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李逵割黄文炳的肉与众头领作醒酒汤,吃李鬼的肉…李逵开杀戒时不论百姓见人就杀,梁山众好汉劫江州法场救宋江时百姓死伤五百余人,武松血溅鸳鸯楼时将无辜的丫鬟小厮顺手杀掉等等……

《水浒》若是歌颂众好汉的史诗,为何作者又加上这些点缀?难不成作者认为这也是英雄作风、不违仁义之举?还是另有"魔即是佛"或其他的深意?


开头作者不就说得很明白了,放出了一百零八个魔王,就是来搞破坏的。谁说主角就一定是作者歌颂的对象呢,作者只是塑造人物,至于评价人物的人品,那是我们读者的事。


几乎所有古典小说的主角们都有程度不一的、现代人难以理解恶劣行为。
《水浒》并非歌颂众好汉的史诗。我在水浒中能看到快意恩仇,能看到杀人放火各种随心所欲,但是看不到歌颂好汉。在楔子里也说了,洪太尉放出的是108个妖魔,既然是妖魔,不吃点人肉杀人放火都说不过去了。


因为水浒不是英雄史诗,他所表达的,就是造反!

只不过国家更无道,社会更无道,比之好汉们的行为就呵呵了
《水浒》若是歌颂众好汉的史诗。这是题主的看法。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好汉并不是五讲四美的道德标兵,好汉的标准是什么?

燕青见这出来的好汉正李逵,潜身暗行,一棒正中那好汉脸颊骨上,倒入李逵怀里来,被李逵后心只一斧,砍翻在地,里面绝不见一个人出来。

这里好汉指的是强抢民女的王江董海。我们可以知道,好汉,只要是有武力,在绿林有点名声,就可以叫做好汉。我的看法是,水浒传是有歌颂的内容,是宋江带领这一群穷凶极恶的108(包括他)完成人生救赎,由强盗招安变为保家卫国的官军。不要把现代观念代入。水浒传讲究的就是真实,我认识的水浒传被称作宋时乡土人情百科全书都不为过
造反起家的当然如此了


那是古代,动辄车裂凌迟诛灭九族,大灾易子而食,一有战乱便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犹如末日审判般,士人殉节要拉上全家老小,埋儿奉母都能被歌颂为孝道典范的中国古代拿今天重视生命,保护妇女儿童的价值标准去批判被残酷对待过,选择以暴制暴对抗社会的梁山好汉是不公平的。甚至有哪来的傻白甜法学生说鲁智深没有法律观念,没有调查取证听了爷女俩一家之言就打镇关西的能提出这种问题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极度分化,底层人生活的世界,已经不是某些人的脑袋能想像和理解的了

人肉是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美食


莫言写的就是叫暴力美学,《水浒》就成了糟粕。布尔乔亚们生活太安稳了,毕竟现在和平崛起嘛。另外关于《水浒》老讨论这些,是不是有点儿低级了?
所以小孩读要慎重。
那《金瓶梅》怎么办……兰陵笑笑生果真是个黄文作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