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代的角度看藝術,這裡是磨時藝見。

遇到做重大決定的時候,人們通常會覺得需要理智對待,但是有時候依靠直覺反而能帶來不一樣的結果。那麼,我們在什麼時候應該相信直覺?又該如何平衡直覺與理智之間的關係?對此,《華爾街日報》中一篇文章就提出六條法則,來幫助更好平衡兩者的關係。

第一,面對複雜而無關生死的決定,可以跟著感覺走。比如,在考慮買車、買房、找工作等問題的時候,因為要處理太多的信息,很難得出明確的結論。此時,依靠無意識的思考反而會做出更好的選擇。

第二,潛意識與有意識思考的結合。你可以先有意識地思考問題,列出選項的利弊,然後做些轉移思考或放鬆大腦的事情,比如爬山、鍛煉、下棋等等。最後,再深入你的內心,隔絕外部的幹擾,潛意識就會繼續解決問題。

第三,對於代價很大的決定要理性思考。比如,如果你跳入大海中是為了救人,這或許值得冒生命危險一試,但如果是為了撈起丟失的相機,那就大為不值。依靠理智,就能辨別兩種情況的差異與價值。

第四,注意自己做決定時的心境。強烈的情緒可能改變你的直覺,憤怒、痛苦、競爭甚至開心狀態下,直覺給出的答案都會不同於平靜時做出的決定。

第五,多喫健康食物。如果我們喫得太多或太快,腸胃裡的細菌數量和種類會大大減少,從而影響向大腦傳遞信號,所以需要多喫可以增加益生菌的蔬菜和發酵食品。

第六,少集思廣益。別人的建議聽得再多,都是別人的直覺,而且會讓自己覺得有義務採納這些建議。所以在集思廣益的同時,也需要靜一靜,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以上內容由磨時藝見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磨時藝見,每晚九點,準時更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