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績公佈後,“學霸班”、“考研班”等字眼屢見報端。近日濰坊一高校又傳來“喜訊”,全班29人,23人考研,20人考研成功,考研率高達80%,成功率高達87%,成爲了媒體眼中名副其實的“學霸班”。這所大學是位於濰坊壽光的濰坊科技學院,該班級是2015級園藝1班。

作爲一所民辦高校的畢業生,能夠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河南大學等“雙一流”高校錄取爲研究生,的確值得欣慰。但值得欣慰的背後,也有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爲何會有如此高的考研率?難道除了考研,真的就沒有其他出路了嗎?

根據教育部公佈的相關數據,2019年考研報名人數爲290萬人,創歷史新高。如此大規模的考研人數背後,反映出的可能是800多萬畢業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就業難!

隨着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已經不再稀缺,以前500多分才能取得的大學生頭銜,如今只需要200來分就可以獲得,在有些省份甚至不需要200分。大學生門檻的降低,導致了大學生頭銜的貶值,而這又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就業難(當然就業難也是相對的,有了大學生的頭銜,大家都不想從事基層工作,都想找一份高大上的工作,但高大上的工作卻很有限)。

既然就業難,就只能通過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學歷,來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所以在很多大學,特別是三流大學,專科生就只能升本,本科生就只能考研。而這種命運,從他們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而且老師也不斷給他們吹風,所以纔有了所謂的“學霸班”“考研神校”“考研基地”等稱呼。

大學生只能通過升學才能找到出路的高校,可以說是一所好大學嗎?大學生和高校真的會以此爲榮嗎?前幾年央視報道了具有“考研神校”“考研基地”之稱的曲阜師範大學和信陽師範學院,報道的重點本來是這兩所大學的高考研率,按理說並非壞事,卻遭到了校友們的反對。

在很多人眼裏,高考研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校的就業一般。而且經過報道後,很多高校在招收研究生時,也會對這些“考研神校”的畢業生有一定的偏見,反而會增加他們考研的難度。

考研是大學生畢業去向的其中一個渠道,假如考研變成了唯一渠道,我覺得並非是好事。對大學生如此,對高校也是如此。你覺得呢?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