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基於其價值理念、文化創造、精神風貌等顯示出來的國際影響力,主要包括核心價值觀的國際吸引力、對外宣傳的國際感召力、新聞媒體的國際傳播力、文化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人文交流的國際親和力等等。面對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的新態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新特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反映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明確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全局意義和發展路徑。    當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全面展開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深入推進,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開創新的局面,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但從總體上看,國際文化格局依然是西強我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著國際輿論,影響著國際文化流行和消費趨勢,左右著網路空間的信息流動和發展方向。特別是我國越發展、國力越增強,海外利益越拓展,面臨的外部矛盾和摩擦就會越多,牽制我們發展的各種壓力和阻力也會增多,我們文化影響力與經濟影響力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的這一「短板」也就越發突出。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我民主進步、文明開放的國家形象,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與思想觀念、經濟基礎、話語表達、接受習慣等密切相關,影響因素十分複雜。我們必須作好打持久戰和整體戰的準備,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胸懷大局、把握大勢,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注意內外兼顧、統籌推進,使對內文化建設與對外文化傳播互為表裡、良性互動,確保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不斷取得扎紮實實的成效。為此,要科學把握、妥善處理若干重要關係。    硬實力建設與軟實力提升的關係國家的軟實力和硬實力相互依託、相互支撐。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依賴一定的經濟、科技、軍事等硬實力;軟實力對硬實力也有反作用,會為硬實力營造良好環境和條件,推動硬實力更好的發展。    軟實力和硬實力如影隨形,一個國家沒有硬實力,講軟實力就會成為空談。回顧歷史,西方文化歷經幾個世紀,逐步成為世界強勢文化,離不開其船堅炮利的海外殖民擴張進程,離不開通過工業革命、科技革命、信息革命所展現出的強大硬實力。從我國情況看,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到200美元,在當時的國力下自然談不上文化軟實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長期快速發展,現在已經有條件提出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問題。但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經濟上還不發達、制度上還不完善、發展上還不平衡,都制約著文化軟實力的進一步提升。    硬實力支撐軟實力,但硬實力不等於軟實力,也不會自發地提升軟實力。文化軟實力建設,既需要加大投入,也需要精心培育。只有像抓「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一樣,把提升文化軟實力作為國家戰略工程,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才能以量變求質變、積小勝為大勝,使我國文化軟實力真正硬起來。    客觀地說,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是一個由內及外、由弱變強、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歷史進程,需要與硬實力相互協調、同步推進。只有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纔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豐厚的精神資源,也才能持續有效地發揮作用。    核心價值觀國內踐行與國際認同的關係國家文化軟實力,根本上取決於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吸引力。對內來講,沒有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和支撐,文化就立不起來、強大不了,國家就不可能形成統一意志和共同行動。對外來講,如果核心價值觀不被國際社會認知認同,文化就會缺乏感召力、影響力,國家就難以贏得廣泛理解和支持。    核心價值觀是社會的方向盤、國家的穩定器、民族的導航儀。這些年,我們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三個倡導」的價值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實踐中顯示出強大生命力。但要看到,面對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各種思潮此起彼伏,各種觀念交相雜陳,不同價值取向同時並存,一些社會成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如何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找到全體社會成員在價值追求上的最大公約數,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面臨的重大課題。    核心價值觀不僅是凝聚全民共識、維繫國家認同的精神紐帶,也是處理對外關係、塑造國家形象的思想坐標和基本準則。歷史上的大國,無不對國際社會的基本觀念和價值體系產生過重要影響。作為和平發展中的大國,我們不但要在經濟發展方面創造舉世矚目的成就,也要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建設方面勇於創新,為世界文明進步作出應有貢獻。較之於西方價值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充分體現了國家價值、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更全面、更真實、更先進、更有生命力。但要看到,受歷史文化傳統、基本經濟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偏見等因素影響,我們的核心價值理念往往很難被西方社會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和曲解。如何以國外受眾易於接受的形式,有效促進其國際認同,增強世界對中國國情和發展道路的瞭解和認識,已成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內在要求。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需要我們將核心價值觀的對內培育踐行與對外介紹闡釋結合起來。一方面,要通過組織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等,著力提高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宣傳闡釋,加大對中國夢的對外宣傳解讀,使世界更好地認知理解我們的價值主張和發展理念,贏得道義力量和廣泛認同。    全面展示中華文化傳統精髓與當代風采的關係文化軟實力建設,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離不開對現代文明和時代精神的汲取彰顯。一個國家的文化,只有堅守民族文化基因,才能在國際文化競爭中站穩根基、保持特質、展示魅力;只有體現時代精神風貌,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引發共鳴、產生影響。    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和團結奮進的重要精神支撐,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要看到,我國傳統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一系列對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深層思考和終極關懷。而我們現在向國外推出的一些精神文化產品,缺乏對傳統文化的系統挖掘、深層解讀和通俗闡釋,多數外國人對我們傳統文化的瞭解主要還停留在中國龍、長城、兵馬俑、功夫、京劇臉譜等零星元素上,知之不多、知之不精、知之不深。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不能僅僅滿足於向國外輸出一些表層的傳統文化符號,注意避免對傳統文化的膚淺認識和片面解讀。    我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創造的當代中國文化,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基礎。當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緊密聯繫,包含著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探索、對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生動詮釋,是世界瞭解當代中國的鑰匙。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突出對當代中國主流價值與精神風貌的展示,不應厚古薄今,不能當文化上的「啃老族」。    對外全面展示中華文化的傳統精髓與當代風采,要求我們既積極倡導和傳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優秀傳統文化,又要立足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進行文化創新,切實把那些思想深刻、藝術性強,具有鮮明中華文化特色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推向世界,全方位展現一個古老而又年輕、傳統而又開放的當代中國。    國際傳播載體建設與話語建設的關係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國家文化軟實力,既取決於傳播渠道和網路平臺,也取決於議題設置和話語表達能力。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今時代,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誰就能掌握國際話語權。近年來我們加大了傳播渠道和網路平臺建設力度,但總的看在歐洲、北美這兩個全球主要輿論發源地的力量還較薄弱,在互聯網等新興傳播平臺建設運用上還比較滯後。如果沒有健全的傳播渠道和網路平臺,我們就會陷入有理沒地說、說了也傳不開的被動境地。    相對於傳播載體建設,話語體系的構建更為複雜。話語體系不僅僅是概念、詞語的表述,而是體現和引導著一定的價值追求、制度安排和行為模式。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其經濟先發優勢,創造了自由人權、民主法治、市場經濟等一系列概念,壟斷了這些話語的解釋權,形成了話語霸權。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我們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並創造性提出了一些重要概念,比如,小康社會、協商民主、中國夢等等;創造性地提出了一些重要倡議,比如,和諧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係、新發展觀、「一帶一路」等,都為中國與西方兩種話語體系的對話與競爭打下了基礎、提供了條件。美國紐約大學教授帕斯奎諾指出,中國政治制度已經突破了西方政治學分類,關鍵是需要用西方學者和民眾能夠理解、樂於接受的話語體系,來解釋中國道路。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既要加快構建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又要加快形成獨具中國特色、能與國際交流的對外話語體系,不斷增強對外傳播的說服力和認可度。    發揮專業文化隊伍作用與調動社會力量積極性的關係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工作者承擔著重要職責,需要增強擔當意識、發揮主力軍作用。同時,僅靠專業文化隊伍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自覺行動和廣泛參與,激發每一個公民、企業、社會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    文化隊伍強,文化軟實力才能強。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文化人才隊伍,特別是一批有影響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師,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誌。正是有了老子、孔子等諸子百家,我國先秦文化才璀璨奪目。有了莫扎特、貝多芬等一批大師,歐洲古典音樂才享譽全球。有了一批名編導、名演員,美國好萊塢才影響全球電影市場。目前,我們已初步形成一支宏大的文化工作者隊伍,湧現了一些享有國際聲譽的文化大家,但仍存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領軍人物和拔尖人才還不多,懂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長於對外文化傳播的國際化人才還很缺乏。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著力營造有利於文化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既要見「物」,更要見「人」。    現在,我國與外部聯繫日益緊密、國際交往更加頻繁,每一位公民、每一個組織都是一個文化符號、一張文化名片,都是外國人認識中國、認識中華文化的一個渠道、一個窗口。要看到,我國一些遊客、企業、海外務工者等,在境外的表現屢遭詬病,損害了我們文明古國、世界大國應有的良好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單是文化人的事情,更是每個中國人的事情,社會各方面都要認識自己的責任。    統籌發揮專業文化隊伍與社會力量的作用,要求我們把人才資源作為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第一資源,優化人才結構,建強文化隊伍。同時,強化人人代表國家形象的意識,採取各種形式,推動出國公民、企業、社會機構等「入境隨俗」,自覺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和行為準則,展示良好的文明素質和精神風貌。    (作者系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主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