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跟你說,現在一臺定頻掛機給到代理商手中,工廠就賺5塊錢,代理商再轉手給經銷商們,基本也是平進平出,一臺頂多加10塊、15塊錢。這種特殊時刻,只能還能持續出貨,形成工廠有生產、代理商能壓貨、直營商能賣貨,就行了。熬一熬,只要能挺過今年,未來還是有機會的”。

一位年出貨量在百萬臺的空調企業負責人,今年3月在出席全國商家大會時,跟家電圈說,空調市場的局勢就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準確的說是6月份突然不行了,“但我們在5月份就已經感受到壓力,由於整個工廠的採購、出貨都處在高速通道中,根本停不下來”,結果就是一夜入冬、寒氣逼人。

“現在的空調價格,完全是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一個牌子的同一個型號能能十幾個報價,最高價與最低價差能有三、五百甚至更多。比如說,過去奧克斯的價格很有競爭力,產品不錯也好賣,但今年以來格力、美的都開始頻頻打價,經常還擊穿底價,在一些區域放出來的零售價格,比代理商的進貨價還要低,這麼搞大家都不好做了……”

多位擁有十年以上從業經驗的空調經銷商告訴家電圈,沒有一個商家喜歡打價格戰,但現在工廠基本上都是“週週促銷、天天放價”,一直苦口婆心引導我們“別想着賺錢,要先活下來。只要能賣貨,別管賺多少,一百、五十都可以”。這樣一來,我們就成了工廠到用戶家中的“搬運工”,價值越來越低,現在就是刷存在感。

“現在買空調,其實很簡單,沒事誰會將家裏好用的空調換舊啊。一般就先看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產品,再對比一下價格。如果價格相差不多,就比較一下品牌。當然,格力、美的等一線品牌肯定首選,如果有好的產品、合適的價格,肯定也不會糾結品牌,產品好就行”。

這兩年來,正是空調市場主流消費羣體變化最快的時期。一方面,還有不少消費者,對於品牌很關注,在一二線品牌價格相差不多的背景下,肯定首選一線大品牌;另一方面,很多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們,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品,有設計、有文化、有賣點的空調,開始受到用戶的關注和青睞,形成了一股小圈子。

透過上述來自空調廠家,空調商家,以及空調消費者的一個個反饋和態度,基本可以清楚看到,整個空調產業自2018年以來已經陷入一輪發展的泥潭中,除了靠一招低價搶市場、促銷活動搶用戶,完全沒有任何其它的手段和方法。進入2019年以來,這種局面沒有改變,反而是促銷更多、價格更低、大小企業競爭更白熱化了。

深陷過去30多年以來“規模化數量驅動”體系中,整個空調產業的廠家和商家,都將所有的精力和重心,放在規模化出貨、低價格搶單上。甚至爲活命,在工廠只賺5、10塊,商家只賺50、100塊的情況下,還要拼命促銷、出貨。最終,誰也不知道在這種“拼命衝規模、無底線放價格”狂奔,空調廠家和商家到底能獲得什麼。這麼做的價值又是什麼?

幾乎都是,大家做我也得做,不然就是等死。當前衆多的空調廠商們,既不敢完全放棄這種規模化衝量的老套路,又沒有精力和時間探索產品和用戶需求驅動的新道路。大家都這麼在習慣的通道中“滾動下去”。最終的結果又是什麼呢?難道,衆多的空調廠商們真的甘於這樣混下去?大家又有什麼好建議?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