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天,有位摯友牛一,在跟他與他去逛街時,突然說起我們孩提時代的小故事,其中就包括小弟小時候聽收音機收聽好像是已故講古大師--張悅佳老師播講的《鬼才倫文敘》。倫文敘的事蹟我從小就從我爸爸口裡說過不少,因為我爸也是從小就耳濡目染地接收關於倫文敘的趣事。 倫文敘,現在很多資料都形容他為「鬼才」、「神童」之類,但其實倫文敘小時候有個花名叫「大頭敘」,不僅因為他長得瘦,顯得頭大,還有就是他雖然有點獃獃地,但卻過目不忘,小小年紀就已經出口成章,這的確跟他比較憨直的形象有點相反。 在這裡,就簡單地節選了幾段倫文敘的精彩對聯:

倫文敘撰題聯君恩臣必報;

父業子當承。

——倫文敘妙改胡員外門聯

廣州一帶,自古流傳神童倫文敘的許多故事,其中一個發生在西關多寶街。話說倫文敘在父親死後,生活越來越困難,沒有錢讀書。14歲那年,得到西禪寺普照和尚的幫助,把寺中所種的部分蔬菜出賣以求生計。有一天,他擔著菜沿西關多寶街叫賣,忽見一建築堂皇的古老大屋,正面橫額寫著「內翰第」,兩旁貼著「子當承父業;臣必報君恩」的對聯,不禁嘻嘻笑起來。這時,宅主胡員外的師爺包作壬竄出門來,一把捉住倫文敘,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小雜種乳臭未乾,竟敢譏笑我這幅名聯?」兩人正在糾纏間,胡員外出來了,喝問緣由。倫文敘冷笑一聲,指著對聯不慌不忙地說道:「你們可知道什麼叫作五倫?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先君而後臣,先父而後子,尊卑有序,這副對聯卻先子後父,先臣而後君,完全是顛倒人倫,不忠不孝,目無君父。」話未說完,包師爺已被嚇得目瞪口呆,剛才的囂張氣焰一掃而光。胡員外也十分緊張,忙請倫文敘入內細談。細問之下,才知這個賣菜的小孩就是西關一帶傳誦的神童倫文敘,越發對他敬重。「倫公子,既然你認為這副對聯不妥,怎麼寫纔行?可否替我另寫一聯?我必重重謝你。」倫文敘笑著說:「不必重寫,這副對聯本來就很工整,只要把它調整一下,就『君恩臣必報;父業子當承』就行了。」胡員外大喜連稱讚:「好!隻字未改,更換上下聯,調動一個詞序,一副壞聯就變成一副好聯,真不愧為神童!」隨後讓管家取出十兩銀獎賞倫文敘,並令家丁購買柚木,聘請良工重刻新聯。

門對千竿竹;

家藏萬卷書。

——倫文敘為舅父馬老二撰寫的春聯

除夕前的一天,十一歲的倫文敘來到舅父馬老地家裡。馬老二一見小文敘,便笑著說:「你來得真巧,我正愁沒人寫春聯哩。」小文敘開玩笑地說:「這是小事一件,包在我身上。不過,年初一的壓歲錢得賞重一點,我寫得一定合你的口味。」馬老二連聲答應。小文敘心中大喜,執筆一望,見對面薛舉人門前種的數十棵觀音竹長得十分優雅,便靈機一動,揮筆寫了這副對聯。馬老二看罷,高興地說:「阿敘,你真聰明!」當天,馬老二便把春聯貼在大門上。剛貼不久,就被將要出門的薛舉人看到了。他知道馬老二是寫不出這樣好的春聯的,可這是誰寫的呢?就在這時,他想到了他的外甥。嗨,肯定是倫文敘寫的。他竟敢將你我家門前的竹子寫進了春聯,我可要叫他名不符實。想罷,他回家吩咐家人,將門口的觀音竹削去半截。不一會兒,觀音竹便削去了半截。薛舉人望著削短了的觀音竹,哈哈一笑說:「這回我叫你無竹可對了!」(轉下聯)

門對千竿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倫文敘為舅父馬老二改寫的春聯

(接上聯)第二天是春節,小文敘跟母親到馬老二家拜年,無意中看到薛舉人家門前的竹被砍得七零八落,心想,這一定是因為自己把他家的竹子寫進春聯的緣故。好,你有來,我有往。於是,他立即拿出一張大紅紙,寫了一個「短」字,又寫了一個「長」字,分別加貼在了春聯的上下聯尾,這樣一改,便又切景切情地成了此聯。薛舉人一見,氣得直罵道:「好一個大頭仔,竟敢與老夫作對!」急忙命家人,務必將門外所種的觀音竹全部砍掉,還連根拔去,看他還有什麼長短之分。(轉下聯)

門對千竿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倫文敘再為舅父馬老二改寫的春聯

(接上聯)小文敘見了,微微一笑,又在大紅紙上揮筆寫了兩個字,然後在上下聯的最後字下面分別又再貼上一個字。這樣,那副春聯頓時又成了這副樣子。這副對聯變來變去,只是在上下聯的最後字的下面再加字,而薛舉人家門外的千竿竹,卻連根拔了。薛舉人看了,只得自嘆不如。他一時好勝,卻反為小文敘所難,最後喫虧的還是自己。

二女同行,橫豎四張肉口;

三僧並列,上下六個光頭。

——倫文敘諷題妓女、和尚

(先聲明:此為葷聯,兒章不宜。看官若是衛道士,罵句「晦氣」好了,可別怒氣傷身啊!)倫文敘是一代鬼才,年青時家貧,穿著粗布麻衣,在外常被人看不起。有一天,他經過一座青樓時,遇到兩個嘲笑他的妓女。於是他便出了上聯反脣相譏。妓女聽了一時啞口無言。倫文敘正侍轉身離開,又看見有三個和尚並排著走了過來,便又吟出了下聯,妓女、和尚聽了,頓時莫名其妙,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心裡直暗罵:「晦氣!」

(附註:小時候家住農村,離倫氏公祠不遠,那時農村還沒有電。晚飯後就圍坐在榕樹下乘涼,常常纏著倫氏老大爺、老太婆講鬼才倫文敘的故事,大多數都是倫文敘的聯對故事,其中有不少是帶葷的。但那時年紀小,還沒讀書,故似懂非懂。至今,當初講故事的人早已作古,那些葷聯也讓他們帶走了。可惜呀,當初如能記錄下來該多好,可惜今天都記不起來了。暈!葷聯還是乘法技巧呢,這可能也算是一種民間文化吧?——本聯若有違反網路管理規定,請跟帖反映。屬犯規的,將在最快的時間內予以刪除。謝謝!)

杏壇七十二賢,賢賢希聖;

雲臺二十八將,將將封侯。

——倫文敘賣菜題聯西禪寺

倫文敘少年時,因家境難支,不到十歲時就被迫停學,回家幫父母種菜、賣菜。他白天參加勞動,晚上苦讀詩書。一天,倫文敘挑菜到西禪寺去賣,寺裏的兩個做飯的和尚素知倫文敘會吟詩作對,便故意說:「菜我們是想要的,但有個條件,我們寺裏的面賢殿尚缺一副對聯,這副對聯要恰合一百的數目。你對好了給高價,對不好這生意就不做了。」倫文敘請和尚取來紙筆,沉思片刻即寫就了此聯。聯中的72+28剛好等於100,數目相符,內容妥貼。兩個和尚連聲贊好,便出高價買了倫文敘的那擔菜。

==================================================================

【倫文敘應對、合撰聯】

頑童無心讀詩書;(私塾先生)

先生有意賞冰雹。(倫 文 敘)

——倫文敘對私塾先生

倫文敘五歲時,私塾先生教他郎讀《木蘭辭》:「唧唧復唧唧……」倫文敘讀一遍就記住了,所以他停口不讀了,心想:咋不快點放學,好去捉蟋蟀去。突然間天下起雨來。先生走出課堂觀賞,倫文敘也從窗口伸出頭觀看。先生回首見了責備道:「頑童無心讀詩書。」從文敘隨口應道:「先生有意觀冰雹。」

大蝴蝶遍體錦繡;(主考官)

小蜘蛛滿腹經綸。(倫文敘)

——倫文敘對主考官

倫文敘九歲時還未讀完蒙館便去報考縣級書院。主考官見他人小很是奇怪,決定親自面試。主考官於是出出了上聯。倫文敘繼機一動對上了下聯。主考官見他才華出眾,當場點名取他為本年的「冠首童生」。

映月井裡映月影;(倫文敘)

閱江樓中閱江流。(莫宣卿)

——倫文敘屬對廣東第一狀元莫宣卿題廣東省肇慶閱江樓懸聯

閱江樓在肇慶市端州區正東路東側的石頭崗上,始建於明宣德年間,原為平房,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改建為兩層樓房,高15米,是典型的南方園林庭院式古建築,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院內有假山和魚池,樓四周寬敞的平臺上遍植樹木;南樓前面是石階,拾級而下可到達廣場,該廣場延伸至西江河畔。南樓檐下懸掛木匾額,上有楷書「閱江樓」巨字。閱江樓是肇慶八景之一,名曰「江樓晚眺」,歷代有不少文人雅士曾在此吟詠酬唱,留下了一些著名的詩文。該樓1962年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葉挺獨立團紀念館所在地。閱江樓在古時曾經有過一些文化的逸事。唐代廣東第一狀元莫宣卿曾經出過一個絕對:「閱江樓上閱江流」,當場沒有人能對應下聯。直到600多年之後明朝的廣東才子倫文敘,聽到這一段故事,邊回應一聯:「映月井裡映月影」,這邊成了千古佳話。

南雄梅嶺烏猿洞;(周翰林)

東莞茶山青鶴灣。(倫文敘)

——倫文敘屬對周翰林

倫敘小時候隨父親倫老八前去湖廣等地做生意。倫老八(倫顯)以為這樣可賺些錢供兒子求學之用。誰料到了那裡,生意也很難做。為此,父子倆一連跑了兩天。看看接近粵省了,八字還沒一撇哩!倫老八懊惱地說:「我兒,看來這一次要白跑一趟了。」小文敘懂事地說:「父親,你不必傷心。錢財乃身外之物,暫時得不到又何發妨?我們在外做不到生意,回家以後,仍可像以前那樣。我白天去賣菜,晚上在燈下讀書。保證不誤事。」倫老八見兒子小小年紀,說話有紋有路,心中十分高興。父子倆一邊說一邊走,走到一個小山丘,已是揮汗如雨了。見關山腰有一茶亭,亭內有幾個人正坐著聊天,父子倆便加快步伐,來到亭內,準備稍作休息。倫文敘還沒坐下,就見亭中的牆上寫著這上聯。再往下看,卻沒有下聯。倫文敘看著、看著,忍不住問農民打扮的中年人:「請問老伯,此聯是什麼人寫的,為何有頭無尾?」中年農民說:「小官人有所不知,此聯乃是同鄉周翰林所出。他日前由京返家,路過南雄時,即興寫成這上聯。回家後雖苦思卻不能續出下聯,為此憂鬱成病。他聽說廣東有一才子倫文敘,善作對聯,本想前去請他對出,又恐有失本省文人面子,故特將此聯寫在這裡,誰對出就重獎一百兩銀子。」小文敘聽罷笑著說:「相請不如偶遇,在下便是倫文敘。要對此聯在何難,只不知這一百兩銀子是否兌現?」說罷,又對著上聯細細一想,不覺心中一驚。這是為什麼?原來此聯是七個字,前二字是縣名,中二字是地名,末三字便是當地景點。要對得工整、貼切,不容易。我不能在這裡出醜,還是走為上策。正想轉步,只見涼亭裏走出一個僕人裝束的人,雙手一攔說:「小哥慢走,我家老爺有請!」說著,便把倫老八父子倆請到周翰林的府上。周翰林一見倫文敘,笑著說:「老夫對汝神往已久,請坐!」說罷,便吩咐僕人暖酒,以壯文膽。小文敘連聲地說:「小子不會喝酒。」他見臺上紙筆都有,說了聲:「獻醜了!」便提起筆,在紙上寫了下聯。上面說倫文敘對下聯不容易,為何現在能一揮而就呢?因為小文敘應變能力強,他見主人相請,知道不對答已不可能。為此,他在僕人領他上週府的途中,早就想好了。周翰林一看這下聯,見字字工整,且平仄協調,堪稱絕對。此聯已對出,但酒還沒熱,周翰林不禁哈哈大笑說:「昔日關雲長三通鼓響,已斬華容。如今小哥酒未暖已對出下聯,真了不起!」倫老八聽了,連聲地說:「周大人過獎了,犬子只是逢場作戲罷了。」小文敘也接上說:「若周大人如此說,豈不折煞小子也?」南翰林見小文敘如此謙虛,從而對小文敘越發敬佩了。當即去裏室取出一百兩獎金,交給倫老八,又相約後會,這才珍重而別。

樑上鰲魚,難炒難煎難供客;(柳先開)

門中將軍,不飲不食不求人。(倫文敘)

——倫文敘應對柳先開

有一天眾秀才遊覽廣州陳家祠。廣西才子柳先開見大鰲木雕,便口佔一上聯,請廣東秀才作對。這上聯難度較大,廣東秀才都不作聲。倫文敘即以門上貼的關羽、張飛像為題,對了下聯。不久,倫文敘就考中了狀元。

嶺頂鷹鳴,酩酊兵丁停仃聽;(柳先開)

山間雁返,懶散番蠻挽撣彈。(倫文敘)

——倫文敘應對柳先開

傳為倫文敘應對柳先開之諧音聯。

東鳥西飛,遍地鳳凰難插足;(柳先開)

南麟北躍,滿山禽獸盡低頭。(倫文敘)

——倫文敘應對柳先開

倫文敘等二十多位廣東舉子赴京會試,終於順利抵達京城。倫文敘不敢怠慢,寄居在廣東會館中潛心研習詩文,準備拼力一搏。鄰近的湖廣會館裡,住著一位舉子柳先開。此人出身書香世家,頗有文采,加之有在京做官的姨父趙士德為依靠,很是自負,公然寫了「新科狀元柳」貼在湖廣會館門口。有人將此事告訴了倫文敘。倫文敘對柳先開早有所聞,但不知他竟如此狂妄,便當即用筆在「新科狀元柳」下面添了「未必」二字。照說這也無所謂,未經殿試誰中狀元本來是未知數。但這麼一來,卻惹惱了柳先開。他氣勢洶洶地找上門來,要與倫文敘鬥詩比對。倫文敘也不示弱,答應比試,並讓柳先開先說。柳出此上聯。倫文敘隨口對此下聯。柳先開見倫文敘佔了上風,便又吟出兩句詩來:「廣東花未發;湖廣柳先開。」倫文敘回答兩句:「湖廣柳開未得中;廣東花髮狀元來。」倫文敘的詩句又壓過了柳先天。一幫為柳先開搖旗吶喊的人都有些喪氣,紛紛散去。柳先開喫了敗仗,惱羞成怒,便僱來一羣無賴之徒,氣勢洶洶地包圍了廣東會館。他聲言,如果倫文敘不向柳先開認錯,就將廣東會館燒成灰燼。有人將此事告知了廣東籍的吏部侍郎梁儲,經他多方斡旋,總算平息了這場風波。(轉下聯)

鴉撲丫枝,丫折鴉飛丫落地;(梁儲)

豹經炮口,炮響豹走炮衝天。(柳先開)

鵠掠穀穗,谷垂秸去谷朝天。(倫文敘)

——柳先開、倫文敘殿試應對梁儲

(接上聯)不久,考試開始了。經過會試,倫文敘當了會元,柳先開第二名。文化文才各有千秋,再經過殿試,兩人仍然不差上下。梁侍郎奏請弘治帝當場口試,從而確定狀元人選。弘治帝准奏,召倫文敘、柳先天面試。梁儲首先出了一聯[上聯],讓兩人分別入對。這句上聯「鴉」、「丫」同音,而且構成了一幅有生氣的畫面,難度很大,若不是才思敏捷,很難當面應對。上聯剛唸完,柳先開就搶先對出。這下聯中的「豹」、「炮」音不同,卻也相近,而且也勾畫出了一幅場景,皇上點了點頭。站在一邊的趙士德趁機奏道:「柳先開此聯可稱絕唱,諒倫文敘搜索枯腸也難超出,請聖上就此賜柳先開為新科狀元。」不等皇帝開口,梁儲也奏道:「既然皇上面試,應讓兩人都對完,方可定奪。」話音剛落,倫文敘也對了上來。倫文敘此對「鵠」、「谷」也只是音相近,但後面的「谷朝天」語帶雙關,有應試舉子朝拜天子之意,比柳先開「炮衝天」似乎要勝一籌。柳先開一聽自慚不如,面有愧色。弘治皇帝暫不表態,讓梁、趙二人評議。當然是趙說柳的好,梁說倫的妙,雙方爭執不下。恰好此時皇叔朱尚德來到試場,弘治帝又請他評議。朱尚德一向為人正直,而且與柳、倫二人都無瓜葛。他仔細品過兩人的對句之後,說:「倫文敘的對句似乎更佳,因為鵠掠穀穗,乃是田野常見之景,近情近理;而『豹經炮口』是野獸與兵器相遇,近於荒誕——試想兵器哪能無士兵看守而放置深山,讓野獸走近炮口?」弘治帝聽了連連點頭稱是。趙士德見情況不妙,立即想出一招,趕緊奏道:「今日『鴉、丫』之聯為梁侍郎所出。雖然倫優於柳,但難保其中沒有別的因素。微臣懇請聖上親自命題再試,方可令天下人心服。」弘治帝准奏,決定次日晚間在偏殿親自出題面試。(轉下《倫文敘妙詩賞識·柳先開、倫文敘殿試詩》)

嶺頂鷹鳴,酩酊兵丁停儜聽;(佚名)

山間雁返,懶散番蠻挽憚談。(倫文敘)

——倫文敘應對某

膽瓶斜插四枝花,杏桃梨李;(巡撫)

案頭橫掛一軸畫,松竹梅蘭。(倫文敘)

——倫文敘應對巡撫

倫文敘23歲時以儒十身份到廣州參加鄉試,撞見巡撫不及迴避。巡撫說:「我出聯,若能對出,恕你無罪。」倫文敘點頭同意。巡撫大人指著神臺供瓶出了上聯。倫文敘也指著神臺邊的畫對出了下聯。巡撫聽了,連連稱好,便恕他無罪。

竹寺等僧歸,雙手拜四維羅漢;(某寺懸聯)

木門閑客至,兩山出大小尖峯。(倫 文 敘)

——倫文敘屬對某寺懸聯

相傳,有座山寺只有上聯而沒有下聯,倫文敘倒要去試對試對。於是就上門謁對,只見上聯是半比析字連環對,「竹寺」合成「等」字,「四維」合成「羅」字,(現簡體「羅」字),倫文敘略、加思索後便揮筆寫出了下聯。「木門」合成「閑」字,「大小」合成「尖」字,恰好符合要求。遊客和僧人們見了,無不贊他對得好。

一介寒儒,攀龍、攀鳳、攀丹桂;(吳琛)

三尊寶佛,坐鰲、坐象、坐蓮花。(倫文敘)

——倫文敘應對兩廣總督吳琛

倫文敘一次在西禪寺賣完菜,收了菜款,正待回家,忽然鑼鼓喧天。原來兩廣總督吳琛要來寺進香,西禪寺法師便率領僧眾吹吹打打出寺門迎侯。倫文敘早聽說這個總督大人是個才子,今天有了見面的機會豈能錯過?便趁大家專心張羅迎候之機,悄悄地鑽進大雄寶殿的神臺下藏了起來。不一會,總督大人果然來了。正當他向佛像參拜、上香、祝禱之時,忽見神臺下有個黑影在蠕動,不禁大驚失色,忙叫衛兵拿刺客。衛兵迅速把「剌客」捉到,原來是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法師怕小文敘喫虧,忙向吳琛施禮道:「此乃本寺附近的神童倫文敘,貧僧常與他吟詩作對。這孩子才思敏捷,應對如流。今日冒犯虎威,實是出於無知,還望大人恕罪。」吳琛聽說是神童,心下有幾分歡喜,便對小文敘說:「本官今日出一上聯試你,如果對得好則恕你無罪。若對不通,可要重重處罰。小孩你敢對嗎?」倫文敘點了點頭。吳琛也是貧賤出身,靠勤學苦讀中的進士,以後才逐步升任要職的。於是他信口就科舉之事,組成了此上聯。吳琛語音剛落,倫文敘的下聯就出來了。小文敘念罷,眾人皆驚,吳琛更是讚不絕口。又聽說他少年失學,深感惋惜,立即賞白銀五十兩資助他繼續完成學業。(轉下《倫文敘妙詩賞識·倫文敘買酒吟藏頭詩》)

竹宅竹園,囑咐書童點燭,捉雞煲夜粥;(倫文敘)

□□□□,□□□□□□,□□□□□。(懸聯)

——倫文敘出句至今未有屬對

註:此為粵語古聲對,聯中的「竹」、「囑」、「燭」、「捉」和「粥」五字皆為同音。

圖畫中,龍不吟,虎不嘯,看見童子,可笑可笑;(王天祿)

棋盤內,車無輪,馬無轡,說聲將軍,提防提防。(倫文敘)

——倫文敘應對王天祿

倫文敘小時候很喜歡踢球。有一天,他跟鄰居家的小夥伴在村口踢球,一來一往地踢得多麼歡。就在這時,對方猛地一腳,球便呼地一下來到他跟前。小文敘說了聲:「來得好!」便飛起一腳,哪知抬腳過高,球一下子飛到廣州鎮守使王天祿的內園裡。這怎麼辦?其他孩童不敢進去取球。可倫文敘不怕。他不從側門進去,卻要從正門進去。守門人不讓進,倫文敘便與他爭了起來。恰巧王天祿在裡面正與人下象棋,聽到了爭吵聲,便問家丁出了什麼事,家丁便將原委告之。王天祿早知倫文敘的名字,今天不期而遇,便立即傳見。王天祿一見倫文敘,便微笑著說:「我聽說你擅長作對聯,現在我出個對子,你若對得出我就把球還你。」小文敘爽快地說:「將軍有命令,小的怎敢不從。」王天祿抬頭思索,正好望見牆上的一幅《龍吟虎嘯圖》,便脫口而出吟出了上聯。小文敘面對棋局,略一轉念,立即笑咪咪地對答出下聯。這個下聯,不但工整,而且語帶雙關,既可解作下棋的「催將」,又可解作呼喝王天祿將軍。王天祿聽罷,讚嘆不已,連連地說:「對得好!對得好!」便下令家丁把球還給了倫文敘。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