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根據八十回前曹雪芹留下的線索,花襲人最終嫁給了蔣玉菡。可二十八回賈寶玉初識蔣玉菡,明確說蔣玉菡知道花襲人是賈寶玉房中人。蔣玉菡為什麼不介意襲人並非完璧的身子,慨然娶了她呢?這事現在人疑惑,認為古人更重視貞潔,實際上是誤解!

薛蟠又跳了起來,喧嚷道:了不得,了不得!該罰,該罰!這席上又沒有寶貝,你怎麼念起寶貝來?蔣玉菡怔了,說道:「何曾有寶貝?」薛蟠道:「襲人可不是寶貝是什麼!你們不信,只問他。」說畢,指著寶玉。寶玉沒好意思起來,說:「薛大哥,你該罰多少?」馮紫英與蔣玉菡等不知原故,雲兒便告訴了出來。蔣玉菡忙起身陪罪。眾人都道:不知者不作罪。

薛蟠的大嘴巴將賈寶玉的房中人名字在朋友聚會中說出來。作為賈寶玉房中人,襲人之名薛蟠能知道,足以證明是第一等人。上流社會通房丫頭是慣例,以蔣玉菡的經歷,只要一聽襲人是賈寶玉的房中人,必然明白襲人與賈寶玉的關係。蔣玉菡起身賠罪,也是他的酒底「花氣襲人知驟暖」無意中唐突了賈寶玉的「寶貝」!

八十回結束前襲人還在賈寶玉身邊,根據襲人的判詞,她在八十回後一定嫁給了蔣玉菡。通行本《紅樓夢》是這麼寫得:

…那夜原是哭著不肯俯就的,那姑爺卻極柔情曲意地承順。到了第二天開箱,這姑爺看見一條猩紅汗巾,方知是寶玉的丫頭。原來當初只知是賈母的侍兒,益想不到是襲人。此時蔣玉菡念著寶玉待他的舊情,倒覺滿心惶愧,更加周旋,又故意將寶玉所換那條松花的綠汗巾拿出來。襲人看了,方知這姓蔣的原來就是蔣玉菡,始信姻緣前定。襲人才將心事說出,蔣玉菡也深為嘆息敬服,

八十回後情節人物性格薄弱了很多,真正成了紙片人。其實關於襲人嫁給蔣玉菡,脂硯齋留下批語,襲人出嫁時,賈寶玉還在家。

【庚辰雙行夾批:閑閑一段兒女口舌,卻寫麝月一人。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雖不及襲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為人也。故襲人出嫁後雲「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可見襲人雖去實未去也…】

襲人嫁給蔣玉菡時,賈寶玉在家,無疑是賈寶玉牽的線。有人說朋友妻不可戲,蔣玉菡為什麼要娶襲人?這個觀點太極端了。

第一,襲人不是賈寶玉的妻,也不是賈寶玉的妾。她之前在賈母房中是賈母的丫頭。哪怕照顧賈寶玉,也在賈母名下,拿著一兩銀子的月錢。王夫人看好襲人,將襲人劃到王夫人名下,給她二兩銀子,屬於王夫人的人。襲人從來不是賈寶玉房中丫頭。她就算與賈寶玉有通房之實。可通房丫頭還是丫頭,可以通買賣,也可以不納房放出去婚配。

賈家崩潰邊緣,養不起那麼多人,襲人不可能再給賈寶玉做妾,出嫁是最好的選擇。賈寶玉作主將她嫁給蔣玉菡就是互相成就好姻緣。不然以蔣玉菡的出身,娶不到好老婆!

第二,蔣玉菡是伶人下九流,社會地位非常低。雖說有一定積蓄,可社會地位比丫頭出身的襲人不如。襲人不是賈家家奴,本是買的好人家女兒。只要拿回賣身契,襲人就是自由身,出身遠高於蔣玉菡。

王熙鳳曾說:「殊不知別說庶出,便是我們的丫頭,比人家的小姐還強呢。」

襲人綜合素質比普通富貴人家的小姐強,何況還有積蓄,賈家對不起襲人,再窮也會給一份不錯的嫁妝。以她受的教育、見識許配蔣玉菡不但不低就,還是蔣玉菡高攀了!

古語說「禮不下庶人」。蔣玉菡的社會地位決定清白人家女兒不會嫁他,要麼娶個社會底層粗鄙女子,要麼就在同行找個女伶人成親。那樣生了後代還是下九流,生生世世拋不掉戲子的出身。娶了襲人,不說襲人性格有多好,只說可以提升蔣玉菡的身份,後期蔣玉菡有錢轉個行,輕而易舉。

後面畫著一簇鮮花,一牀破席。也有幾句言詞,寫道是: 枉自溫柔和順, 空雲似桂如蘭。 堪嘆優伶有福, 誰知公子無緣。

判詞中鮮花破席指出花襲人。但花是花襲人,席也通戲,指蔣玉菡。花襲人是鮮花,破席既指襲人非完璧之身,也指蔣玉菡「破戲」!蔣玉菡私逃忠順王府被找到後怎麼樣,八十回前沒有交待。「破戲」指出蔣玉菡很可能被迫害再也不能唱戲了。那時候他和襲人誰也不用嫌棄誰,都是天涯淪落人,兩人又都是好性格,正是天造地設一對。曹雪芹說:堪羨優伶有福,就指出二人的餘生應該很幸福!也算紅樓遺恨留一線幸運,您覺得呢?

【文/君箋雅侃紅樓】

歡迎關註: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紅樓故事!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蔣玉菡娶襲人的情節,是在通行本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中後四十回裏的故事。由於這部分已經不是作者的本來手筆,所以也無法從這部分情節得知原著細節,比如蔣玉菡是否真的知道襲人和寶玉的關係,知道之後又是否那麼心甘情願地就娶了襲人。

不過根據襲人在第五回的判詞,一般都認為襲人最後是嫁給了蔣玉菡。「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既然用上了「有福」,那應該可以認為婚後襲人和蔣玉菡過得還不錯,也應該可以推想蔣玉菡並沒嫌棄襲人。

為什麼會這樣?我想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客觀上來說,蔣玉菡身為「戲子」,本身就處在社會底層,就身份來說,並不會比身為丫鬟的襲人高到哪裡去。襲人還是大戶人家的丫鬟,還是丫鬟當中拔尖的人物,如果硬要比較,應該是襲人比蔣玉菡的社會地位還略高些。蔣玉菡娶襲人,某種意義上也算「高攀」了。在這種情形下,蔣玉菡自然是沒什麼資格去嫌棄襲人的。

從主觀上說,假使蔣玉菡知道了襲人和寶玉的關係,蔣玉菡應該也不會嫌棄,相反還是會珍惜愛護襲人的。

蔣玉菡是什麼人?舊時「名伶」一個。這樣的人,可以推想一般是走南闖北見慣百樣人生的,自己也應該為了生計,沒少受別人的欺凌和白眼。賈寶玉是什麼人?身嬌肉貴的豪門貴公子一個。 別人或許會為了獵奇與伶人交往,但寶玉對待這些社會中的底層人士卻往往是拿出真心相交的。見多識廣的蔣玉菡,不可能看不出這其中的分別,不可能不知道寶玉的真心有多可貴。

蔣玉菡的性子,顯然又和柳湘蓮那種衝動型完全不同,應該是比較溫柔和順的。他和寶玉可以混到交換汗巾的份上,可以讓寶玉為了他而捱打,還依然嘴硬地告訴林黛玉「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可以想見他和寶玉的脾性也是比較相投的。某種程度上,應該也算是彼此的知音。

所以,當賈府落難,襲人來到蔣玉菡身邊,如果得知襲人是寶玉重視的枕邊人,以蔣玉菡那種溫柔多情的「戲子」性格,應該只會感嘆命運的神奇,讓他能夠有機會用這種特別的方式報答寶玉的知遇之恩,而不是斤斤計較襲人並非完璧。

寶玉已然遠離塵緣,如世外神仙渺去無蹤。蔣玉菡唯有替他照顧他身邊的人,才能寄託對故人的感恩與思念。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在戲文和生存中瞭解了人生真諦的蔣玉菡,當然不會拘泥於那些世俗的條條框框。如果他不是同樣重情重義的性情中人,寶玉又怎麼會傾心與他相交呢?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那些封建社會的「禮」,不是每個人都能講得起的。所謂「禮不下庶人」,所以這些禮,大多是要求有家世有身份的人家,底層百姓是講不起這些的。

蔣玉菡是個伶人,過去是下三濫的戲子,屬賤籍身份。而且,戲子的身份,應該比奴籍身份的襲人還要低賤。

從蔣玉菡自己來說,無論是從身份還是身子,都不清白,怎還有資格要求妻子是從一而終之人呢!

蔣玉菡與襲人,這二人身份差不多,襲人並不比他更低賤,且他既肯娶襲人,自然就不會嫌棄於她。

襲人是一個被買賣的奴才,即便當時社會再封建,也不會要求一個奴籍身份的襲人,去守大家之禮,蔣玉菡就更不會了。

何況,這蔣玉菡是出入王府世家慣了的,怎會不知這點子大家壼奧呢?


蔣玉菡娶襲人時雖有房有地有鋪面,但他戲子的身份永遠擺在那兒,一般人家的女兒不會嫁他。

襲人雖和寶玉有雲雨之實,卻無侍妾通房之名分。賈璉婚前的房裡人有名有分都被鳳姐打發嫁人,李紈也是把賈珠侍妾打發了。所謂規矩禮數,一般是士大夫官宦人家豪門旺族的規矩禮數。小門小戶的貧寒百姓,生存是頭等大事,娶妻生子很是不易,哪裡還有挑三揀四的說道。襲人雖為寶玉服務,卻是賈母名下丫頭,外嫁合情合理,更有一句俗話叫: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玉。蔣玉菡能娶上襲人算是燒高香攀高枝。

襲人之前因寶玉和戲子互換汗巾換打就聽聞蔣玉菡大名,而且那蔣的汗巾也是襲人收著,蔣得的卻是襲人的,冥冥之中寶玉其實做了一回月老。蔣玉菡喫酒聯詩道出襲人二字被薛蟠戲弄,也在潛意識裡認識襲人。他二人最終成為夫妻,有著同是天下淪落人的感受,也有惺惺相惜的味道。他倆做貧賤夫妻,過田園生活,我覺得這纔是真正的幸福。


蔣玉菡知道襲人是寶玉的大丫頭,沒有表現出其他,反而對她很好,這在古代社會裡是很難理解的,本來要求女子從一而終的,為啥蔣玉菡不在乎呢?

襲人嫁給蔣玉菡,是續本中寫到的,我個人認為這是寫的非常好的一部分,因為對兩人的情感,前文多個地方有描述,也就是說兩個人的情感底線,是一開始就鋪好的,比如第五回說襲人和蔣玉菡緣分的判詞: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就是說襲人是一個很好的姑娘,可惜寶玉沒有福氣,沒有和她從一而終,最終襲人將會和一個優伶在一起。而這個優伶是誰呢?

和襲人緣分最深的,不是別人,是蔣玉菡。

有人會疑問,兩人本來沒有見過面的,為啥說兩個人的緣分很深,這裡我們要說說寶玉的作用,雖然和寶玉第一個發生關係的是襲人,和寶玉關係也很好的男性,是蔣玉菡。而寶玉和蔣玉菡第一次見面互換的汗巾子,雖然表面上是寶玉和蔣玉菡在換,其實是寶玉中間做了一個二傳手,和北靜王一起,給蔣玉菡和襲人做了一個媒,襲人的汗巾子,通過寶玉給了蔣玉菡,而蔣玉菡的汗巾子通過寶玉,給了襲人,就像是月老的紅線一樣,很早就二人聯繫在一起。

再來,就是寶玉和蔣玉菡在喝酒時,蔣玉菡行的酒令是「花氣襲人知晝暖」,無意間說到了襲人的名字,被薛蟠逮住不放,糾纏半天,蔣玉菡還為此向寶玉道歉。其實就是在說兩人的緣分。

如果說襲人不是完璧之身,其實蔣玉菡來講,他雖然後面有了自己的家宅,可是在當時的社會裡,三教九流的階層分類還是蠻厲害的,可以將,蔣玉菡是一個身份很低微的人,也是被王公貴族包養的小戲子,所以他的身份地位導致他很大以後才結婚,這都是有影響的。、

而襲人後來在寶玉出家後,在當時的婚配年齡看,也是大齡女青年了,如此二人在一起,也算是一種善終了。在某一種程度上看,兩人的結合,是對寶玉生命的延續。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馮紫英家宴上,賈寶玉和馮紫英、薛蟠、蔣玉菡和錦香院的雲兒行酒令。蔣玉菡說了一句「花氣襲人知晝暖」。被薛蟠囔囔道:該罰酒,你怎麼把寶貝說出來了!經過雲兒解釋,蔣玉菡和馮紫英才知道「襲人」是怎麼一個來歷。

這一段,有著那麼一種香艷曖昧的氣氛。大傢伙兒都懂,寶玉丫鬟眾多,襲人當然不是寶玉一個普通的丫鬟,而是和寶玉關係相當的不一般。豪門公子大家都差不多,點破不說破。蔣玉菡連忙起身賠罪,眾人說「不知者不為罪」。這事就算過去了。

事情是過去了,但襲人的名字算是被大家記牢了,更為有意思的是,這時襲人就是個丫頭,只是偷著和寶玉有過雲雨之事,這點閨房祕事竟然流出了賈府,連妓院的雲兒都知道,這下子連馮紫英和蔣玉菡都知道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脂硯齋在第二十八回回末有總評寫道:

茜香羅、紅麝串寫於一回,琪官雖系優人,後回與襲人供奉玉兄、寶卿得同終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從脂硯齋批語得知,襲人後來是嫁與了蔣玉菡,而且在賈府敗落後,夫妻倆還供養了寶玉寶釵一段時日。對蔣玉菡襲人兩個人的舉動,脂硯齋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說他們很仁義,「得同始終」。

問題來了,蔣玉菡早就知道襲人和寶玉的關係不一般,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貞操極為苛刻,對一女侍二夫的行為幾乎是零寬容,那麼他為什麼還願意娶襲人呢?

屏山分析,或許有三個因素讓蔣玉菡沒有計較襲人的過往。

第一:蔣玉菡和賈寶玉的友誼超出了正常範圍

三條證據:

1、二人第一次相見就互換了汗巾子,也就是系內褲的褲腰帶。

2、沒有用多久,寶玉就幫助蔣玉菡逃出忠順王府,惹來了忠順府到榮國府來要人。

尤其是長史官的一番話將寶玉的隱祕之事都說了出來,寶玉一聽是轟去魂魄,目瞪口呆,心想他既然連這樣機密事都知道了,大約別的瞞他不過。於是隻好招了供。這裡證明瞭他和蔣玉菡關係不一般,否則他沒必要這麼心虛。

3、寶玉捱打後,半睡半夢間,蔣玉菡向他走來哭訴忠順王府拿他之事。

這是親密之人才有的表現。

寶玉和蔣玉菡的這種關係,面對寶玉的女人,以蔣玉菡的人品,他收留襲人再正常不過了。

第二:蔣玉菡處於社會最為鄙視的階層

蔣玉菡雖說是忠順親王眼前的紅人,但他是優伶,和榮國府唱戲的十二官性質一樣,這十二個女孩子是為貴妃元春服務的。雖說他們服務的對象很高貴,可是他們的身份卻是極其低賤的,有多低賤,在清代雍正之前,像這些戲子和妓女等都屬於賤籍。

主流社會,沒有人把他們當人看。他們可以積累財富,但論社會地位,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襲人不同,首先襲人不是賈府的家生奴才,她是被賣到賈府的,因為後來得到王夫人的信任和承諾,對於襲人,王夫人是懷有一份責任的,在賈府敗落之際,她還襲人一個自由身是有極大的可能的。

賈府的家生奴才,是奴籍,是主人的財,儘管這些人如此的低賤,但也高於戲子。

而襲人,她是屬於平民階層的,襲人和蔣玉菡相比,論在社會上被認可,襲人要高得多。在這樣的身份差異下,蔣玉菡也沒有什麼資格嫌棄襲人。

第三:蔣玉菡的價值觀比較接近寶玉和北靜王

《紅樓夢》是一部褒揚女性、貶低男性的作品,小說裏的壞女人很少,同樣,好男人也沒有幾個,而蔣玉菡,很明顯是曹雪芹很喜歡的一個男性形象,儘管在那個社會戲子的社會地位極低,曹雪芹筆下的戲子,絕大多數都有著豐富而正常的人格追求,我們讀者讀起來,絲毫沒有感覺到他們身份的低下,這一點,貴族出身的曹雪芹是很了不起的。

蔣玉菡與北靜王和賈寶玉交好,好到了共用一條褲腰帶的地步,證明無論是北靜王還是賈寶玉,他們認為蔣玉菡是他們志同道合的朋友,根本不在乎他賤籍的身份,而忠順親王是拿他當孿寵的,這種價值觀的差異是蔣玉菡逃出忠順府,到紫檀堡藏身的根本原因。

既然和寶玉志同道合,也就是說,蔣玉菡和寶玉是同一類人,賈寶玉對女性態度,估計也是蔣玉菡對女性的態度,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尊重女性的,並不唯貞操論。

蔣玉菡能接受襲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襲人的判詞說明襲人嫁給了蔣玉菡

第5回,太虛幻境襲人判詞:「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這首判詞說,襲人性情溫柔,照顧賈寶玉無微不至,最後她卻嫁給了蔣玉菡。蔣玉菡是演員,當時叫做優伶,這是對演員的蔑視性的稱呼。

第28回蔣玉菡說的酒令暗示的襲人命運和結局

蔣玉菡酒令:「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這是暗示了襲人的命運,將來賈寶玉流亡在外,她無依無靠了。「女兒喜,燈花並頭結雙蕊。女兒樂,夫唱婦隨真和合。」這就預示著襲人要嫁給蔣玉菡,而且婚後兩人非常和諧。最後蔣玉菡拿起了一朵木樨,他念了一句陸遊的詩句,「花氣襲人知晝暖」,這個詩句來自於陸遊的《村居書喜》,前四句: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氣襲人知晝暖,鵲聲穿樹喜新晴。

越是無意中念出,越說明蔣玉菡和襲人的緣分,蔣玉菡纔是襲人託付終身的人。

席間寶玉出席解手,蔣玉菡出來賠不是。因無意念出襲人名字,顯得唐突佳人。賈寶玉一看他嫵媚溫柔,心中十分留戀。

這裡,曹雪芹還寫了一個伏筆,就是蔣玉菡講自己的茜香羅的汗巾子,與寶玉的松花汗巾作了交換,而這條松花汗巾本是襲人的,回家後,襲人抱怨寶玉不該把自己的東西送人,寶玉就哄襲人,把蔣玉菡的這條偷偷圍在襲人腰裡。等著寶玉出去,襲人就解下來,扔在一個空箱子裏。

這是一個伏筆,八十回後曹雪芹如何處理這條汗巾子,我們看不到了,以曹雪芹善於伏線的筆觸,一定會有很好看的文字,使蔣玉菡和襲人因汗巾子聚首、成婚。

蔣玉菡會嫌棄襲人嗎?

我認為蔣玉菡不會嫌棄襲人。他會認為這是前世註定的緣分。

1.蔣玉菡無父母,自己做主娶妻

在古代戲子地位很低,好人家的兒女沒有學戲的。以大觀園戲班十二個女孩子來說,都是賈府買來的。後來賈府解散戲班,王夫人想把這些女孩子送回本家,她們中絕大多數不想走,或者說已無父母,或者說回去怕被父母再轉賣,最後芳官寧願出家也不回見老家。

蔣玉菡成為戲子,說明家中或者窮困,不得已把他賣入戲班,或者父母雙亡,自己為討生路才走了學戲這條路。

沒有了父母親人的管束,蔣玉菡婚姻可以自己做主。襲人就少了討公婆嫌棄這一關。

2.襲人作為怡紅院首席丫頭,地位較高。

襲人作為怡紅院首席丫頭,漂亮自不待說,其在賈府多年,受到很好的教養和薰陶,舉手投足實比一般人家人家的小姐還強。蔣玉菡娶到襲人不虧。

3.蔣玉菡走南闖北,作為優伶,被王爺等「包養」,不會在乎名節二字。

最為一般男人,可能會在乎襲人是否已經和別人發生關係。襲人在寶玉屋裡多年,兩人關係薛蟠和雲兒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如果一般人肯定會在乎的。但蔣玉菡作為名伶,自己本身也曾被忠順王爺所包養,而且和北靜王爺關係也不一般。所以他對所謂的名節不會看重。

4.知道襲人是賈寶玉的丫頭,不僅不惱,反而會喜,以照顧故人之人而自豪。

蔣玉菡和賈寶玉惺惺相惜,引為知己。賈寶玉落難,襲人才不得不離開賈寶玉另嫁他人。作為賈寶玉的好朋友,蔣玉菡遇到襲人,娶襲人,代替賈寶玉照顧襲人,會很欣慰。


不好意思,不請自來。

首先,題主提到的「從一而終」云云,是那些閑得蛋疼的文人騷客們想出了的無聊噱頭和統治者們為了通知需要而制定的一個道德標準而已。實際上,完完全全就是一句空話。

古代講究「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說白了,「道義禮法」不過是貴族要求庶民要做到和要遵守的,至於貴族們做不做的到或者尊不遵守,就看他們的自覺性和當時的政治環境了。

其次,在封建社會裡,女人無論出身貴賤都是沒有地位的,她們的命運往往掌握在父母和家族長輩手裡而成為減輕家庭負擔的希望或者政治聯姻,利益聯姻的工具。

換句話說,在「處女情結」這個問題上,今人比古人更甚。

反面的歷史名人很多很多,比如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四大美女(王昭君勉強也算),隋煬帝的蕭皇后,武則天和太平公主母女,李清照,孝莊皇后等等。

根據劉心武先生的《揭祕紅樓夢》的說法,《紅樓夢》裏也有一個例子,那就是賈元春。按照劉心武先生的說法:賈元春原來是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皙的「王妃」,乾隆在平息了「弘皙逆案」之後,賈元春被二次分配到了乾隆的後宮,成了乾隆皇帝的「皇妃」。

所以說,古人沒那麼多講究,什麼弟娶其嫂,喪偶再嫁,甚至父死子繼都不新鮮。而《列女傳》之類的那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再次,襲人是個「大丫頭」,但「大丫頭」也是「丫頭」,既沒有自由也沒有自主生死權。說白了和一件「東西」沒什麼兩樣。服侍自己的主子這種事連「潛規則」都算不上,根本就是默認的規矩。她們還指望著靠給主子生個一男半女的翻身呢,比如趙姨娘就是。作為「伶人」的蔣玉涵肯定是知道的。

可蔣玉涵的情況呢?伶人就是戲子,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供人玩樂的一類人,他的情況並不比襲人好,或者說比襲人更差。至於有的方面嘛,請參考薛蟠和柳湘蓮。。。。

換句話說,蔣玉涵想不想娶的前提是要看襲人願不願意嫁。

至於什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之類的是說給那些大家閨秀們聽的,因為她們「奇貨可居」。「從一而終」之類的是糊弄百姓的。至於「處女情結」則是古代大男子主義的體現。

歷史上的古人並沒那麼多講究,何況是在小說裏。只要作者願意,把薛寶釵嫁給蔣玉涵都行。王熙鳳的女兒巧姐最後不就嫁給劉姥姥的孫子板兒了嘛。


那有什麼奇怪的,過去的妓女還有很多從良的呢!

從一而終這種封建禮教束縛,也是從開始有就開始有反抗的,不同的是過去的反抗終被扼殺。

名妓杜十孃的故事聽說過吧!做妓女並不是她本心,那是命運的安排,她相遇李甲,以為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一心一意的跟著愛人走,卻不料被賣掉,最後怒沉百寶箱跳江而亡,令後人唏噓感嘆。

襲人被賣進賈府也是身不由己,和寶玉的苟且也是因身份環境和依附寶玉之心決定的。後來因賈府事變,襲人相遇蔣玉函,因紅汗巾的前緣,蔣玉函收了襲人,也算是替寶玉照顧了她吧!

人和人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觀,熱愛生活,善待他人,活在當下就是最好最美的選擇!


《紅樓夢》的偉大之處: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現大眼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小說,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峯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的偉大之處是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現大眼。這樣說有人會不太同意,沒關係,要用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人性常識等證據來說明一下。

先看看《紅樓夢》書裏自己帶的100條歷史常識:

門前蹲著兩個大石獅子,寧國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寧國府正面是五個東西走向的大門,這說的是中國大地上獨一無二說的北京天安門。「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滿人專用詞語,明朝時期,太監稱為「廠臣」、「內臣」,大臣統統自稱為「臣」,並無奴才稱謂。到了清朝,皇宮內的太監、侍女便自稱奴才。賈寶玉的賈家大院天天張口主子,閉口奴才,這在大清朝的中國大地上只有一家,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宮。

賈寶玉家大院有穿龍綉裝的人物出現,封建社會規定綉龍服是皇家專用服飾,是皇帝和皇子纔可以穿的。賈寶玉家過年祭祖裏的描寫:抱廈前上面懸著只有皇帝家才能掛的九龍金匾。賈寶玉家大院滿院子跑太醫,太醫是幹啥工作的?學過歷史和會查字典的同學都知道。滿院子跑太醫的地方除了皇宮就是太醫院。賈寶玉家大院到處都是進貢的用品,就連過年放的煙火也是各處進貢的。進貢:指封建時代藩屬對宗主國或臣民對君主呈獻禮品。給皇帝送東西稱為進貢,皇帝給別人東西叫賞賜。

這些歷史常識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測和推理思考,歷史常識都不知道的紅學家應該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再看看漢語文學常識:

歷史記載曹寅號「雪樵」, 胡周先生說曹寅有個孫子號「雪芹」,當然曹寅家族的家譜裏找不到曹雪芹這個人。按胡周先生說法就是一個號:雪樵,一個號:雪芹,爺倆成哥倆。《紅樓夢》書裏說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親賈敏告訴廣大讀者,中華民族是百善孝為先的民族,中國封建社會歷來有為尊者名諱的傳統,在封建社會如果遇到與長輩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讀音的字,要迴避或加以變通,所謂耳可聞,口不能道也。結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剛說完,紅學家就讓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臉,曹雪芹對其爺爺曹寅的名諱從來不避開,《紅樓夢》書裏多次出現「寅」字。紅學家這就是說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無孝順可言。還裝模作樣在書裏告訴林黛玉要知道為尊者名諱的傳統。

說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說曹雪芹是曹寅孫子的紅學家竟然沒了人性常識:

紅學家說《紅樓夢》是以曹雪芹家為背景原型寫成的小說,曹雪芹就是賈寶玉。結果悲催了。老僕焦大的嘴罵起人來可以說是很黑的,因為他用漢語言中兇狠,惡毒的話在罵人: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這是當著賈寶玉和王熙鳳及很多族人的面罵的。紅學家讓曹雪芹自己寫書自己去撿罵,不要臉的極端表現,紅學家看來是不要臉習慣了!

《紅樓夢》書裏最狠毒的是柳湘蓮的跌足罵:「這事不好,斷乎做不得了。你們東府裏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幹凈。歷史有這樣喪心病狂的給自己家族臉上貼罵的的嗎?不學有術紅學家得多麼恨曹雪芹啊!竟然讓曹雪芹老先生毫無人性的找人用最惡毒和無恥的話罵曹氏家族,最後還讓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寫出來,告訴廣大讀者罵的有道理。中華文人的精神分裂到這樣的程度了嗎?善良的中國人沒人會相信的。這是不學有術紅學家沒有人性的陰謀詭計。不學有術紅學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歡看《紅樓夢》的善良讀者的智慧。

一些所謂文化名人研究號稱百科全書的《紅樓夢》,這些沒有中國歷史常識,漢語言文學常識,人性常識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窩頭翻個現大眼!《紅樓夢》的讀者都是上過學,念過書的,對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人性常識都是知道的,這些沒常識的紅學家騙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