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普遍關心的是,孕期用藥是不是會對孩子有影響,尤其是保胎的姐妹,我們用的一些藥物有的是移植手術需要的,有的是治療白血病的,有的是治療腦梗的,這些會對孩子有影響嗎?雖然有些姐妹嘴上沒說,但是心裡少不了這方面的擔心,但是為了要一個寶寶,即便我們非常忐忑,也只能悶頭喫藥,現在今天這篇文章,就要解決這些疑問,讓姐妹們明明白白喫藥,安安心心養胎,你們的疑慮就是大沃沃科普的動力!(此處應有掌聲)

關於孕期用藥與致畸的一個主流觀點是:「任何藥物或者物質都是可以導致胎兒畸形的,包括我們每天引用的水。但是這和你攝入的劑量是相關的「,通常要在常規劑量的十幾倍或幾十倍以上時才會出現導致畸形的可能,而即使如此也不是絕對致畸的。常規劑量下絕大多數的藥物是安全的,例如咖啡,民間流傳著孕期不能咖啡不能喝茶葉的說法因為其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的確有很明確的致畸性,在孕小鼠和孕大鼠的實驗中,可觀察到胎仔的四肢及齶畸形率增加。甚至再大的劑量會導致胎仔死亡,生長遲緩和骨骼變異,靈長類動物食蟹母猴在孕期暴露於咖啡因,同樣可以觀察到其後代死產和流產率增加,但在人類尚無報道。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一天喝上百杯咖啡,可是動物實驗中卻可以。也就是說,咖啡因致畸並代表喝咖啡致畸,和使用的劑量有很大相關性。通常一個藥物如果在常規劑量十倍以內即可產生對胚胎的毒副作用,我們就認為它是一種強效致畸劑,因此藥物對胎兒產生潛在影響都要在常規人類推薦使用劑量的10倍甚至數10倍以上,很顯然,沒有人這麼幹!

具體到我們這些保胎姐妹,我們用到的藥物,如果看說明書,估計誰也不敢用,瑞白是治療白血病的,阿司匹林是治療腦梗塞的,環孢素是免疫抑製藥,是治療腎移植的。

說明書上的藥物沒有一個明確寫著妊娠期可以用,就算歷史悠久的金牌保胎葯低分子肝素說明書上也沒說可以用。

赫爾辛基宣言

在個體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如果尚沒有被證明有效的幹預措施,或其他已知幹預措施已經無效,醫生在尋求專家意見後,並得到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的知情同意後,如果根據自己的判斷,該幹預措施有望挽救生命、重獲健康或減少痛苦,那麼醫生可以採取未被證實的幹預措施。

也就是說超說明書用藥目的只能是為了患者利益,權衡利弊,保障患者利益最大化。

在反覆胎停這個領域,很多姐妹都是多處求醫無門,傳統治療無效,進而通過風濕免疫科做了相關檢查,找到了一些原因,很多姐妹經過治療,達到了抱嬰回家的目的,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裏超說明書用藥的要求。

蔡珠華:理性看待藥物說明書

說明書是藥物註冊上市的時候提交給相關部門的資料,藥物註冊時很少有對孕婦隨機對照做的實驗,阿司匹林,百年老葯,那時候還都沒有保胎的概念,上市前不可能收集足夠多的孕婦的隨機對照的資料,所以,說明書一般寫著孕婦慎用和禁用。

但每個藥物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比如一些腎移植的女性,她必需要喫環孢素,然後她又想完成做媽媽的願望,她就願意去嘗試,嘗試後發現胎兒出生都健健康康,比普通沒喫環孢素的孕婦新生兒出生缺陷並沒有增加。所以更多的人願意去嘗試, 所以就會有美國FDA(美國藥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孕婦用藥分類 ABCDX類的更新。同樣的道理,風濕病的患者必需用羥氯喹,她們也想圓做媽媽夢,她們的這個羣體會去嘗試,冒點風險去懷孕,結果也得到了同樣的數據,對孕婦應用基本安全。但如果寫到說明書裏,那也是猴年馬月的事情。所以希望說明書出來再保胎的孕婦們,那可能跟寶寶就是一輩子的錯過。

所以更多的醫生會去關注FDA的藥物分類和各種專科的指南,而不是說明書。

付錦華:關於FDA藥物分類的看法

FDA藥物分類將藥物有無致畸性分為ABCDX五類。其中。A,B類為孕期相對安全用藥,x類為孕期禁止用藥,CD類要權衡利弊後使用。但是FDA分類有很多不足,有些只是根據「少數個案報道「或有限動物數據得出的,且更新時間較慢未必適合對孕婦常見諮詢。比如常見的口服避孕藥在FDA中屬於X類,孕期禁用,我相信動物孕期使用可能會導致畸形但是人類都是在排卵前後使用緊急避孕藥,誰會在懷孕後服用呢?現在尚沒有關於使用口服避孕藥導致胎兒畸形的報道。其實,在國外還有很多藥物的分類標準,如wayne州立大學的致畸等級系統就將口服避孕藥規到了很小的致畸風險中。

最近保胎藥物使用指南

「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產的專家共識」2018年10月剛出來的專家共識。

專家們指出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在孕期用藥相對安全。

還有更讓人高興的是最近美國風濕協會(ACR)已經在2018年的ACR會議上劇透了明年要公佈的指南。風濕免疫疾病的患者可以孕期用這些藥物。羥氯喹是B類,環孢素、免疫球蛋白,腫瘤壞死抑製劑,比如益賽普 孕期都可以繼續使用,哺乳期也可以繼續用。

經過觀察,有孕期安全的藥物,但同樣也有被觀察出來不安全的藥物,比如抗病毒藥物 利巴韋林和上面提到的甲氨蝶呤等孕期應用是不安全的藥物,這些葯會被歸為D類或X類。但是B類的藥物也不少,比如:抗生素裏的頭孢類 青黴素類 阿奇黴素都是B類葯,保胎藥理的羥氯喹 低分子肝素 強的松等都屬於B類葯。

付錦華:關於用藥致畸問題

醫生真正關心的數字鑒於孕期用藥致畸性研究有限數據的不可靠性以及個性化用藥不可知性,我認為孕期用藥與藥物致畸作用的範疇應當侷限於因母體疾病,如癲癇,妊娠期高血壓,甲狀腺疾病風濕免疫類疾病等孕期需要長期大劑量使用藥物的情況,而非孕前,排卵期前後,常規劑量使用某種藥物,局部用藥,或男方用藥等情況。這些情況下藥物不良影響根本無從談起其實去談也無任何依據。

當您在孕30天前後問我,因之前偶爾不經意的用藥是否對胚胎產生了影響時,在我的眼裡出現以下數字:您因為懷孕而面臨著自然界固有的15%的自然流產率,2%的宮外孕發生率,3%-5%的自然界出生缺陷率,其中包括七百分之一的唐氏兒(21三體,智力低下)出生率,男嬰中七百分之一的克氏徵(47XY不能生育)出生率,等等。

在中國,孕期阿司匹林的最大服用計量為150mg,但是我曾經碰到一個病人,孕前至孕後5個月每天口服300mg的阿司匹林,直到被別人發現才改過來,不過最後順利分娩,現在孩子已經7,8歲了也未發現異常,藥物對胎兒的致畸性到底有多少?最後我想送給大家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大沃沃關於藥物問題看法

是葯三分毒,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呢,這是對正常人來說的,我是正常人那我當然是要少用藥。但是你不正常呀,你有一部分項目異常呀,用藥,而且能夠把你這部分異常變好了,所以,對你們這部分人呢,用點葯對你們是有好處的,不要怕,不要怕用藥,因為如果是正常人,無緣無故去用藥,反而不好。對你們,比如有異常的甲減、甲亢呀,或者貝塔高呀,高凝啊,免疫問題啊,或者其他問題的,你用的葯剛剛把你的異常問題解決好,反而會正常,反而對寶寶會好,要相信這個是事實。

不知道以上觀點能否打消各位姐妹心頭的疑慮,希望更多姐妹能理性瞭解保胎藥物,不要再談葯色變,也不要因為用了葯而每天在擔心,擔心會降低保胎的成功率,提高自己的判斷力纔是真道理,誰也不能幫你做決定,自己纔是最信得過的決策者。

本文參考蔡珠華主任、付錦華主任、王若光教授相關文章,在此表示感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