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26日,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檯——靜安證券業務部的開張,標誌着新中國從此有了股票交易。新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在靜安證券業務部正式掛牌買賣,當天上市的100股股票不到一個半小時即被搶購一空。

  在33年的試錯調整中,中國股民經歷了6124點的強悍牛市,也挺過了“千股跌停”慘烈行情,但“魔幻”的中國股市還是常常讓人目瞪口呆。

  A股首份股民自畫像出爐:近七成爲新手上路或僅具備基礎投資知識

  今天,一份關於“韭菜”的調查報告在江湖上流傳,看完這份報告,小財女多少找到了中國股市“魔幻”的原因了。

  該調查由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滬深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證資本市場運行統計監測中心、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等於2018年9月~10月共同開展,是首次“全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的成果展示。

  小財女帶大家來看看咱們龐大的“韭菜”家族都有些啥特點吧。首先,截至2018年8月31日,全國股票投資者數量達1.42億,其中自然人投資者佔比99.77%。

  其次,從基本屬性與資產配置情況來看,近八成受調查投資者收入主要來源於工資、勞務報酬,超九成的年度稅後收入在50萬以下,二成固定樣本和三成隨機樣本投資者背有房貸、消費貸等債務。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受調查投資者整體證券知識掌握程度一般,近七成屬於新手上路或具備基礎的投資知識,年齡越小的投資者知識程度越低。

  更有說服力的數據是,根據深交所近期開展的投資者狀況調查中,2018年,新入市的投資者依然以年輕投資者爲主,30歲以下投資者佔比56.2%,新入市投資者平均年年齡31歲。

  根據這個年齡和知識程度成正比的規律,中國股市大有“韭菜”越來越新鮮好割的趨勢了。而這個不折不扣的“散戶市”,也讓A股每天上演着不看業績,爆炒“概念”的好戲。

  從“5G”到“工業大麻”——上市公司:我沒有,股民:閉嘴,你有

  最近工業大麻“嗨”翻股市就是典型的例子。且不說相關公司,這兩天只要跟“麻”沾邊的股票,都瘋了似地上漲,以致多家公司發佈公告澄清與工業大麻概念並無關聯。

  主營業務爲天麻的昆藥集團,股價也於近期連漲四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近30%。其在3月26日發公告稱,公司目前沒有工業大麻相關業務。

  總不能因爲天麻比大麻多一橫,就被歸爲大麻概念吧。澄清之後,昆藥集團於昨日來了個跌停,今天依然下跌6.58%,報10.51元/股。

  更令人發笑的是,股民們連紡織用的麻都不放過。1月底以來,金鷹股份從每股4.85元,翻番至3月27日的9.19元,當天漲幅達9.4%接近漲停。

  股票接連三個交易日漲停後,3月22日發佈公告澄清,目前所從事的主要業務爲麻、毛、絲、絹紡織機械成套設備製造銷售,與工業大麻無關。

  同樣受到追捧的還有做簾子布、帆布的恆天海龍,連續五個交易日漲停後,公司不得不同樣發公告和工業大麻概念撇清關係。

  亂炒一通的股民們很快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迴應,3月28日,前一天還暴漲8.13%的工業大麻板塊,迅速跌掉了7個點,截至今天收盤,該板塊跌幅2.16%。

  諸如此類的“烏龍”事件,在A股市場可謂是屢見不鮮。

  此前,復旦復華曾因傳聞參股企業將躋身首批科創板獲受理名單而實現九連板。在市場情緒高漲之時,投資者開始了新一輪掘進“科創板影子股”。

  爲了證實自己的猜測,股民們也是很努力了。根據券商中國報道,泰達股份與投資者就公司是否參股晶晨半導體的問題進行多番交流,並直言“公司未參股晶晨半導體”。不過,投資者對此並不買賬。

  一位投資者指出,泰達股份間接持有晶晨半導體股份,而泰達股份則回覆稱已經簽署減資協議,減持全部股權

  這可讓看見“科創板”影子的股民不開心了,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直接喊話,“科創板好戲正要開始,強烈呼籲公司立刻終止減資或直接注資華融津投!”。

  “同病相憐”還有市北高新的11個漲停以及10天9個板的“妖股”東方通信。因被錯認定爲5G概念股,雖然多次發佈公告澄清,與5G概念無關,東方通信還是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漲”。

  “散戶市”到“機構市”?路漫漫其修遠兮

  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股市“怪”象,一次又一次暴露了A股市場強烈的散戶特徵。

  按照上述報告數據,按已開立A股賬戶的有效一碼通數據進行統計,全國股票投資者數量達1.42億。而從交易的情況來,目前散戶貢獻的交易量超過整個交易量的80%,散戶名副其實是市場的絕對主力。

  業內人士告訴小財女,“從資金量上來說,A股還是機構佔主流,但從數量來看,確實是散戶佔了上風。散戶市呈現的突出特點是,投資相對不理性,市場波動更大”。

  “散戶市”一方面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歷程有關,另一方面也和中國特殊的國情有關:A股市場對投資者並無門檻限制,如此一來,個人投資者大多數都會直接成爲散戶,而且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個人投資者掌握了更爲便捷的炒股方式。

  散戶佔據絕對主導的情況下,市場變得容易波動,大幅上漲下跌,也就變得正常了。大漲的時候,大家都看到賺錢了一鬨而散;大跌的時候,大家看到虧錢了撒腿就跑,看誰跑得快。這就是散戶的投機心態。

  實際上,美國歷史上也有過散戶當道的時候。在1925到1975年期間,美國資本市場同樣是散戶股,散戶投資佔美國資本市場比重在80%-90%。但是到了2017年,美國散戶投資只佔總投資6%。

  著名財經評論家皮海洲曾表示,A股市場從“散戶市”向“機構市”的轉變並非沒有可能,但短期內無法完成,“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A股仍然還會是散戶主導的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澎湃新聞報道,3月1日, 美國著名指數編制公司明晟公司(MSCI)宣佈,增加中國A股在MSCI指數中的權重,並通過三步把中國A股的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20%。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指出,隨着A股逐漸納入MSCI指數,A股將從“散戶市”變爲“機構市”。

  BUT,姑且不說中國臺灣用了9年時間,韓國用了6年時間才最終全部納入MSCI指數的時間線,僅僅從中國龐大的“散戶”體量來說,小財女覺得A股的光明未來都還很遙遠。中國股市隨機漫步式的大起大落、牛短熊長,還將長期成爲世界股市中一方奇特景觀。

  顫抖吧!韭菜們,你們的歷史使命還遠遠沒有結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