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鱗狀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食管癌類型,由於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因此死亡率極高,即便在發達國家,5 年生存率也很低。

若當癌症處於早期的時候,能夠通過內窺鏡或手術治療被發現,則患者 5 年存活率可顯著提高 80% 至 90%。因此,早期篩查對改善 ESCC 患者預後非常重要。

來自美國梅奧診所的 Codipilly 和 Qin 等人總結了內鏡和非內窺鏡篩查 ESCC 常規和新興的方法,文章發表在近期的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雜誌上。

篩查計劃

ESCC 篩查的主要目的在於檢測出無症狀的食管鱗狀異型增生和早期 ESCC,以便進行治癒性治療。 一些研究表明,對高危人羣實施內鏡篩查計劃,可提高早期檢測率,降低死亡率和治療成本。

有效的篩查計劃必須準確、安全、具有成本效益,並且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幹預。隨着內鏡治療食管鱗狀異型增生及早期 ESCC 的出現,篩查計劃獲得了額外的推動力。

篩查建議

美國胃腸病學協會指南並未推薦對 ESCC 進行基於人羣的篩查。對於超過一定年齡的個體在流行區域的篩查可能是值得的,對高風險人羣也可以進行篩查。儘管吸菸和酗酒與 ESCC 具有劑量依賴關係,但除非存在其他風險因素,否則不建議常規篩查 ESCC。

最近公佈的中國高發地區人羣風險預測模型包含 10 多個風險變量,能夠預測嚴重的鱗狀上皮異型增生,AUC 在 0.62 和 0.85 之間,年齡是最重要的風險因素。現有篩查指南總結如下:

表 1. 高風險人羣篩查指南推薦

證據級別:I 級證據:至少存在一項前瞻隨機對照試驗;II 級證據:精心設計的隊列或病例對照研究; III 級證據:病例系列報道或有缺陷的臨牀試驗;IV 級證據:權威專家委員會的意見;V 級證據:證據不足以形成任何意見。

內窺鏡篩查技術

內窺鏡檢查一直是傳統意義上 ESCC 篩查的首選方式,各種內窺鏡檢查方法總結如下:

表 2. 各種內窺鏡篩查方法的優缺點

非內窺鏡篩查方法

研究表明,對食管鱗狀上皮異型增生採取適當治療,以及早期 ESCC 內鏡篩查,可降低中國極高風險人羣的 ESCC 死亡率。然而,在亞洲和非洲的大多數高風險地區,廣泛的內鏡篩查是不可能的或不具有成本效益的。

爲了降低這部分人羣的 ESCC 死亡率,需要開發更簡單、廉價、微創的檢測方法。這些檢測對於未經治療的無症狀患者是可以接受的,尤其對那些患有中度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需要進行相關檢查以早期確診。

表 3. 非內窺鏡篩查方法和特徵

*AHRR, p16INK4a, MT1 G, CLDN3;

^P53, IMP1, P16, cyclin B1, P62, C-myc;

~p53, NY-ESO-1, MMP-7, Hsp70, Prx VI, BMI-1;

#miR-10a, miR-22, miR-100, miR-148b, miR-223, miR-133a, miR-127-3p。

表 4. 非內窺鏡篩查方法的優缺點

未來發展方向

ESCC 成爲一種致命性疾病,主要在於其診斷時通常處於晚期階段。因此需要針對高風險人羣進行篩查,檢測可治癒的食管鱗狀上皮異型增生和早期 ESCC。

目前,儘管高質量內窺鏡篩查方面已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大多數 ESCC 患者都在資源貧乏地區被發現,因此需要開發準確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微創技術。

未來,在非內窺鏡或血液中獲得的食管細胞樣品中,使用分子生物標記物來篩查高風險 ESCC 人羣將具有巨大的潛力。 然而,這些生物標誌物的表現尚需要在大型研究中得到驗證。

此外,在 ESCC 和食管鱗狀異型增生發生率較低的地區,仍需要進一步進行個體風險分層,並與微創檢測結合,以改變篩查方式並降低 ESCC 的死亡率。

本文首發:消化時間

編輯:decie

投稿:[email protected]

晚期驅動基因陰性 NSCLC 免疫治療歌訣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