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下蜀鎮,有一座海拔300餘米高度的空青山,植被茂密,林木青蔥。誰能料到,這座大山中或埋葬着一位北宋宰相曾布。

2019年4月9號上午,布公後裔們從丹陽司徒驅車一小時外的句容市下蜀鎮空青山上祭拜一世祖曾布。此次上山得到了當地下蜀鎮政府的和當地村幹部的支持。丹陽電視臺《偶已來哈哈》欄目組也隨曾氏後裔進山,拍攝製作《姓氏尋根》的節目。曾姓族人舉着曾姓標誌的紅旗,手拿鮮花,一支長長的隊伍艱難地走在崎嶇的山路。到了布公墓地,宗親們第一次見到了魂牽夢繞的曾布墓地和墓碑,看到了東倒西歪的石人石馬,甚感淒涼。說也奇怪,衆親流着淚磕頭祭拜時,只見天氣突變,一陣雷聲,雷陣雨嘩嘩的下了下來,這也許是曾家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曾家的孝子孝孫在大雨中祭拜了先祖,下山時是一步一滑地走下山路,渾身淋雨都溼透了,再加上氣溫突降,冷的瑟瑟發抖,但看望老祖宗的心卻是熱血沸騰的。

下午回到司徒殷塘曾甲村,丹陽電視臺分別對江西的曾憲林、福建的曾詩情、貴州的曾慶賢宗親代表進行了採訪,談談他們對老祖宗曾布的瞭解和參加此次活動的感想。採訪結束後進行了曾氏譜牒文化交流座談會,大家對照各自家譜的世系以及後裔分佈情況,統計各地曾氏的人數,下一步擬成立“曾布歷史文化研究會”,曾布和蘇頌官階一樣,應該在鎮江得到充分的宣傳,還原出一個更真實的曾布。曾布在仕途中整整奮鬥了半個世紀,歷經坎坷,審視宋後留下的歷史文獻,曾布的一生是正直的一生,對北宋有重大貢獻的一生。目前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曾萍將多年來研究的成果及收集的相關史料彙編成冊,近期將出版《曾布研究文萃》一書,希望有更多的宋史專家、學者、曾氏後裔來共同研究、審視曾布的一生,澄清《宋史》的錯訛。

這次曾布後裔清明來丹陽尋根祭祖活動,是九百年來全國首次聯誼活動,是家族歷史上的一次盛典,是一件大事,每一位曾氏後裔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懷祖之情,在這裏找到了親情,找到了歸屬。曾布後裔們傳承了宗聖祖“百善孝爲先”的優良家風,此次活動聲勢浩大圓滿成功,並在全國產生了積極地影響力!

感謝貴陽市宗親曾明林老師,創作的四幅書法作品。作品有“樹大根深、枝繁葉茂”“功在千秋”“百善孝爲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家族文化的經典內容。

感謝丹陽曆史文化研究會和丹陽姓氏文化研究會的文史代表,感謝丹陽電視臺、丹陽日報、丹陽新聞網、丹陽惠軒傳媒等各大新聞媒體代表,曾家人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對此次活動給與大力支持!

史料回放:

宗譜出現,揭丹陽曾姓淵源

上世紀90年代末,丹陽運河殷臺村曾國成老人向丹陽市檔案館捐贈《雲陽殷塘曾氏宗譜》。宗譜系民國三十五年修撰,共二十卷,後十卷散佚,爲“十四修本”,殷臺村曾氏支稱“柵口分”,屬於丹陽陵口分支。這部家譜記錄了丹陽曾姓家族與北宋時期江西南豐望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及曾布家族的淵源關係。

北宋宰相曾布簡歷

曾布(1035-1107年)字子宣,原籍爲今江西省的南豐,唐宋八大家曾鞏同父異母的弟弟,爲當地一大望族。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佔皆爲北宋名臣,曾鞏、曾布、曾肇、曾紆(曾布子)、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布13歲時喪父,從學於兄曾鞏。嘉祐二年(1057年)登進士。後與呂惠卿共同參與制訂青苗、助役、保甲、農田之法,成爲王安石的重要助手之一。曾布一生先後侍奉北宋神宗、哲宗、徽宗三帝,官拜尚書右僕射(右宰相),後被奸臣蔡京排擠罷相,累及曾布諸子。曾布晚年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潤州(今鎮江),於大觀元年(1107年),卒於潤州,贈觀文殿大學士,諡“文肅”。死後葬在句容市下蜀鎮的空青山。

《宋史》將曾佈列入奸臣傳,近代梁啓超在其著《王安石評傳》中則贊言:“曾子宣者,千古骨鯁之士”,認爲“其才其學,皆足以輔之,南豐可雲有弟,而荊公之得士,亦一夔而足者也。”併爲其辯白:“荊公之冤,數百年來爲之昭雪者,尚書數十人,而子宣之冤,乃萬古如長夜,吾安得不表而出之。”

右僕射曾布學不守於空言,才克施於有政,蚤膺簡拔,亟置清華,歷典數州,具見才略,遂躋臺輔之位,已極人臣之班。崇寧元年《宋徽宗敕命》語:斌性耿直,節樹剛方,立朝侃侃不肯如脂如韋阿宵之讒佞。——《雲陽曾氏十三修族譜序》

殷臺重修《丹陽殷臺曾氏族譜》十五修本

從2005年春開始,經過闔族上下的辛勤努力,把呂城鎮殷臺曾氏家族從1946年至2006年,歷時六十年,跨度六代人的發展繁衍情況,完成了《丹陽殷臺曾氏族譜》十五修本,宗聖堂版,全譜九卷,彙纂一冊。

2016年5月,丹陽市司徒鎮殷塘曾氏“接力”第15次續譜《丹陽殷塘曾氏宗譜》圓滿告成,新修的孝思堂版《丹陽殷塘曾氏宗譜》共六卷,爲線裝宣紙本,一函六冊,裝幀精美。該家譜能夠順利續修,得益於呂城鎮殷臺村曾希林精心保存了1946年的第十四修《雲陽殷塘曾氏宗譜》。

前後十年中,丹陽曾氏修撰了兩個不同版本的曾氏族譜,使得曾氏族人自明洪武年間以來600多年來保持家譜續修不斷,承載了家族歷史文化。這兩部家譜的問世,都如實記錄了丹陽曾氏家族自1946年以來70年間家族的繁衍生息情況。兩譜雖是各撰各述,但均爲據實著說,填補了地方史志著作之空缺。

近十年來,在續修家譜的過程中,有效促進了丹陽境內各支曾氏族人的互動聯誼,使得中斷近70年的丹陽曾氏祠堂公祭祖先儀式再次得到延續。2015年11月,殷塘曾甲村湮沒半個多世紀之久的曾氏家族大墓得以重修,散佈丹陽各地的百餘名曾氏後裔一起來到他們的祖居地司徒鎮固村殷塘曾甲村,共同祭拜祖先墓地,暢敘家族血脈親情,了卻了丹陽曾氏族人的一大心願。

曾氏一脈是如何從鎮江流轉到丹陽?

《雲陽殷塘曾氏宗譜·十三修序》雲:曾布知潤州後,曾布的第三子奉議郎曾繰隨父宦居,繰公生承務郎愃等八子,愃配丹徒吳夫人生二子,死後葬于丹陽練塘鄉永昌裏,地名殷塘。長子曦宦居蕭山;次子承事郎曾暐(爲曾布重孫輩)追念父母劬勞之恩,謹守父墓,結廬築室永居殷塘,遂家焉不去。成爲丹陽殷塘曾氏鼻祖。尊曾布爲一世祖。

殷臺一族源殷塘

明景泰年間(1456——1520),丹陽曾姓十六世族人普定沿着大運河東遷到丹陽東門外的柵口謀生(舊時大運河水道上設置關隘的地方,此地稱柵口),至十九世均爲一線單傳。自二十世起,族中男丁開始興旺並往北遷移,生活在今天的陵口鎮柵口裏和本溝橋村附近。清康熙末年,二十三世族人中一支到呂城鎮殷臺村拓展生息並開拓了殷臺村。按“殷臺”、“殷塘”的相近讀音,使用“殷臺”這個村名既表達了族人眷戀祖居地“殷塘”的思緒,又表達了族人對新家園“殷臺”的欣然認同之情!

正如丹陽練湖因長山、驪山八十四汊水得以綿遠流長一樣,南豐曾氏遺留在丹陽的曾氏一脈,最終成爲當地一大望族。

尋找曾布祖墓以慰多年遺憾

宋《嘉定鎮江志》雲:“丞相文肅曾布墓在長山之相公灣。”清《金山志》記載:“曾布鎮江人,住千石墟之東”。明正德《丹徒縣誌》記載:“(宋)丞相曾布墓,在長山之相公灣”。

曾氏家譜中對夫人魏氏葬地的表述是“壽五十九合葬句容下蜀鎮南空青山周圍方百餘畝去鎮江七十里”,《曾氏十四修本》家譜第十八卷還錄有《拜掃文肅公墓議約》《道光四年朱仁和看山文攬》等十八件合同、筆帖、憑據等文件,民國時丹陽曾姓族人按例祭掃,由朱姓人守墓。這就爲尋找一世祖曾布的墓地提供了可靠依據。

空青山究竟在鎮江的何方?千年之後,不知墓地是否還在?遺骸是否安好?曾氏族人在2006年十五修族譜之時未能考查,實爲憾事。爲了尋找考實曾布墓地, 丹陽曾氏後曾二次輾轉來到句容市下蜀鎮的空青山探訪。

空青山,舊名長山相公灣,坐落在句容市下蜀鎮,這裏的村民都稱此山爲“曾家墳山”。上有一座千年墓地,是北宋宰相曾布的墓地,山下曾居住着守墓人朱氏家族後裔,朱前文老人是朱家第十五代傳人,他說他家世世代代爲曾布守墓,不幸的是朱前文於2018年年底病逝了。

第一次尋墓

2012年10月14日,曾布的丹陽後裔首次尋訪一世祖曾布棲息之地。空青山坐落在句容下蜀鎮的朱家邊自然村,經過衆人四個小時的尋找,終於在空青山的半山腰中尋找到了墓地。墓前,當年的石人石馬都還在,只是一座座石像東僕西臥,以這樣的方式度過悠悠歲月。墳墓洞開着,未見一絲屍骸蹤影,墓磚散了一地。附近浮橋村一個叫解廣玉的老人年已77歲,他回憶起當年的那幅景況:這座山叫曾家墳山,周邊有三百畝地。解放前一進村口,路邊就有一塊指路牌,寫着“曾家墳山”。村裏還有一個看墓人朱前文,如今82歲了,就住在山下。在1967年文革期間,在下蜀公社的組織下,我曾和三四百號四類分子一起到山上挖墓。挖開後,看見大棺材套着小棺材,裏面只有一包水銀,沒有看到屍骸。棺材是楠木的,被浮橋林業隊拿去做門了……

第二次尋墓

時隔五年之後,丹陽曾氏族人接到了句容市下蜀鎮政府宣傳委員譚紅軍的電話,他希望和丹陽曾氏族人一起上山實地考察曾布的墓地。

2017年5月25日,丹陽曾氏族人和下蜀鎮政府譚紅軍、句容市博物館館長翟忠華、朱家邊村支部書記夏前清和當地村民,一行十幾人再度上山,依舊循着西邊的入口,只花了半小時就找到了墓地。石俑等一干故物彷彿依然,只是墓地的磚頭比五年前少了許多。

下得山來,大家看望了87歲的守墓人朱前文。他身體健朗,十分健談,開口便說:“我家祖祖輩輩就是守墓的”,並和大家回憶起他和爺爺一起守墓的故事。從懂事起,他就和爺爺、父親一起守墓,老人至今尚能回憶起1948—1949年,丹陽曾氏族人曾來這裏兩次祭祀。1950年,因當地政府發動土地改革,劃定農村階級成份,朱前文爲此專程到丹陽司徒殷塘落實證明:曾家墳山產權不是朱家的,墳山主權屬於丹陽曾氏,朱家是給他們世代看墳守山的。遺憾的是這位老人已於2019年剛剛病逝。

爲曾布公修墓豎碑

自從丹陽曾氏後人兩次尋墓後,司徒殷塘的曾年關老人一直在想,有了史料的記載、有看墓人、有石人石馬等佐證,能否申報鎮江市文保單位呢?曾年關老人和曾萍多次奔波去句容下蜀鎮、鎮江市文物處交涉,提出要求恢復曾布墓地的申請,曾氏族人並在申請書上聯合簽名,分別寄給了句容市分管市長、句容市下蜀鎮鎮長、鎮江市文物處張小軍處長。

得知因對墓地留下的證據不足,曾布墓地不能申報市級文保單位後,曾年關老人和曾氏族人於2018年3月底,在下蜀鎮政府和當地村民的協助下,在原地重修祖墳三座,爲布公和魏夫人合葬墓立碑。刻墓誌碑共兩塊,殘留下的石人石馬留在原地存放。

曾布五個兒子後裔分居地

曾布有十個兒子,目前已經找到了五個兒子的後裔分佈居地,這次都不遠千里來江蘇丹陽司徒鎮殷塘曾甲聚集,參加祭祖慶典活動。

1.布公長子綖後裔:江西省:吉州區有:斂六曾家,曲瀨江弦上,曲瀨沙角州,興橋泉塘,興橋莘莊。吉安縣:固江麻溪。

貴州省:貴陽市:白巖寨,馬王廟,高坡哨,梘街,草埧;甕安縣:獅子巖。

2.布公三子繰後裔:江蘇省丹陽司徒鎮:殷塘曾甲、荻塘曾甲、車村、蔣達裏、張幹裏、小石甲山、呂城鎮殷臺村、延陵西馬裏曾甲。

3.布公四子紆後裔:江西省:南豐縣曾家湴;南城縣瑤前曾家;福建省:南平縣曾厝村。

4.布公九子䋖後裔:安徽省:廬江縣、舒城縣、肥西縣、桐城縣、長豐縣。

5.布公十子緒後裔:福建省:光澤縣饒上組。

附原創詩詞:

1

江西吉安布公長子綖 曾憲林 統派七十四派 憲字輩

曾布後裔丹陽祭拜布公有感

清明時節菜花放,布公後裔集一堂。

千年同根情難盡,相見恨晚敘衷腸。

共憶布公千秋史,嗚冤昭雪正清源。

孝心感動天和地,來年再會聚丹陽。

斂六憲林 2019.4.10

2

江蘇丹陽布公三子繰 曾萍 統派七十五派 慶字輩

細雨翻飛三月天,清明掃墓到墓前。

荒途殘馬依斑竹,空青山中起薄煙。

行跡石,淚痕泉,祭拜北宋曾宰相。

黃鶯恰恰桃花落,一地愁雲野陌連。

煙雨如絲入畫屏,東風解語柳絲清。

淚痕點點成斑竹,溪路彎彎繞紫藤。

從廢廟,到神道,林泉脈脈淚痕縈。

寒食踏青拜布公,有志兒孫留美名。

曾氏祭祖上青山,煙雨峯巒薄煙環。

佇立墳園思歲月,布公後裔遠鄉關。

墨池青翠書聲邈,筆冢荒涼竹影閒。

願得聖賢生錦繡,心壺如玉展新顏。

曾萍 2019-4-9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