線程處理器,基於7nm工藝打造,默頻3.8GHz,最大睿頻4.6GHz,擁有高達70MB的緩存,默認TDP為105W。

?

銳龍9 3900X的海量L2/L3緩存優勢,解決了AMD處理器長久以來的內存延遲問題。在每個時鐘周期中能夠執行的指令集數量,相比於二代銳龍來說至少提高了15%以上,甚至可能已經超過了酷睿i9-9900K,顯然已經成為合格的高端遊戲處理器。而作為生產力工具,以視頻類編輯、後期製作這類高度依賴多線程任務的軟體來說,AMD早已成為其中的佼佼者,性能表現甚至完全領先於同類的Intel產品。

二、測試平台環境一覽

本次測試環境中,我們使用Windows 10 64位1903版本作為操作系統,不對系統默認設置進行任何修改。測試中關閉所有後台第三方應用,以獲取最大的系統穩定性與兼容性。

?

測試平台以AMD公版硬體為主,包括AMD旗艦級公版顯卡RX 5700XT、風冷散熱為AMD原裝Wraith Prism。

?

主板微星msi MEG X570 Godlike採用全黑色的PCB,整體以塑料面板和金屬為主。X570晶元組位置處還有一個半開放的Zero Frozr散熱風扇。14+4+1的供電方式,甚至可以讓X570輕鬆應對16核以上CPU。

?

四個內存插槽支持DDR4 4600內存,最大可支持128GB,內存插槽右側反光面板為X570主板的動態儀錶盤,允許用戶隨時查看主板當前狀態,基本可以取代主板Debug燈。

?

X570主板下半部分是3個自帶雙面散熱裝甲的M.2插槽,以及4個全長的PCI-e 4.0插槽,可以工作在x16、x8/x8、x8/x4/x4模式下,這意味著X570可以支持NVIDIA SLI或是最多四路AMD CrossFire的多顯卡設置,以及為下一代顯卡提供的更大帶寬。

?

I/O介面非常豐富,這裡就不再一一做介紹,總體看下來只能用堆料十足來形容這塊微星msi MEG X570 Godlike。

三、CPU-Z性能展示

先進行性能測試,備受「數框框」調侃的AMD一直以多線程任務能力廣受大家追捧,但單核性能卻一直是其弱勢所在。基於全新工藝與架構的升級,跟人認為三代銳龍追平,甚至超越Intel同類產品問題不大,綜合表現值得期待。

?

作為家喻戶曉的CPU-Z,功能全面、體積小巧,一直是圈子內公認的CPU檢測軟體。除了支持檢測CPU、主板、內存、顯卡等多項硬體信息外,自帶的Benchmark還提供了相關的CPU基準測試,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根據測試結果,銳龍9 3900X的單核性能已經超過i7-8700K,與酷睿i9-9900K差距約5%,相比於二代銳龍提升相當巨大。多線程性能歷來是AMD的優勢所在,完全領跑於同類高端產品酷睿i9-9900K。

四、CINEBENCH R15/R20渲染測試

基於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用的Cinem4D特效引擎,CINEBENCH R15可以純粹使用CPU渲染出一張高精度的3D畫面來。完善地支持高達256個邏輯核心測試,在新版本中對著色器、抗鋸齒、陰影、燈光及反射模糊等方面都有加強,對CPU的檢測更加精準。

?

?

銳龍9 3900X單線程渲染成績約210cb,多核渲染則達到了3164cb。不僅完全甩開了二代銳龍,綜合性能超越酷睿i9-9900K超過30%以上,單核性能基本達到第九代酷睿i7以上的水準。

?

而針對於現代CPU所新推出的CINEBENCH R20,使用的是比R15更大更複雜的測試場景,需要8倍的CPU算力與4倍的內存來渲染它,通過更加苛刻的真實3D任務準確的反映出CPU的相關性能。

由於手中的測試數據並不充足,所以僅做銳龍9 3900X的數據展示。單核渲染成績約507cb,多核渲染成績約7223cb,供大家參考。

五、POV-Ray高精度畫面渲染

與CINEBENCH類似的是POV-Ray,也可以對CPU的3D渲染性能進行測試,不過現在看起來略為小眾。POV-Ray可以在短時間內持續追蹤光線視覺,渲染出高精度畫面,每秒渲染像素越多性能越強。

?

?

平均渲染速度,銳龍9 3900X約6369PPS,酷睿i9-9900K約4369PPS,領先幅度46%+。

六、X264 FHD Benchmark視頻轉碼測試

針對視頻轉碼類的X264 FHD Benchmar,通過基準測試自帶影片進行CPU浮點運算與編碼能力。

?

?

酷睿i9-9900K渲染速度為62FPS,而銳龍9 3900X則達到了68FPS,在日常的渲染類任務中AMD的優勢顯然已經足夠蓋過Intel系列的高端產品。

七、7-zip壓縮與解壓測試

壓縮與解壓是非常常用的功能,文件的壓縮主要依賴於CPU的多線程處理能力,正常情況下壓縮與解壓都是可以將CPU的所有線程全部調用起來的。7-Zip作為一款免費壓縮軟體,擁有極高的壓縮比,對多線程的優化也十分出色。

?

?

通過7-Zip內置的測試插件,可以很直觀的展示CPU的壓縮與解壓性能。銳龍9 3900X的綜合評分103370MIPS,反觀同類第九代酷睿系列產品最高只能達到68841MIPS,差異十分明顯。

八、3DMark物理性能測試

雖然3DMark以顯卡測試而聞名,但經過一系列的更新演變,已經成功脫變成為一款衡量整機性能的工具,其中的物理分數取決於CPU的表現。包括《Fire Strike》、《Time Spy》等多種模式,用戶可根據測試平台性能,選擇適合的測試強度。

?

?

僅以《Fire Strike》為例,銳龍9 3900X再次展現了曾經二代銳龍壓制第八代酷睿時的強大,性能表現異常突出,但這是否意味著AMD終於可以在「受人詬病」的遊戲方面扭轉自身的不足?

九、《古墓麗影 暗影》基準測試

《古墓麗影 暗影》,也算是現代解密冒險類RPG遊戲的始祖之一了。如果是老玩家的話,應該可以清晰的記著這款3A大作的畫質變化。

?

?

由於這並不是專門的顯卡測試,所以僅以遊戲內的基準測試為主。銳龍9 3900X的CPU渲染平均幀率約223FPS,CPU遊戲平均幀率約132FPS,各方面均已小幅超過了酷睿i9-9900K的CPU渲染效果。

十、AIDA64烤機功耗

關於銳龍9 3900X的功耗,通過AIDA64的單烤FPU了解,在24核負載全部滿載的情況下,其滿載功耗最終穩定在了131W左右,而其待機功耗只有28W左右。

?

而相比於功耗「爆炸」的酷睿i9-9900K,銳龍9 3900X的功耗則顯得要「平穩」許多,究其原因,不單純是優化問題,包括工藝與架構的升級均是三代銳龍3000系列的提升所在。

總結、

可以肯定的是,AMD確實是為這次的三代銳龍3000系列下足了功夫,不過在測試時三代銳龍3000系列與相關硬體仍然處於尚未解禁的狀態,所以測試中自動淘汰了少部分兼容性較差的軟體與遊戲。

不管怎麼說,銳龍9 3900X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與Intel的「擠牙膏」不同,AMD這次拿出了雪藏已久的大招,完成了大跨步式的邁進。單核性能完全補足,多線程任務處理能力再得提升,功耗控制的更加得體,也專為遊戲性能做足了工夫。看得出來AMD這次並不是奔著逼Intel擠出「牙膏」,而是打算在將近飽和的存量市場中,重新劃分用戶群體。

至於價格,性價比要比「瘋狂溢價」的Intel要來的實在。甚至以銳龍9 3900X的性能,AMD足以去撼動價格超過一倍的酷睿i9-9920XE,當然這個任務要是交給銳龍9 3950X的話就要更加穩妥了,不過後者顯然是為了針對於酷睿i9-9980XE而生的。

古有銳龍7 2700X大戰酷睿i7-8700K,今有銳龍9 3900X大戰酷睿i9-9900K,曾經不能平起平坐的兩個人,現如今似乎交換了位置。若Intel還要靠著「擠牙膏」度日,怕是要被AMD徹底追上了。

精彩資訊報道,專業視頻評測,盡在聚牛科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