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博物館恢復開放後首展開幕——包括中國在內的13個絲路沿線國家展出234件文物珍藏,講述萬裏絲路上的千年往事。

橫跨歐亞的陸上絲綢之路和連接亞非的海上絲綢之路,距離長、歷史久,它們的故事從何講起?答案都在文物中。展覽取名“殊方共享”。“殊方”一詞源出中國漢朝班固所著《西都賦》,意爲遠方異域。“殊方共享”就是要讓世界人民共享人類文明之光。國博館長王春法說,古代絲綢之路綿亙萬裏,延續千年,積澱形成了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絲路精神,即“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

去年11月,國博牽頭舉辦了首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大會,簽署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展覽合作框架協議”。此次國博聯合“一帶一路”沿線的柬埔寨、日本、哈薩克斯坦、拉脫維亞、蒙古、阿曼、波蘭、韓國、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文尼亞、塔吉克斯坦12個國家博物館共同舉辦展覽,精挑細選各個時期、不同門類的234件(套)歷史文物展出,實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豐富多樣的文化交流,包括人口遷徙、經貿往來、科技交流、宗教傳播以及生產生活方式、文化藝術的相互影響等。

進入展廳,陸地絲路不僅有黃沙,海洋絲路不只有藍白相間,策展人引入了更多絢麗的顏色。其中,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個板塊都是按照地理方位將沿線國家納入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宏觀視野之中來觀察和思考。爲更好體現這種交流互鑑的多樣性,國博還特地邀請每個國家博物館分頭撰寫說明文字,介紹本國在絲綢之路上的歷史地位以及與其他國家地區之間交流互鑑的豐碩成果。

“殊方共享”展的推薦展品列了滿滿一頁。其中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藏的葉形矛頭、波蘭華沙國家博物館藏中國風格的伊朗瓷盤,也有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藏的黃金武士。

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藏銅鼓、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唐三彩三足罐,也有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突線鈕銅鐸、阿曼國家博物館藏哈德拉毛語雕刻飾板。

《盧溝運筏圖》等一批獨具“京味兒”的展品也在展出之列。

展覽將持續至7月14日,門票每人50元。

展品故事

盧溝橋的元代風情

元代《盧溝運筏圖》就像是北京盧溝橋的元代“照片”,這幅圖畫很可能就是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馬可·波羅看到過的場面。在他的遊記中,這座橋被描述爲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爲“馬可·波羅橋”。

畫中心是一座11孔橋,橋欄板望柱頂端均雕幼獅。除橋身上拱外,其他特徵都與北京現存的盧溝橋相吻合,橋下河流就是現在的永定河,當時名爲盧溝。水中木筏順流而下。著名文物專家羅哲文曾對此圖進行細緻研究,認爲漂運木筏的場景與元代初年大都城的修建相關,畫中描繪的就是元初修建大都城時,從西山砍伐木材,以木筏的形式沿着盧溝河運送至盧溝橋,再轉陸路運至大都城裏的場面。

海外歸來的唐代杯子

展覽中,有一隻中國唐代的杯子。這是迄今爲止在拉脫維亞境內發現的唯一中國文物。拉脫維亞,可以說是絲綢之路的終點之一。專家說,這隻中國杯子可能是沿着絲綢之路來到中亞,幾經輾轉,再經斯堪的納維亞商人轉手抵達波羅的海沿岸。杯子的故事恰好說明絲綢之路的偉大歷史。(記者 劉冕)

聲明:本文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如是轉載內容,新華網北京頻道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和圖文版權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繫,並提供稿件的錯誤信息。

作者:劉冕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