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感觉假装有感觉,比有感觉假装没感觉难。」

f_14829877_1.jpg

等了两年,错过再错过,我终于看到这部电影了,却在看完之后觉得自己像是被重重打了一巴掌。「巴掌理论」是我认真看了几年电影后自己提出了一套说词啦:觉得一部电影最高的境界是看完后觉得自己被赏了一记耳光,随后又像被紧紧拥抱那样温暖释怀;其次是看完后大彻大悟,像被一巴掌打醒。《单身动物园》两者都不是,它比较像是我很开心说著自己的理想,却莫名其妙被素未谋面的人打了一巴掌,让自己有那么一瞬间觉得信仰好像崩溃了。希腊新锐导演尤格·蓝西莫多数作品都属于毁三观的风格,这部《单身动物园》前半端也是如此,到后三分之一时却开始让人感受到一点希望,最后又急转直下、挑衅地告诉你:「你他妈太天真了。」

电影里的世界观十分简明,就是单身男女必须被送到郊区酒店,并在45天内找到伴侣,否则会被变成自己指定的动物然后野放。没有太过庞大的社会架构或对形成背景多余的叙述,让这个荒诞的规则在故事中反而显得好像挺合理的,虽然也有看过的朋友说这是执政者失能造成的后果,但我认为这是过度解读了。在主要的世界观之下,还有一个违反这个世界法则的群体存在,从酒店逃进森林里的他们和酒店里的人完全相反,不允许男女之间的互动、不接受结交伴侣,所以几乎看不到成员有任何交流,当然,除了男女主角。两位角色让这两个不同场域、不同价值的群体牵起了关系,也让这两个镜像存在的共同点开始浮现。其实酒店和森林里的人虽然在行为模式上大相迳庭,却都害怕谎言、害怕背叛、渴望找到相似的伴侣;然而就在我以为故事的真谛是「真正需要陪伴和帮助却被阻止才更能遇见真爱」时,结局又完全颠覆了我在前面建构的信心。

8e956e229287d277-990x516.jpg

《单身动物园》怪异的氛围除了来自剧情本身,演员的功力也绝对功不可没。片中所有演员几乎都不带任何表情的表演让它变得独树一格,不是因为毫无情绪,而是因为那些情绪可以透过这些「毫无表情」来传达,尤其柯林法洛略带哀愁又纯情的脸,还有Lea浑然天成的厌世神情,在剧情和急促、诡谲却宁静的类似老恐怖片的古典小提琴配乐相辅相成下,撑起了整部电影。另外,片中有些桥段实在是让人看了坐立难安,例如酒店里一位男士被发现打手枪而受到的「吐司机烤手」惩罚,或是森林中逃亡者在夜里听著不和谐的电子音乐并用著诡异的姿势独自跳舞,也算是成就《单身动物园》特殊的格调。

The-Lobster-900x516.jpg

电影刚上映时因为太多事要处理,就没有进戏院看;第二次机会是当时交换学校附近办的露天影展,却又碍于书读不完而作罢;第三次已经是隔年(2017)在电影馆的影展,我因为太晚买票再次和它失之交臂。最后我自己租片看完了,那一晚我很不想接受自己竟然有点认同电影半开放式结局传达的价值观,而对于那个结局我的解读是「世界上好像没有真爱」。也许在那个世界里单身是有罪的,但最可怕的其实是没有追求真爱的机会和本钱吧。辗转反侧了一晚,我还是决定变成一条午仔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