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界这个大家庭 ,有多庞大就不必多说了。单单近几年推出的新车型就多到几天几夜都介绍不完。

  但不知你发现没有,有些看似是全新推出的车型,但是一追溯起来,其实连换代都算不上,仅仅只是中期改款,然后换了个名字而已。应了那句小品台词“小样,你换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奔驰SLC

  奔驰SLC,虽然在奔驰家族中存在感并不是很高,但不可否认这是款玩趣极高的敞篷小跑车,而且还是宝马Z4的头号死对头,在前段时间奔驰更是推出了一款SLC Final Edition版本车型。

  奔驰SLC最早是于2016年推出的,再往前奔驰旗下并没有SLC这个系列。不过呢,这并不代表奔驰SLC就是全新车型,它的前身是奔驰 SLK系列,在经历了三代车型、20年的生产历程之后,中期改款车型终是换了名。

  林肯航海家

  上个月正式上市的林肯航海家,全新的家族式星辉前格栅设计,十分吸引眼球,美式豪华风格尽显无遗,比之前的分体式格栅设计要更加精致、霸气。

  初听这个“航海家”名字,还有这全新的前脸设计,大多数人会以为这是一款全新的车型。但是看向车尾以及车厢内饰,就能发现这款新车跟之前的林肯MKX设计如出一辙。其实它就是林肯MKX的中期改款车型,同样是换了个名字。

  起亚凯绅

  当然,还有起亚凯绅,2017年成都车展上正式对外亮相。家族式的虎啸式进气格栅,造型修长,棱角也十分突出,前脸看上去比以往的起亚车型要年轻化不少。

  它也就是新款K4更名而来的,“凯绅”、“K4”,在音调上读起来也十分相近。不过内饰、配置、动力上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变,也就是说除了改名和外观“微整手术”之外,打底子里还是那辆K4。

  好好的,改什么名?

  这三款车型,起亚K4的名字用得最短,但也有三年的时间,而奔驰SLK更是经历了三代车型,整整20年的时间。

  过得好好的,也慢慢深入人们的脑海中,但怎么就突然改起名字了,难不成起个新名字是为了糊弄消费者,说这是一款全新车型?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这其中还有更大的因素。

  家族化

  先拿奔驰来说,了解奔驰那些旧车型都会发现一个问题,SUV叫GL、ML、GLK,轿车A、C、E、S,命名稍微显得有点混乱,并没有一个统命名方式。直到2014年梅赛德斯-奔驰官方正式公布了全新命名方式,围绕5个级别:A级、B级、C级、E级和S级,对SUV、四门和两门轿跑车名称体系进行梳理,轿车照常,跨界车和SUV统一采用GL前缀,四门轿跑和两门轿跑则分别以CL和SL作为开头,尾部字母则表示车型级别。

  如此一来,家族的化命名也提高旗下车型的辨识度,定位也更加清晰。奔驰SLC名字从“K”变成了“C”也是为了顺应奔驰最新家族命名规则修改的。

  更突出

  如此讲,林肯MKC、MKT、MKZ、MKS 和MKX的“MK+字母”命名方式也挺整齐的。但是这却过于整齐,让人难以对车型进行区分,比如说到MKX和MKC,这是SUV还是轿车,又是什么级别车型,这都要停下来想一想。最重要的是这种英文命名方式已经烂大街了,也不够吸引人。

  那么林肯自己有什么比较特色,有的,比如那款全尺寸SUV林肯Navigator(领航员)。因此,林肯Continental(大陆)、Aviator(飞行家)、 Nautilus(航海家),这一套名字讲出来就知道是林肯车型,而且也特别有气势,给人一种叱咤风云。而轿车MKZ、中型SUV MKC未来可能将会改为这种全新的家族式命名。

  适应市场

  基本上进入中国市场的车型,都会起个合适的中国名,像丰田RAV4叫荣放、本田CITY叫锋范等等。

  再说到起亚K4,虽然可能有各种原因导致它的市场表现不佳,但是和“K4”这个名字多多少少会有点关系。本来“4”这个字在中国就会比较忌讳,而且还“K4,开si”。于是乎,在起亚K4迎来改款的时候,顺便把名字也改了,用谐音“凯绅”来命名,听起来好听也文雅。

  一个好名字其实很重要

  起名字成了一门学问,人们起名字都讲究好不好听、有没有含义、顺不顺口,甚至还会扯上五行风水什么的。人们总相信改名如改命,现在连老外也信了这一套。

  除了那些原本就口碑极佳的车型,一个名字延续几十年好几代车型,甚至停产N年之后还重新启用,这是因为这个名字连同这个车型已经深入人心了。

  然而对于原本名字稍有瑕疵或者市场表现不理想的车型,清晰家族式命名规则以及一个朗朗上口的好名字,更能让消费者印象深刻,同时关注度也会因此提升。虽然关注度不等同于销量,但是彼此之间往往有着莫大关系。

  不过说回来,真正要做出消费者更加满意的产品,还是需从本身内部品质提升,这些都比更名改姓来得更有实质性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