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首山官網、百度、南京綠化園林局官網

圖:牛首山官網、其他網路

編輯:敞懷

源起

牛首山有寺院肇始於南朝初年。唐朝貞觀時期,寺院規模宏大,名為佛窟寺,為禪宗之前「牛頭禪」發祥地。北宋後易名宏覺寺。南宋毀於戰亂,明代復興。時至1856年,寺院毀於洪楊之亂,香火中斷百年。恭逢盛世,為繼承傳統文化,江寧區重建文化勝地。牛首山遺址公園從2012年開山,2015年全面峻工。其中最矚目的有佛頂宮、佛頂塔、佛頂寺。第六屆金陵禮佛文化月定期在南京市牛首山文化旅遊區舉辦,文化月為6月22日-7月22日,禮佛月期間,釋伽牟尼佛頂骨舍利對外公開瞻禮,門票是160元。

佛頂宮

佛頂宮呈半圓狀,整體造型是以巨型蓮花托起佛頂髮髻的摩尼穹頂,非常輝煌壯觀。佛頂宮建築以供養為主題,共分為大小穹頂兩部分,寓意為外供養與內供養,大穹頂長度為120米,形如佛祖袈裟,既與牛首東峯呼應,又覆蓋在地宮小穹頂之上,象徵佛祖無量加持。小穹頂整體猶如佛祖髮髻,單個為雙手合十造型,寓意千萬信眾對佛祖供養。

佛頂宮屬於深坑建築,長220米,寬160米,總體高度89.3米,單體建築面積約13.6萬平米。佛頂宮建築以供養為主題,外空間分為大穹頂和小穹頂兩個部分,寓意為外供養和內供養。內空間分為九層,地上三層、地下六層,地下層由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宮兩大空間構成。規模宏大,可以說在世界上的佛教建築中也是少見的。而這裡就是安放和供奉佛頂舍利的地方。

在整個穹頂的最底層,整個遺址公園最為神聖的宮殿裏供奉著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供奉佛祖頂骨舍利的仿製聖塔有鎏金、水晶、琉璃、寶石等佛教「七寶」鑲嵌,集青銅、鎏金、掐絲琺琅、雕塑、鏨刻等數十種傳統工藝於一身,再輔以激光投影,堪稱精美絕倫。

進入佛頂宮,先要通過一條繪滿聖跡繪畫的長廊,其中會經歷四大奇觀:地、火、水、風。

禪境大觀

禪境大觀,南北長112米,東西寬62米,建築總高為46.5米,內部凈高約 38 (41.2)米,空間面積超過6000㎡,呈橢圓形,以黃、白、灰三色為基調,佈置出人間山水,從而讓人們在行走之際領略禪意。禪境大觀的核心是禪文化,由三個部分組成,佛出生的禪境花園、成道的禪境花園和中間的蓮花劇場,共同表現了佛祖一生的故事。沿著佛陀修行的足跡,讓人們感悟由釋迦牟尼人成佛的奇蹟。

劇場的南北兩側是兩個禪境花園。南側是象徵佛陀出生的禪境花園,整體造型像一朵蓮花,中間是一棵生生不息的無憂樹。北側是表現佛陀成道的禪境花園,中間是一棵永不凋零的菩提樹,地上用黑白兩色的砂石暗喻人世的混沌和佛光的純潔。

蓮花劇場的頂部是娑羅穹頂,圖案來源於佛陀涅槃時的娑羅樹杈。穹頂採用了全覆蓋的透光膜和燈光,可以營造出清晨的第一縷晨曦、正午熱烈的日光、傍晚的彩霞和入夜的月光。

臥佛全長7.5米,採用不鏽鋼鑄造,表皮仿以漢白玉材質。臥佛的造型借鑒於敦煌莫高窟158號窟中的臥佛塑像及其比例,面容莊嚴而慈祥,同時臥佛還能360度緩慢地旋轉,象徵佛陀的目光遍照無餘。

舍利藏宮

(佛頂骨舍利聖物)

舍利藏宮位於地下44米處。藏宮的中心區域屬於宗教場所,稱為藏宮大殿,佛頂骨舍利將長期供奉在藏宮大殿內。舍利藏宮以暗色調為主,營造莊重、神祕的氛圍。由三廳一廊、藏宮大殿(舍利寶幢、拼畫、四大菩薩)、參拜環廊三部分組成。這裡既是珍藏佛祖頂骨舍利的神聖之地,又是信眾禮佛參拜、靜坐禪修的神祕空間。長廊長66米,根據六波羅密的供養內涵佈局,六波羅蜜是菩薩的六種行為,分別為持戒、佈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佛頂骨舍利長期供奉在藏宮大殿內。大殿正中是舍利寶幢,寶幢通高7米,由幢頂、幢身、幢基三部分組成,裝飾與細節無不展示著佛教文化的豐厚內涵。幢身內部是一座六角玲瓏蓮花寶塔,寶塔內使用密閉的玻璃寶函供奉著佛頂骨舍利,防火防爆,下方還裝有恆溫恆濕系統,以保證佛頂骨舍利供奉的最佳環境。

寶幢周圍是八幅舉世無雙的大理石拼畫,由天然的大理石紋理拼合而成,表現出佛祖一生的行跡,即八相成道——白象入胎、太子降誕、踰城出家、六年苦修、降伏惡魔、菩提證道、初轉法輪、雙林涅槃。大理石拼畫之間供奉著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世音和地藏。由德化白瓷燒制而成,瓷質細膩溫潤,色澤柔和,質感通透,完美展現出菩薩的莊嚴慈祥。

舍利大塔

舍利大塔建於千佛殿中央,通高21.8米,由塔剎、塔身、塔座三部分組成,造型靈感來源於佛教中的須彌山,設計採樣於大報恩寺的鎏金七寶阿育王塔以及敦煌莫高窟的中心塔柱,象徵著清凈莊嚴的華藏世界。

大塔塔剎的核心為水晶牟尼寶珠,象徵著大日如來的三昧耶。寶珠下方是頭頂寶珠、口銜瓔珞的大鵬金翅鳥,象徵著長壽和忠心。塔身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部為倒錐形的十三重相輪,象徵佛教中的十三天;下部為景泰藍覆缽,覆缽四周安放著四尊玉雕菩薩像。塔座也分為兩個部分,上方塔廳呈四方八角形,上面雕刻著金剛杵、法輪、妙音鳥、獅子、聖象、蓮花、卷草、山花蕉葉等佛教吉祥圖案;塔廳四角供奉著四大天王青銅造像。塔座下方是由84片蓮花瓣構成的圓形蓮臺,象徵佛教的84000法門。

舍利大塔工藝精湛,塔身通體以錫青銅鑄胎鍛造,表面鎏金,塔內裝飾運用了雕塑、鏨刻、掐絲琺琅、水晶琉璃、寶石鑲嵌等數十種傳統工藝,結合激光投影等技術手段,融佛理與藝術於一爐,形制上精美絕倫,義理上莊嚴殊勝。

佛頂骨(佛頂骨舍利)指的是釋迦牟尼的頭頂骨,全世界上僅存一塊,是佛教界至高無上的聖物,為一塊周長35釐米、直徑10釐米、顏色黃白、有清晰發孔的完整頭骨。南京大報恩寺出土的阿育王塔中的佛頂骨舍利是世界現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頂骨舍利,供奉於南京牛首山的佛頂宮中。佛頂骨是佛舍利之一,與佛身的其它部分舍利組成了佛教舍利信仰的特點。信仰是一種精神的活動,舍利信仰則是佛教徒內心的一種精神力量的表現,因為佛教徒認為佛陀是一位神人,它有著各種各樣的神力,因此他留下的舍利也充滿了這種神祕的力量,能夠產生多種感應與神奇事蹟。佛頂骨舍利信仰經過了從印度到中國的歷程,時間長達一千餘年,受到了朝野上下的崇奉,突顯了他的神聖性,這就是宗教所充滿的特有的魅力,也是征服佛教徒的內心所在。

萬佛廊

萬佛廊由地下三、四、五層構成。地下第三層重點表現中國佛教文化,有兩條經文偈語走廊和十六幅絹裱工筆畫。地下第四層展現印度佛教文化,環廊內設有二十諸天,以及七面表現印度佛教教義故事漆畫。進入地下五層,其主題為佛陀本生與舍利文化,包括展示佛教舍利文化多媒體視頻、十幅賢劫十六尊瓷板畫,以及八大靈塔和相關實物展陳。

佛頂塔

佛頂塔,塔高88米,面積4677平方米,九級四面,是一座唐代風格的建築,佛頂塔是佛頂聖境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佛頂塔第八層安置有一口全銅鑄的佛頂金剛鍾,鐘上刻有隆相法師書寫的《金剛經》全文。在第九層如來殿供奉了一尊毗盧遮那佛坐佛。登塔遠眺,可以俯瞰牛首山四季全景。

佛頂寺

佛頂寺為牛首山主要建築之一,佔地面積六十八畝,建築面積近四十畝,仿唐風格,傳統中軸線格局。共有殿堂七座,外圍有僧竂、齋堂等建築。包括天王殿、鐘鼓樓、伽藍殿、祖師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藥師殿、法堂等。佛頂寺重建繼承傳統建築格局和古代園林風格,是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奉獻給世人的一道風景。

參拜環廊

藏宮大殿周圍是一圈參拜環廊,每逢舍利公開瞻禮日,信眾可以從參拜環廊瞻仰、參拜舍利。

創意攝影製作賞析

為了宣傳牛首山佛頂宮塔寺三元素,網上出現一些精美的攝影或後期製作作品,美輪美奐!

公眾號ID

a13683590301

敞開胸懷,懷抱世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