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政策選擇有輕重緩急,但是當他認為是推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最佳時節的時候,卻會遇到強大的阻力。特朗普啟動了他所謂的「偉大一周」,即宣布他一直念茲在茲的大規模基礎設施計劃。該計劃將投入1.5萬億美元,在今後10年里修建公路和鐵路等基礎設施。特朗普強調,美國在中東地區愚蠢地耗費了7萬億美元,美國應該正視自己——向自己的國家投資了。這是特朗普在12日會見州政府和地方官員時宣布的,旨在爭取地方官員的支持。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是特朗普的競選承諾,也是實現美國「再偉大」的核心政策。此時特朗普提出其大規模基礎設施計劃,並不令人驚奇。一方面,「美國優先」的內政外交政策已經取得初步成果。另一方面,特朗普的減稅計劃也變成了法案。特朗普執政雖遇波折與挑戰,但最終還是有驚無險。因此,這給了特朗普鼓勵和兌現競選承諾的信心。這是特朗普提出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的主因。不過,和以往特朗普設想的計劃相比,本次的1.5萬億美元計劃,規模還是不小的。客觀而言,作為發達的超級大國,美國基礎設施建設得早,但是老化得也快。舉個例子,美國的高速公路和中國的一級公路差不多,美國的鐵路基本上就沒有進步,和中國高速鐵路根本就沒法相比。如果說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一切都是新的,美國的基礎設施已經嚴重過時。基礎設施的老舊,不僅是面子上的破敗,亦可以此激發美國整個社會的活力。一個沒有建設的社會,是死氣沉沉沒有活力的。客觀而言,特朗普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減稅計劃不同,是可以引發美國社會共鳴的。因為危機時代的奧巴馬政府忙於通過放水的貨幣政策,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不是當務之急。特朗普當政之初,如果啟動這一計劃,不會產生那麼多的政治矛盾和社會爭議。但是特朗普將此社會共識延後,推出了極端的移民計劃以及美墨邊境建牆計劃,推翻奧巴馬的醫保政策,以及放棄國際責任和理清與貿易的安保利益關係,指責主要貿易夥伴對美國不公等等。特朗普失去了推出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機,但也屬於無可奈何。一方面是因為特朗普要落實其核心的內政舉措,醫保、移民計劃等;另一方面是要向國際社會宣示「美國優先」的基本原則。更重要的是,減稅計劃似乎更重要——而且,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足夠的資本支撐,1.5萬億美元顯然是個大數目。即便如此,聯邦政府也只能出2000億美元,而且聯邦政府這部分開支也沒有著落。特朗普的政策選擇有輕重緩急,但是當他認為是推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最佳時節的時候,卻會遇到強大的阻力。一方面是美國兩黨博弈的結構性矛盾已經形成,特朗普是逢奧必反,民主黨也在國會極力杯葛奧巴馬。另一方面,還是錢的問題。在特朗普剛剛推出的一份龐大的4.4萬億美元的預算計劃中,攸關基礎設施計劃的2000億美元屬於十年計劃,2019年財年的基建計劃是邊境建牆——預算180億美元。特朗普財政預算的重點是安保。這份預算的重點是特朗普放棄了10年之內實現預算平衡,而將財政赤字計劃延遲到2039年。防務開支大幅增加,未來10年的福利項目則縮減1.7萬億美元,其中醫療保險開支減少2370億美元。由此可見,特朗普還是維持寅吃卯糧和借債度日的惡性循環方式。2000億美元作為「引子「,像撒胡椒面一樣分攤到十年,能夠撬動各州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情?關鍵是如何激起私人1.3萬億美元的投資?這些都是未知數。危機周期,美國是以貨幣放水救經濟。新經濟周期,美國又以大規模財政赤字刺激經濟增長。但是特朗普政府不僅沒有走出美國政府財政赤字的怪圈,反而陷入了更惡劣的舉債循環。1.5萬億美元的減稅計劃加上1.5萬億美元的大規模基礎設施計劃,這樣的「加減法」足以讓聯邦赤字不可持續。加上美國要維持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開支,聯邦政府赤字會雪上加霜。預測顯示,未來10年,美國斥資總計將達7.1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將會升至30萬億美元。也許在這一區間會維持美國經濟相應的經濟增長,但是也可能會滋生新的危機因素。無論是特朗普還是其他總統,最多兩個任期的限制,決定了他們都會竭澤而漁,盡量讓自己的政績好看一些。因此,他們會盡量舉債,讓自己的任期維持經濟增長。就此而言,特朗普的大規模基礎設施計劃,不僅無錢可施,而且也不是特朗普的當務之急。關鍵是,這一計劃長達10年,看上去就更像一個看上去很美的「畫餅」了。歡迎關注思客微信(sikexh),隨時查看我們的最新消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