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日本工藝鑄鐵茶壺時間:2013-05-12 22:21:21來源:作者: 點擊: 15

日本茶道起源

日本茶道源起於唐朝,是派遣到中國的僧侶,將當時中國唐朝的佛教和茶文化一起帶回日本。公元805年,傳教大師自唐回日,帶回中國茶種傳遍全日,隨著唐宋時期中國的茶葉興起與飲茶文化推行於日本的佛教寺院,又逐漸普及於民間,使品茶的習慣深入日本民間,並日益興盛起來。

早在1800年(嘉慶五年)以前,日本已發展了一系列的茶道具,例如繩文土瓶,(紀元前200年)、溫酒器、手取釜、釜等各種各樣的道具,這些器具的製作過程及承受、隨茶道的興盛,都是決定鐵瓶原形的重要依據。

鐵壺的起源眾說紛紜,但在日本茶道所使用的茶釜上面加上提手,應該就是鐵壺的初體,是最受大家認同的,在江戶時代天朝期(1780年代、乾隆45年)的古文書中有記載「瓶此一名稱,由此可確切推知,鐵壺在民間開始普及是在此時期且早在這之前應該就已存在,而明治時期(西元1868年~1912年、同治7年~民國元年)在民間,隨茶道的推行,鐵壺的使用更加普遍,眾多精美且雕工精細的鐵壺也是在此時期產生,所出現的堂號,著名工藝大師及工作室也如雨後春筍般孕育而生。

日本鐵壺最早可追溯至江戶時期,在昭和期間已因日本茶文化的改變而斷絕,幾乎每家每戶都會使用鐵壺,而製作精美的鐵壺還經常作為高貴的禮物在親朋好友間贈送。用老鐵壺煮水,一方面鐵壺會吸附水中的氯離子,另一方面鐵壺煮出的水中會釋放出鐵離子,可以補充人體每日所需的鐵質,還可預防及降低高血壓,對有高血壓的人很有幫助。老鐵壺煮水能提高水的溫度,具有軟化水質,讓水變得甘甜,順口,口感厚實飽滿順滑,在品飲好茶時,有事半功倍加分之效,特別適合泡老茶或煮茶用。因以生鐵為原料,透過鑄造方式,加之作者藝術造旨,形成老鐵壺特殊的文化。從收藏市場的價位上看,老鐵壺的價位相對於現代名家新制的鐵壺反而便宜。

工藝

鐵壺的製作工藝,是金屬加工中最為原始的鑄造法,鑄造而成的鐵壺材質本身化學活潑性極高。雖然在當時製作的廠家都有自己的防止鐵鏽的處理,經過時間與使用環境的洗禮,今日所見的老鐵壺絕大多數均有不同程度的鐵鏽、銅綠與各式各樣的污染物。用家及藏者若欲恢復往日的丰采與實用性,清潔與整理是絕對必要的。因以生鐵為原料,透過鑄造方式,加之作者藝術造旨不同,形成老鐵壺特殊的文化。

價值

用老鐵壺煮出的水口感很軟、甘甜,用來泡茶,那是如虎添翼,雲南地處高海拔地區,用生鐵壺煮水對提高水溫有明顯作用(經測試在昆明水溫可接近100℃),對泡普洱茶是再好不過的。而在煮茶過程中,鐵壺吸收水分中的氯離子,並釋放出二價鐵,長期飲用,可以預防貧血,補充鐵質。這也是日本地區,男女長壽的原因之一了。

因以生鐵為原料,透過鑄造方式,加之作者藝術造旨,形成老鐵壺特殊的文化。你可以把它當成一件日常煮水器來養生,或是一件藝術品欣賞,亦或是古董收藏。鐵壺的價值因其製作者的名氣、技藝而大有不同。日本老鐵壺的藏量已經越來越少,導致其價格一路飆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