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你的邀請來回答你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太籠統,就跟人一樣,怎麼樣做好疾病預防,怎麼回答,多跑步,多運動,注意飲食,這個回答跟沒回答是一個效果。實際上我們在小龍蝦養殖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疾病有十四種,每種預防和注意事項都是不同的,今天給你簡單的介紹一下軟殼病怎麼預防。

鈣的攝取不足,陽光的光照不夠會降低鈣質的轉化,PH值偏低,不在五到八之間,以及淤泥過多等等,都會造成小龍蝦得軟殼病。

針對以上幾點的發病原因,我們進行針對性的處理。第一加大飼料中鈣的含量,可以在飼料裡面加入貝殼粉或者魚骨粉等。第二就是加大龍蝦養殖池塘的採光面。第三,當PH值偏低的時候,可以用生石灰進行調節,使PH值盡量維持在5到8之間。第三,在冬季的時候,進行池塘的淤泥清理工作,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進行殺毒、曬塘操作。

治療:(1)20到30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2)用魚骨粉拌新鮮豆渣或其他餌料投喂,每天1次,使用一周左右。

因篇幅現在,難免有未盡之處,歡迎關注作者,了解更多關於龍蝦養殖。


小龍蝦對生態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如果是野外環境中的小龍蝦,得病的幾率較低。但是,對於人工養殖的小龍蝦來說,由於水體管理、技術管理、苗種等各種原因,小龍蝦還是會得病,甚至會導致養殖戶損失慘重。

對於水產養殖來說,因為養殖離不開水,這就給疾病治療帶來巨大困難,而不像陸生養殖動物一樣,可以針對個體進行治療。所以,我們直強調「預防為主」。我就簡要談談預防措施:

第一,徹底清塘消毒,這是水產養殖都不應該省略的步驟。池塘是小龍蝦生存的「家」,如果不殺滅其中的病原體,就可能會讓小龍蝦感染疾病。清塘消毒可每畝用生石灰50kg化水潑灑。

第二,嚴格消毒。一是龍蝦苗種下塘前用食鹽水消毒;二是平時管理期間定期對水體消毒,可用各萬分之四的食鹽、小蘇打合劑;三是定期對網具、用到的桶等漁具消毒、暴晒;四是投喂活餌,如:螺螄、蚌肉、雜魚等,都要用食鹽水浸泡消毒。

第三,挑選優質健康苗種,能提高成活率,降低患病風險。

第四,種好水草,管好水草。要想養好蝦 ,就要養好草。水草不是栽上就行,還要定期梳理打撈,修剪過長、瘋長水草,打撈枯死水草。過猶不及,水草如果失去控制,或者死亡多,會影響水質,搶佔空間,藏匿病原體。

第五,水質水位管理。平時少用化學藥品,多用生物製劑,有利於形成有益菌群。根據季節和龍蝦習性調節水位,做到春秋淺,夏冬深。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分享更多經驗。


小龍蝦疾病防治遵循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的原則,要從苗種源頭抓起,日常管理需結合養殖實際情況早做預防。主要注意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苗種選擇;

選擇沒有病發源的塘口苗,盡量減少或不放野生苗種。肢體受傷的不放、脫水時間長的不放、不同塘口的不混養以及不同規格蝦苗不混養,放苗前用濃度2%的高猛酸鉀水溶液或濃度3-5%的食鹽水進行消毒5分鐘。

蝦苗投放前的消毒工作

2. 消毒工作;放苗前對養殖塘口認真做好清塘、解毒和消毒工作。調節好水質、栽種好水草後再投放蝦苗。

3. 餌料投喂;應依據苗種投放量嚴格依據餌料係數(3-6%),定質、定量、定時以及定點投喂新鮮優質餌料。需注意以下易導致小龍蝦發病的狀況:

(1)投喂霉變、不清潔飼料;

(2)不科學地投餵過量飼料;

(3)底改或水質調節不及時,造成餌料殘留過多腐爛發酵,細菌、病毒繁衍。

小龍蝦飼料定量、定時、定點投喂

4. 高溫、陰雨天氣管理;

高溫季節需及時清除養殖池的多餘水草,適當提高水位並定期進行消毒、底改,防止水草高溫死亡或腐爛發酵引發病毒、細菌。尤其是對於養殖3年以上的老塘口,一定要定期消毒、底改,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進行清淤(淤泥控制在10厘米以內)。陰雨天氣時,需多巡塘,依據龍蝦上岸情況潑灑增氧劑(有增氧設備的塘口開啟增氧機)以防缺氧造成龍蝦死亡。

5. 養殖密度合理控制;每畝放養密度不要超過100斤/畝。

6. 水質管理;杜絕使用任何形式的廢水,堅持定期換水,使用生石灰或碘製劑消毒,並使用生物菌種調節水體微生物種群,達到分解腐敗物質的作用。

噴洒生物製劑調節水質

7. 水溫控制;

最適宜小龍蝦生長的溫度環境為20-32℃。如水溫突變,將造成小龍蝦強烈的機體應激反應,由此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髮病。夏季暴雨時節,應提前降低養殖池水位,提前潑灑龍蝦抗應激製劑,減少水溫變化導致的應激反應。

好的水質是龍蝦大豐收的有力保障

小龍蝦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法。下面針對小龍蝦常見疾病治理給出一些解決的方法:

1. 軟殼病;

病因:體內缺鈣,另外光照不足、pH值長期偏低,池底淤泥過厚、蝦苗密度過大、長期投喂單一餌料也可導致本病。

癥狀:蝦殼軟薄、體色不紅、活動力差、覓食不旺、生長緩慢、協調能力差。

預防:(1)冬季清淤;(2)用生石灰清塘,放苗後每20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潑灑;(3)控制放養密度;(4)投餌多樣化,適當增加含鈣餌料。

治療:(1)20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20斤/畝);(2)用魚骨粉拌新鮮豆渣或其他餌料投喂,每天1次,連用7-10天以上。(3)用抗應激硬殼王潑灑,隔三天潑一次,直至變好為止。

2. 黑鰓病;

病因:蝦鰓受真菌感染所致。

癥狀:鰓部由肉色變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變黑,鰓組織萎縮壞死。患病的幼蝦活動無力,多數在池底緩慢爬行,停食。患病的成蝦常浮出水面或依附水草露出水外,不進洞穴,行動緩慢,最後因呼吸困難而死。

預防:(1)更換池水,及時清除殘餌和池內腐敗物;(2)用25毫克/升生石灰,定期消毒水體;(3)經常投喂青綠飼料。

治療:(1)漂白粉100g/畝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3天;(2)每千克飼料拌1克土霉素投喂,每天1次,連喂3天;(3)碘:50ml/畝全池潑灑,隔天1次,連用2次,然後改底一次(底改專家);(4)0.1毫克/升強氯精全池潑灑1次;(5)0.3毫克/升二氧化氯全池潑灑1次,並迅速換水。

3. 纖毛蟲病;

病因:由纖毛蟲寄生所致,主要寄生種類包括聚縮蟲、鐘形蟲、單縮蟲和累枝蟲等。

癥狀:體表、附肢、鰓上附著污物,蝦體表面覆蓋一層白色絮狀物,致使小龍蝦活動力減弱,食慾減退。

預防:(1)保持池水清新;(2)清除池內污物;(3)冬季清淤。

治療:(1)用硫酸銅、硫酸亞鐵(5:2)0.7毫克/升全池潑灑(70g/畝);(3)用30毫克/升甲醛溶液全池潑灑,16-24小時更換池水;(4)用20-3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潑灑,連用3次,使池水透明度提高到40厘米以上;(5)用甲殼凈等藥物按說明書使用。

4. 蛻殼不遂;

病因:生長的水體缺乏某種元素。

癥狀:病蝦在其頭胸部與腹部交界處出現裂痕,全身發黑。

預防:(1)每15-20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20斤/畝);(2)每月用過磷酸鈣1-2毫克/升化水全池潑灑。

治療:(1)飼料中拌入1‰-2‰蛻殼素;(2)飼料中拌入骨粉、蛋殼粉等增加飼料中鈣質。

5. 泛池;

病因:主要是池水缺氧。

癥狀:池蝦在缺氧時,煩躁不安,到處亂竄,有時成群爬到岸邊草叢中不動,還有的爬上岸,如離開池水時間長了導致死亡。

防治:(1)冬閑期間,要及時清除過多淤泥,凍曬池底;(2)使用已經發酵的有機肥,控制水質過濃;(3)控制蝦种放養密度;(4)常加新水,保持池水清爽。

治療:(1)如發現蝦不安,應立即開動增氧機,加註新水,但不能直接沖入,最好是噴洒落入水面(或使用增氧劑200g/畝);(2)池水渾濁,每畝用明礬2-3千克化水全池潑灑;(3)每畝水深1米水體用石膏粉2-4千克,溶水後全池均勻潑灑;(4)每畝水深1米水體用5千克黃泥加水製成糊狀,全池均勻潑灑;(5)50毫克/升魚浮靈,溶水後全池潑灑;(6)每畝水深1米水體用生石灰和人尿各5千克,加水全池潑灑;(7)每畝水深1米水體用3-4毫克/升過氧化鈣,溶水後遍灑全池;(8)每畝水深1米水體用3毫升雙氧水,當池水缺氧,打開雙氧水瓶口放到池水中,讓其自動溢出增氧。

6. 出血病;

病因:由產氣單胞菌引起。

癥狀:病蝦體表布滿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點,特別是附肢和腹部較為明顯,肛門紅腫,不久死亡。

預防:(1)保持水體清新,維持正常水色和透明度;(2)冬季清淤;(3)平時注意消毒。

治療:(1)發現病蝦及時隔離,每畝每米水體用25-30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2)每畝每米水體用750克煙葉,用溫水浸泡5-8小時後全池潑灑,同時每千克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0.8克(本品含原料粉10%),連喂3-5天;(3)樂譜優碘50ml/畝,全池潑灑。

7. 凍傷病;

病因:在水溫低於4℃時,蝦將會凍傷。

癥狀:龍蝦凍傷時,頭胸甲明顯腫大,腹部肌肉出現白斑,隨著病情加重,白斑也由小而大,最後擴展到整個軀體。病蝦初呈休克狀態,平卧或側卧在潛水草叢裡。嚴重時,出現麻痹、僵直等癥狀,不久死亡。

防治:(1)早冬期,當水溫降到10℃以下,應加深水位(水位1米以上,有冰需要破冰);(2)在越冬期間,可在池中投有機肥或稻草,促使水底微生物發酵,提高水溫;(3)在秋冬季,注意多投含脂肪性餌料,如豆餅、花生餅、菜籽餅等。

歡迎關注頭條號:灣塘谷,專家為你解答更多龍蝦的相關內容。


做好小龍蝦病害預防需要注意的幾點:

一、缺氧問題

此階段龍蝦發病的一個很大的誘因是缺氧,所以建議天氣不好或者突變時多使用強氧化型底改。

二、營養問題

是導致體質差及龍蝦不能順利蛻殼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議龍蝦飼料中前期內服平衡營養集中蛻殼的營養,因龍蝦的蛻殼次數及頻率遠遠高於河蟹,需要經常性補鈣,定期潑灑活性鈣及維生素內服藥物促進蛻殼。

三、環境問題

引起龍蝦發病的主要影響因素。

1、水體穩定是預防發病的核心,龍蝦池塘水草多,早晚PH值變化較大,氣泡病發病率較高,後期易細菌感染。

2、長期PH值高,吃食差,導致龍蝦體質差,也是影響後期發病的因素。

3、陰雨天多,池塘底部易缺氧,致病菌繁殖速度快,所以建議定期使用生態消毒劑。

4、合理控制密度,降低風險,減少發病率。

有任何水產養殖問題的話可以直接在我們微信公眾號「愛小漁」提問,這是一個專門為水產養殖行業服務的水產問答平台,上面有很多水產養殖專家幫助大家解答疑惑


1、消毒與否

放養前,蝦池清整不徹底,腐殖質過多,使水質變壞,給病原體繁殖浸染創造了條件;放養時,蝦種體表沒有進行嚴格消毒;放養後沒有及時對蝦體和水體進行消毒。引種時未進行消毒,有可能把病原體帶入蝦池,在環境條件適合時,病原體迅速繁殖,部分體弱的蝦將容易患病。剛建的新蝦池,沒有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就放水養蝦,淡水小龍蝦可能不適應該水體而患病。

2、水溫

水溫突變,使淡水小龍蝦發生應激反應,抗逆力降低,不能適應者感染髮病,甚至死亡。

3、飼料

淡水小龍蝦喜吃新鮮飼料,如投喂不清潔或腐爛變質的餌料,或者盲目、過量投餌,再加之沒有定時排污,造成蝦池殘餌及糞便排泄物過多,腐爛發酵,引起水質惡化,給病原細菌創造繁衍條件,導致淡水小龍蝦發病。

4、帶病菌

購買種蝦時,將傷殘蝦或帶有病原細菌的患病蝦一起購回。如沒有進行體外藥物消毒就入池飼養,經一段時間後,隨著池水惡化,可能要引起蝦病發生。

5、種蝦規格

種蝦規格不整齊,又因池塘本身放養密度過大,再加之投飼不足,會造成大小蝦相互鬥毆而致傷,為病原菌進入蝦體打開「缺口」。

6、酸鹼度

淡水小龍蝦在池塘飼養,適宜的PH在7~8之間,最高不能超過9,如PH低於4或高於9.5時,蝦就會死亡。一旦池水PH在5~6之間,龍蝦雖然不死,可是生長特別緩慢,同時還可能感染嗜酸卵甲藻而患打粉病。

二、淡水小龍蝦疾病預防措施

淡水小龍蝦疾病防治應本著「防重於治、防治相結合」的原則,貫徹「全面預防、積極治療」的方針。主要預防措施和方法有以下幾點:

1、容器的浸泡和消毒

①水泥池的處理:對剛修建的水泥池,使用前一定要經過認真洗凈,還須盛滿清水浸泡數天到一周,進行「退火」或「去鹼」。對長期不用的容器,在使用前均應用鹽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浸洗後才能使用。

②池塘處理:小龍蝦進池前每畝用生石灰75-150公斤對池塘進行徹底消毒。

2、加強飼養管理

小龍蝦生病,大多數是由於飼養管理不當而引起的。所以加強飼養管理,改善水質環境,做好「四定」的投飼技術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①定質:飼料新鮮清潔,不喂腐爛變質的飼料。

②定量:根據不同季節、氣候變化、龍蝦食慾反應和水質情況適量投餌。

③定時:投飼要有一定時間。

④定點:設置固定餌料台,觀察小龍蝦吃食,及時查看小龍蝦的攝食能力及有無病症,同時對食場進行定期消毒。

3、控制水質

養殖用水一定要杜絕和防止引用工廠廢水,使用無污染的清潔水源。定期換沖水,減少糞便和污物在水中腐敗分解,調節池水水質,保持水質清潔。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潑灑,或定期灑光合細菌,消除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保持池水的酸鹼度平衡和溶氧水平,使水體中的物質始終處於良性循環狀態,解決池水老化等問題。

4、做好藥物預防

①蝦體消毒:在淡水小龍蝦投放前,用3%~5%的食鹽水對蝦體浸洗5分鐘。

②工具消毒:日常用具,應經常曝晒和定期用高錳酸鉀或濃鹽開水浸泡消毒。尤其是接觸病蝦的用具,更要隔離消毒專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