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常以“刁鑽挑剔”出名。

衣服要挺括,枕巾要勤換,鼎鼎重要的,“頭勢”要清桑。這是老克勒的“派頭”

逛街要逛法租界,在梧桐樹下喝一杯咖啡,體會慢生活。這是小年輕的“情調”

挑餐廳更是技術活,選不對,飯桌上唏嗦的小聲音斷不了。這是上海人做的“規矩”

上海人的“鑽”,是深藏骨子裏的。而對於吃,是首當其衝地“不將就”

老一輩的愛時髦喜新鮮,常在外頭“混”,也就把舌頭“養叼”了,哪裏好吃哪裏好玩,心裏頭都有個譜兒。

久而久之,在後頭跟着學的下一代,養成了敏銳的洞察力,“網紅店”和“老字號”兩手抓,在外頭人看起來便是“精緻”二字。

吃月餅去泰康,糕團去虹口糕團,麪條去老地方,炸雞腿去彭浦第一炸…哪裏的食物最“靈”,上海人的心裏都記着一本賬。

今天,就把上海人壓箱底的老字號,都給挖出來!幾十年沒變過的老味道,必須安排上!

1

餐廳類

蘭心餐廳

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本幫餐廳,最早是進賢路上開了30多年的老牌子,街坊領居口碑放出了,就有人專程坐着車要來吃。就爲這一碗地道的濃油赤醬。連王菲也趕着來,而它姿態也不高,只默默做好飯菜。

開設分店之後,格局舒展開,大家不再擠在狹小的空間裏嗅美味,等位也有了正當空間,而味道卻是實打實的沒變。這個季節,醃篤鮮勢頭正足,配一碗蔥油拌麪,搭一份排條,微微帶點甜的,正是上海風情~

海金滋

在蘭心餐廳火了10年之後,系出同門的海金滋出道,由阿姨女兒小鄭掌勺。學烹飪出身的小鄭,在2平米的小廚房裏忙得熱火朝天,現在回想起來心裏卻滿是暢快。後來的故事,海金滋靠着硬實力遍佈整個魔都。

米其林必比登榜的推薦,它也在列。濃油赤醬的好味道,帶着鍋氣上桌,眼看就已有飽腹感,再用筷子一挑,看着食物離口腔愈來愈近,便是全身心跌在這出視覺盛宴上,味道如何,舌尖碰到一丟就再也不放...

光明邨大酒家

小時候最期待醬鴨,飯桌上一擺闊氣盡顯,再一說是“光明邨”的,親戚朋友沒有不買賬的。現在,長大了還是期待,卻是因爲吃鴨子不會胖。請客吃飯首選光明邨,價格低,出品贊,地段也好。

而如今,光明邨門口的隊伍越排越長,開始有一撥人叫它網紅店,也開始有小夥伴列出了招牌菜:鮮肉月餅,鴨膀,小黃魚...不論如何,也別忘了帶點心回去,畢竟它的前身是“光明邨點心店”

我家餐廳

開在靜安寺附近的老弄堂裏,2位上海爺叔,把餐廳打理得很有人情味。餐廳一頭一尾,都設出口,夏天兩面竄風,舒服得讓人以爲,是自家老爸的廚房。只是得買單。

菜都是老式上海的本幫燒法,十幾年味道沒變過,很多人吃着吃着畢業了,也有人吃着吃着就結婚買房了...從附近搬遷走的,開着車也每年固定要來至少一次。這裏還有夜宵供應,真真算是老市區裏的一個不小驚喜~

2

小吃類

哈靈麪館

在上海灘,一碗牛蛙面橫空出道,躋身網紅隊列前排,分店如同病毒般繁殖,佈滿上海各個街道。而人流每天還是爆滿,沒吃過的戰戰兢兢要打卡,來過的更是要再吃。

鹹香的湯汁,濃郁又下飯,淋在健碩嫩滑的蛙肉上,像是蒙上了層鮮美外衣,卻也不妨礙內在的紋理一絲絲,細骨頭抿一口就出。好吃的背後,是男孩爲心愛的姑娘,做的專屬牛蛙面。美不美?

彭浦第一炸

△早年的彭浦夜市

彭浦新村數年前,曾經歷過一次大改,把黑暗小吃街整沒了,小吃街後頭的夜市服裝小攤頭們也被順着帶走。以爲彭浦到這就完了?一票嗷嗷待哺的飢腸不會放過。

於是紅遍上海灘的彭浦第一炸再次迴歸。這次是認真地開了家正規小店,就在原本的服裝街上。

上過新民晚報的老闆娘,底氣很足,完全不怕別家盜版。因爲“巧玲”的名聲,只有一個。用料絕對不會差,還有大家從小吃到大不變的醬汁,多數人來吃就是認準這一個味,順便“遙想當年”....

真圓粢飯糰

一塊溼毛巾,裹着蒸出不久的血糯米,接着往裏頭加料,切段油條,鹹蛋黃,虎皮蛋,滷蛋,肉鬆...不到3分鐘的過程,如同行雲流水般,讓無數胃跟着牽動。

太多人“照搬”,卻始終不得要領。若是外地朋友來,請告訴他們,“真圓粢飯糰”纔是上海人“四大金剛”的真實水準

上海這座城市,每天都有傳奇發生。這家原本開在南陽路上,連地方都得問別人借的小店,如今已在上海擁有幾十家分店,並將觸角伸向全國各地。

上海人吃的粢飯糰什麼味?天仙味!

嗲記湯包

湯包是上海人的魂,幾天不吃就想到骨子裏。陽澄湖大閘蟹,每年都是上海人的盼頭,要是應季吃一口,那便整年都沉在惦念裏頭。要是有人把這兩樣並一塊兒,那就是和“多金”起了連結。

32道褶皺下,是3只陽澄湖大閘蟹的蟹粉蟹膏,美得過分,鮮得人要跳起來。

刀魚餛飩也是他家的招牌。懂得吃的人,總是把吃貨們的“痛點”牢牢捏在手心裏。一“勺”入口,三春不忘,刀魚之鮮之嫩,是流於外表的。

紅燈籠餛飩

只在黑夜升起的這隻紅燈籠,微微光芒常照亮一羣“閒適”的人。爲何稱閒適,是因爲夜裏常在燈籠跟前排隊?或是因爲在夜裏出動只爲一碗餛飩?亦或是因爲家裏懶得燒,出來遛彎?

每當看見黑暗中的這隻紅燈籠,總讓人浮想聯翩。骨頭和鹹肉熬製湯底,費事得很,於是老闆乾脆只做夜市生意。用足了好料,回頭客自然一波接一波。

不知是不是慣性,之後每次看到有紅燈籠,都要湊近瞧一瞧,聞一聞...

老地方面館

在上海,有句口頭語叫做“老地方”。不用言明,大家心裏都有數

- “今朝哪裏見?” - “老地方見ok的。”

- “今朝去哪白相?” - “老地方就好了。”

- “今朝吃什麼呀?” - “老地方吧。”

這家麪館就叫“老地方”,是很多上海人吃麪的首選地。名字好記可不算,好吃可是基本項。這裏澆頭每日現炒,香氣馥郁,嘗不到一點腥。

老闆娘更是人稱“神算子”。不論你來幾個人,點多少東西吃,她都給你算得明明白白,靠硬核的記憶力。小店到了夏天還會給自己放暑假,一來怕員工熱,二來怕出品糟,如此玲瓏心,做什麼都差不了!

3

甜點類

虹口糕團

糕團之於上海,是一門手藝傳承,做法講究,每種都有不同的美好寓意,每到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張羅着買。其中又以虹口歷史悠久,數量繁多,從而引起了一波糕團潮流。

糕團包油條,新穎又好吃,外面的糕團不甜有黏性,抱着脆香的油條,滿足人對於完美早飯的所有想象。啊,煙火氣。

雙釀團更是必點,糕團包餡兒一共2層。外頭的糕團蘸上椰絲,口感竟是脆脆的,包的是紅豆餡兒。裏頭一層的糕團更厚,包着顆粒分明的黑洋酥,甜度升級,細膩得想讓人閉眼慢慢嘗。

白玉蘭麪包房

包羅萬象的上海,聚集各地的網紅新品,這些外來戶常常想着要幹掉上海本地網紅。比如,開了20多年的白玉蘭麪包房。中式西式,蒸的煎炸的,麪包麪條...正因爲品類全,年限久,價格不貴,才屹立不倒至現在。

一天賣出10萬個的白脫小球,剛出爐熱乎的時候最好吃,聞得到的奶香附着在硬質的外皮,還微微帶些焦香,內裏卻是潔白似雪,鬆軟可口。雖說是“小球”,個頭卻並不迷你,但就是有種魔力,讓你看着自己一個接一個不停歇吃。

泰康食品

每年鮮肉月餅一出,就是人人瘋搶泰康的節奏。稍晚一步,門口的點單牌就會被貼上“售完”的標籤。沒有泰康食品的中秋,是不完整的!

10萬一臺的德國烤箱,烤出來的酥皮嗲得不行,往裏是會爆汁的肉餅,價格卻一直維持5塊錢不變,良心!隊伍再長,心不累,人就不累!

儘管上海包容各國各地的美食,

上海人仍被冠以“冷漠”,“吝嗇”

從最基礎的食物,到社交圈的選擇,

選擇“不將就”已然成爲一種生活方式。

而上海人從小“吃叼了”的嘴巴

長大後更難改,老字號成了青春回憶

從此,吃到嘴裏的不僅僅只是食物,

而是迴盪在腦海裏的,一幕幕故事

你家鄉的招牌菜是什麼?

編輯 | 卡卡

圖片 | 源於網絡

今天,我們集體曠工!

未來三天,這份隱藏版《清明逛吃攻略》即將刷爆魔都!

探祕便利店“春季新品”,沒想到它們都這樣...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