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縣有這麼一名老人,退休後發揮餘熱,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弘揚客家文化,編寫出版《客家常用方言俗話集》10000餘冊,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他便是2000年退休於原五華縣地方稅務局的曾勝銀。

青少年客家話“四不會”

萌發傳承客家文化緊迫感

八十未滿七十餘,山巔水涯一丈夫。曾勝銀在不知不覺中就成爲一個“70後”的老頭,現在即將奔向“80後”。退休後,就一直過着單調清閒的生活,特別是2008年冠心病做支架手術後,疾病纏身,餐餐服藥、天天服藥甚至要終生服藥,頓覺生活索然無趣。

書籍的每一稿都經過曾勝銀的 認真修改。

多病從來慣,虛名不足論。自憐餘一念,猶欲濟元元。在曾勝銀的心裏,退休、疾病並不代表生活的終止,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自己爲何不做點對廣大人民羣衆和後人有意義有幫助的好事實事?寫作的念頭由此而生。曾勝銀對筆者說:“當前,不少青少年對客家話存在‘四不會’現象:不會講、不會寫、不懂含義、不會運用。而母語客家方言歷史悠久,具有羣衆性、持續性、永久性,所以決定編寫《客家常用方言俗話集》,爲挖掘客家文化、傳承弘揚客家文化貢獻綿薄之力。”

十年收集客家俗語7000多條

曾勝銀自小出生成長在五華農村,對客家地區廣大羣衆的生產、生活、文化等內容和語言表達比較瞭解熟悉,對客家方言非常熱愛,懷有濃厚的興趣和深厚的感情。1967年7月從華南師範大學畢業後,曾從事過縣委祕書工作、組織人事幹部工作,1983年8月調入稅務部門工作。在30多年的工作和學習中,他進一步加深了對客家方言俗話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他利用下鄉調查和駐點住隊的機會,廣泛接觸羣衆,堅持收集和記錄,更加充實和豐富了客家方言俗話。經過10多年的回憶、收集、積累、歸納整理,共收集到客家常用俗語7000多條,名人名詩名聯30首(副),具有客家特色的山水、石雕、建築、名勝古蹟、插圖23幅,10萬多字,據此彙編成《客家常用方言俗話集》奉獻給了廣大的讀者。

曾勝銀花十年時間編著的《客家常用方言俗話集》。

十年來,曾勝銀致力於《客家常用方言俗話集》的編輯和發行,將編寫《客家常用方言俗話集》當成樂事和善事來做。希望能夠進一步激發大家學習客家話的熱情和興趣,激勵大家更加全面深入瞭解客家文化,激發客家桑梓情懷,進一步弘揚和傳承優秀客家文化,讓廣大客家人記住鄉音,牢記母語,達到“三會一傳”:會講、會寫、會運用,世代相傳,世代受益。也希望一代代客家人能夠講好客家話,用好客家話,守住客家文化。

責任編輯: 張開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