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傅譚娉)28歲的小雨(化名)2年來胰腺炎反覆發作,爲此兩度中止妊娠,當地醫院診斷爲胰腺假性囊腫。小雨慕名來到北京協和醫院後,第一次胰腺穿刺活檢沒能找到病因。醫院組織了多學科會診,專家們討論後建議再進行超聲造影檢查,結果在病竈邊緣發現了僅5毫米的可疑增強區域。超聲醫學科對此區域進行細針穿刺活檢,病理結果爲實性假乳頭狀瘤,這是一種罕見的低度惡性腫瘤。明確診斷後小雨成功接受了手術,擺脫了病痛,終於可以放心地備孕,完成當媽媽的心願了。

北京協和醫院超聲醫學科等多學科團隊5年來應用超聲造影聯合細針穿刺技術改良胰腺腫物穿刺活檢方法,推動了胰腺腫物的精準介入診斷,診斷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成果獲2018年度北京協和醫院醫療科研成果獎攻堅克難片區三等獎。

胰腺疾病起病隱匿、種類繁多,胰腺腫物診斷一直是臨牀難點。經皮穿刺活檢是獲取胰腺腫物病理結果的首選方法,但活檢診斷成功率受病變位置、體積、穿刺器械、操作者經驗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使用超聲造影技術評價胰腺腫物,實現了對病竈血流動力學的動態成像,不僅可認識病變,還能精準判斷病竈位置,爲定製個體化穿刺活檢方案提供先決條件。協和總結2014年完成的72例胰腺腫物超聲造影病例,發現超聲造影對胰腺導管腺癌的造影診斷準確率超過90%,明顯高於常規超聲,與歐洲多中心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超聲造影技術較常規超聲更敏感、特異。

細針穿刺技術的穿刺針直徑不超過0.7毫米,解決了傳統粗針穿刺因病變位置深、包繞大血管而“望瘤興嘆”的問題,適用範圍更廣,滲血等併發症更少,操作更安全。協和對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的173例穿刺病例進行了平均2年的隨診,證實細針穿刺活檢達到了與粗針穿刺活檢幾乎一致的診斷效果。

超聲造影聯合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診斷胰腺腫物,根據超聲造影指示的異常區域,能夠有效鑑別炎性和壞死區域,精準引導細針穿刺活檢路徑,提高了整體穿刺診斷效率,對於像小雨這樣的既往穿刺陰性的可疑腫瘤患者尤其有效。新方法在臨牀中得到不斷推廣,協和近兩年完成了胰腺穿刺活檢200餘例,對腫瘤性(導管腺癌、少見胰腺腫瘤)、非腫瘤性病變(炎性病變)均作出了精準的介入診斷,診斷率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經過5年的深入研究,協和超聲醫學科探索出了超聲造影聯合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細針活檢的標準化操作流程,建立了以胰腺癌爲主的各種胰腺病變的超聲診斷及超聲介入穿刺活檢的個體化、科學化、精細化診療標準。由協和超聲醫學科領銜主編的《胰腺超聲檢查規範》於2018年5月出版發行。

超聲醫學科呂珂教授介紹,團隊正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支持下,開展胰腺疾病影像基因組學的相關研究,以期尋找更優的胰腺疾病診治方法。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