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入眼荒寒一洒然 保利香港2016春拍成交价1121万港元作品鉴赏读傅抱石<入眼荒寒一洒然>感言叶宗镐/文这是一幅四十年代早期的作品,与<初夏之雾>、<送苦瓜和尚南返>等作品的画面、构图、题材等虽不一样,但是画法、笔致以及体现诗句的思路,画面构成的独特手法却都完全一致,都属于先生求变、求新时期创造性的作品,先生自己则称之为「尝试性的制作」。石涛上人曾作山水画八幅,其第三幅款题「入眼荒寒一洒然」,仅此一句,未见全诗。石涛之作常有此种情况,如「试看千山云起时」、「秋风吹下红雨来」等画,也都只题「独脚诗」一句。抱石先生此作,亦就「入眼荒寒一洒然」诗句为题而创作。先生未见过石涛原画,只是根据诗句意境以自己的理解,主要营造一种荒寒、冷隽之美的景象。前面讲过,以此作之风格看,大约作于1942年初,甚或更早。此时先生正处于绘画的「变法」时期,作品既不同于此前之比较传统的笔墨,也还未见此后的被人称作「抱石皴」的全新画法,呈现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过渡时期」的面貌。当时他是在提倡「写真山水」的原则下,「欲使自然为图」而创作此画的。……先生决心走出新路,他抛弃了陈旧的山水画老套路、老程序,汲取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明暗等素描方法,画面上很少用或完全不用传统的线条和皴法,而以水墨的浓淡,表现体积和远近。此幅<入眼荒寒一洒然>及<初夏之雾>、<送苦瓜和尚南返>就是在创新变法的意念下,以这种新技法进行创作的「尝试性的制作」。然而尝试的结果,先生觉得「『线』的味道不容易保存,纸也吃不消」,这话说的是<初夏之雾>,此幅<入眼荒寒一洒然>也是一样。由于景物的体积、远近、块面等等的表现,全靠的水墨擦染,当然线条少了。而多次的擦染,薄薄的宣纸,当然也经不住—后来,由此的画法,这种新旧交替阶段的过渡的特殊方法所画的作品,就不再出现了。正因如此,此类作品是非常罕见的,也是最为难得,最为珍贵的。一九三九年春至四六年秋之间,傅抱石先生一家寓居重庆西郊金刚坡下的简陋茅舍,羁留蜀地前后八载,正是其艺术创作进入成熟的顶峰时期。此地山势雄奇,云雾缭绕,茂郁野芒又不失秀润。茅庐则左依山坡,背靠松柏,傅抱石在此生活虽然艰苦,巴山蜀水却给予他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抱石先生曾多次提及金刚坡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其艺术的影响:「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仅。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金刚坡孕育出了傅抱石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语言,构思大胆,笔墨淋漓,虽然部分作品经过提炼逐渐形成日后入画的典型题材,但某些独一无二的「尝试性的制作」,却成为这段求变、求新的过渡时期之鲜明标志。本幅<入眼荒寒一洒然>即属显著的例证,从画法、笔致分析,应作于1942年初,甚或更早。石涛上人曾作山水八幅,其第三幅款题<入眼荒寒一洒然>,仅此一句,未见全诗。金代诗人元好问虽在<右司正之家渭川千亩图>中作道「官街尘土雾中天,入眼荒寒一洒然。大似终南山下看,北风和雪卷苍烟。」傅抱石显然无意表现全局,而是取其一句,抒写胸臆。先生亦未见过石涛原作,只是根据诗句意境加以理解,心中如此气概,恐怕其他摹古人诗意的画家难以望其项背。画中构图奇俊,巨石如屏障遮挡于前,几株枯树夹杂傍生,枝桠戟张如爪,营造出一丝荒寒冷隽之美;两侧峭壁愕然耸峙,间裂小道直入峡谷。突有苍虬凌空屹立崖壁,纵横山谷,与峭壁形成框架,引人落目于画面主角之上。穷谷处,只见瀑布层叠三段流泻而下,两名高士立于飞瀑前,蓝衣者负手而立,身旁白衣者伸臂指点,二人似静观流水,聆听徘徊于山川间的天籁,体味万物之大道,甚得洒然遗世之意趣。画家如此悉心布局,并非让观者一目了然,而是刻意营造出层层推进的景深,引人入胜,尔后豁然开朗,别有洞天,感同身受观瀑者所处的玄妙意境。在造境过程中,抱石先生倾注了自我的理想和审美,体现其画作「大笔挥洒,小心收拾」的特点。运墨上,此幅正处于先生绘画的「变法」时期,既不同于此前较为传统的笔墨,亦未见后人称道的「抱石皴」,所呈现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过渡面貌。时值先生提倡「写真山水」、「欲使自然为图」,决心抛弃陈旧套路,汲取西洋绘画的透视、明暗等素描手法,画面上少用甚至不用皴法,而完全靠水墨的浓淡、擦染,来表现体积和远近。然而,薄如蝉翼的宣纸经不住反复渲染,此类新旧交替的「实验性创作」也成了孤品。正因如此,叶宗镐先生曾评价此幅<入眼荒寒一洒然>「非常罕见,也是最为难得的,最为珍贵的。」一九四二年,时近不惑之年的傅抱石在重庆举办「壬午画展」,将入蜀四年来积累的画作精选一百幅公之于众,分作山水、诗意、人物、临摹四类。据画家家属目见此幅的原样装裱及签条题写方式,认为<入眼荒寒一洒然>应为此画展中<石涛组画>之一。虽此展览无详细清单流传于世,但从作画风格及装裱分析,实属无疑。作者简介:叶宗镐(b.1938),江苏徐州人。擅长雕塑、水墨画。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历任江苏省美术馆一级美术师、江苏油画雕塑院院长。代表著作有<傅抱石美术文集>、<傅抱石年谱>、<傅抱石研究>等。此作经傅抱石家属认定为1942年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的「石涛组画」之一,题签为傅抱石自题签。原藏家舒惠根,浙江杭州人,1949年后供职于杭州文物商店。款识:入眼荒寒一洒然。抱石写。作品资料作者 傅抱石尺寸 95×43cm估价 HKD 5,000,000-8,000,000成交价 RMB  9,405,190 HKD 11,210,000专场 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时间 2016-04-04拍卖公司 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 保利香港2016年春季拍卖会出版:1.<画廊>总第102期,画廊杂志社,2005年5月,页80-81。2.<傅抱石全集·Ⅰ>,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2月,页114-115。3.<傅抱石名作精选集萃——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0月,图版41。4.<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作品选——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2月,页55。钤印:「新渝傅氏」鉴藏印:「舒惠根印」展览:「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收藏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10月30日-11月10日。来源:香港苏富比2004年11月秋季拍卖中国书画LOT610。━━━━━━━━━━━━━━━━━━━━━━━━━━━━━阴山箴言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