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红包!!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我们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南方人,北方人,城市娃,农村娃,80后,90后,00后。

这些都是身份认同的不同层面。

而残障身份,却一直埋在我们心里,很少被我们认真反思过。

作为中国「最有腔调」的残障青年网路社团,少数派的缘起就见证了许多残障朋友的这层身份认同。

从最初我们建群时,反对群名称中带「残障」二字,对残障倡导也持敏感态度。直到今天,越来越多的群友为残障身份代言,成为辅具小能手,为无障碍和残障文化付出自己的行动。

在这里,让我们搭乘一次时光机,通过几位少数派早期成员的故事回忆,来了解他们一路走来的残障身份认同历程,并希望更多的残障青年可以参与到我们对残障身份认同的调查中来。

少数派的早期成员大多数从知乎缘起,看了许博士在残障学讨论专栏中的文章后,开始认识其他的残障知友,并主动组建了微信群,由两年多前的10个人的小群扩大到了今天400多人的大社群。

群里随时都很热闹,有时差的许博士每天起床都可以看到几百到几千条信息。群成员有全球各地的留学生,有各行各业的朋友,有残障倡导者,有各种各样带著残障不断摸索自己前行之路的年轻人。

为了探索残障身份认同,我们找到了30个早期成员来分享他们参与到少数派这样的网路社群后,对自己残障认同感的改变。

以下是他们的经历节选。

很多早期成员在入群之前,都只有很少的、或者根本没有残障朋友。家人会要求他们克服障碍,更加努力,这样才能掩盖残障。和其他残障人士走在街上也觉得太过显眼,不好意思。

蹇夫:

以前我会特别在意「残疾」,「瘸」之类的辞汇,心里也经常为自己的残障感到懊恼,从不和别人讨论残障的话题,不转发和残障相关的任何文章,唯恐别人看出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残障者。

枫叶冰斌:

因为我亲舅舅也是残障人士,小时候比较害怕和他走在一起,怕别人说。

$.Wincobom丶:

其实残障认同对我来说是个很长的过程,父母一直给我灌输的是,我跟普通人一样,直到上小学了,有了对比,我才知道我和其他人的不同,但我还是不服气,还是在尽可能的靠近普通人的生活。

李李娜:

我曾经特别害怕自己的身体状况被人看见,经常想把自己藏起来,好像没人看到我,我的残障就不存在一样。

佳妮:

我以前也深受刻板印象毒害,觉得残障者都像主流媒体宣传的那样可怜、悲观、需要救助。我和他们不一样,所以不想认识他们。加上内心并不认同自己残障,所以更不想认识同样残障的人对镜自照。

少数派这个网路社区让很多成员更加接受自己的残障,与自己和解,或者找到了更多和自己有著同样经历的同伴。不再因为残障而拒绝他人或自己,活成更真实的样子。

小龙女:

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在想,为什么我的思想和灵魂会在这个不能行走的身体里?这样的命运,为什么是我?

加入少数派后,我最大的改变就是能够坦然地说出:我是一名残障人士,一名脑瘫人士。不会像从前那样不愿谈及自己是脑瘫,觉得丢人、「羞耻」,在网上和人聊天时也不敢残障「出柜」。

我由衷的感谢少数派,感谢各位哥哥姐姐们。

许博士:

少数派对我的残障认同也有很大作用。在遇到少数派之前,我不喜欢那些公开讨论自己残障、并认为残障是骄傲的人,因为刻板印象和中国文化对我的熏陶。

后来我开始写文章,一点点挖掘我的残障,现在我也可以很骄傲地说我有隐形残障(听起来感觉自己可以变身)。

佳妮:

加入少数派后,我慢慢发现,原来我的问题并不是残障带给我的,而是我自己和他人对残障的不认可带给我的。

曾经循规蹈矩地去过一个残障者「该过」的生活,被保护,被低期待,直到认识了少数派,才看到原来残障人士也可以有这么多的可能性,活跃在各行各业,多姿多彩。于是我也解锁了自己的很多新技能,去工作,去旅行,发现自己其实本来就可以做到这些,只是社会对于残障的认知压制了我,我不需要为了残障而抱歉,也不该因此放弃去尝试更多体验。

李李娜:

加入少数派后,我对残障羞耻感更低了。少数派对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可能性,也让我有了更多的包容性,去看见不同状态的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在少数派的大家庭里,每个小伙伴都很优秀,都带著自己的残障去各自生活。个体比残障本身更有趣,更值得被关注。

墨灵:

在少数派做了一次圆桌之后,我觉得自己有非常大的改变。在我之前,是@齐齐 做过一个残障认同的圆桌,讲了她自己解除伪装与自己和谐相处的故事,我比较倔犟,觉得和我的经验不符,就特别想讲一讲我通过伪装而获得工作机会的故事,想说明成功的路并不是只有一种。

其实,在我开圆桌那一刻起,我也是解除伪装了,把自己最不想让人知道的弱点都坦露在你们眼前,从那时起,我才慢慢学著放下。

起初我一直是群里的小透明,直到这个圆桌后,很多少数派的人加我。从线上走到线下,我见到了许多优秀有主见的人,越来越觉得残障并不能限制一个人的优秀程度。

而我对残障这事也看得很轻了,这也算是残障认同的一种表现吧。

望星:

残障认同让我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和自己和解,也让我走上一条我喜欢的残障倡导之路。

少数派让我接触更多元的残障人士,让我认识到更接地气的传播残障理念方式的重要性。

蹇夫:

这几年我在少数派了解了很多残障的知识,对自己的残障状态也少了些苦闷,意识到既然是自己这样子,就该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残障对我有一些限制,让我在许多方面和别人有所不同,但是它并没剥夺我的所有,我能做的还有很多。

小囧:

以前,我从来没有坐过轮椅,也没有残障朋友,我每天都在尽量的去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现在,我坐著轮椅随便走,异样的眼光我也不在乎,每天开开心心的,学习,成长,赚钱。

睿睿:

其实,我是参加少数派之前就有残障认同的,这得益于我所在康复医院里的社工。

我在2016年参加的脊髓损伤训练营期间,就接受了我的残障身份,毫不夸张的说,这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不介意给我的医院打广告,他们真的很好,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社工姐姐告诉我们,残废残疾残障三步走,你只是改变了一些生活方式,但并不妨碍生活的结果,你一样可以上学交朋友去玩。

那个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些,很幸运。

纸鸢:

我认为我的残障认同是得益于家庭环境和康复专业学习,而少数派则是让我把更多不够清晰的、朴素的理念具体系统化了。

身份的认同也让很多朋友更加坦然豁达地去注视自己的身体,以平常心看待自己与别人不同的部分,比如敢于照镜子了,开始悦纳自己本来的面貌了。

沈丞晴:

曾经我很不希望别人看到我说话时肌张力紧绷甚至翘起的左腿……有谁说话的时候会翘起左腿?

后来我见到在少数派的朋友,通过谈论自己的经历得到很多共识,我发现他们并不在乎你说话时有什么肢体动作,慢慢的,我也很享受和别人交谈。

小鱼:

以前不喜欢照镜子,现在一个人去商场买衣服试衣服没事。以前有点讨厌自己残障的身体,而现在我开始自信的欣赏我自己的身体了。

$.Wincobom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学习如何让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但实际上,以残障的身体情况,有些东西强行去做是对身体有巨大伤害的,在了解到合理便利后,我更自然的接受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并且逐渐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控,对我来说是个可喜的改变。

萧雨:

以前有人学我走路,或是在我走路时一直盯著我看,我会觉得很生气。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可以很坦然的和别人说起自己的残障,不会有不好的情绪。

那个时候,就知道,嗯,是接受认同自己了。

纸鸢:

在外面被人盯著看,不舒服是正常的,但我喜欢拿看美女这个作比喻。虽然我脊柱侧弯体型不好看,但是我别的都还行啊(脸皮厚),我朋友说我:你也是s型身材,就是方向不常见。我一想还真是。

义明:

我大一的开学自我介绍:多年以后,你们也许忘记我叫什么,但是一定会记得班上曾经有个走路奇怪的人,嗯,那个人就是我谭义明。你们就会想起我啦。

身份的认同也让很多朋友开启了辅具的新世界,小四轮闯世界。曾经只限于自己城市的社交,现在扩展到了全国各地的线下活动都积极参与,高铁票飞机票因为少数派的聚会多了一打。

望星:

以前的社交,滴滴就够了,现在需要高铁啦,因为朋友遍布全国各地了。

枫叶冰斌:

我最近买了个长腿支具,假腿,觉得自己像钢铁侠,还在适应阶段,需要拄拐。我以前一直很抗拒拄拐,但现在,不会再觉得是什么羞耻的事情了。加入少数派后,我更接纳自己了。

小鱼:

其实很多时候,合理使用辅具能提高很多生活质量。我开著我的代步车就能到处跑啦。

以前去南京找晨姐姐玩,觉得两个残障一起走大街有点尴尬。

现在,两百个都没问题!

请忘记Shenyan:

好的、适合自己的辅具和衣服一样,也可以增加自信,促进残障认同。

纸鸢:

我自己换了电动轮椅,十月份就去杭州浪了。

沈丞晴:

我有电动轮椅之前,很抗拒家人推我出门,当我以一种被帮助的形态出现在公众面前,而我的家长以此为傲,我就很难感到舒适。

说实话,我出行不是因为残障认同,而是对自由的渴望。但是和残障朋友一起出行是因为残障认同。

在社交上,我和残障朋友聊更多维护权益的方法,和非残障朋友聊更多对残障的认识。

身份的认同也让少数派的伙伴们在恋爱中更自信了,放弃曾经的讨好型人格,选择不卑不亢、势均力敌。

默小小然:

曾经的我在两性关系里是自卑的,把自己放得很低。总是看到自己不如别人、不被肯定的地方,只记得受到的挫折,不断的去自我打击。

但是现在,我改掉了我的讨好型人格,不会像以前一样,有人喜欢我,我就要感激涕零。

我觉得这是我这两年来最大的进步:平平常常的正视自己,不妄自菲薄,不自高自傲。

正视自己合理的需求,承认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沈丞晴:

我不再觉得自己表白是耽误别人了,不再觉得离开我他能拥有更好的。

不要在对方还没评价你的时候就先否定自己。

不往下挖土,怎么能知道有没有活水?

纸鸢:

少数派让我更接纳残障多样性,在遇到某类残障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先入为主,愿意更多的去交流,所以就和郭先生在一起啦。

更多的尝试和走出被保护的范围也让我看到自己的能力和郭先生的能力并非过去想像中有那么多限制,这样就会对未来更有信心,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读完以上残障小伙伴们的自我认同经历后,你是否想起了自己?

你的残障认同之路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在参加少数派等残障社群的之前和之后,你对于残障身份的看法有何变化?

值此新春来临之际,少数派诚邀您参与问卷调查,我们想了解残障青年在身份认同上的经历与成长,恳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几分钟时间填写。

您每一题的回答对我们来说都无比宝贵,我们将从参与者中随机抽取3位,送出50元新春红包。

点击下方链接卡片,即可填写残障身份认同问卷,参与到我们的抽奖中来。

问卷系统?

wj.qq.com

我们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

进行抽奖,发出红包

在此

祝大家新春快乐

阖家幸福

新的一年

认同残障

活出自己

from少数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