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皇室貴族老祖宗是從江戶幕府時代世襲傳下來的,如大名中、島津氏、前田氏、細川氏,這些貴族家族到了明治維新時代,公家、武家等舊貴族階級被廢除,明治政府按西方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建立起義新的貴族制度,曾經的大名、公卿們都被封了爵,成了新貴族,這個貴族階級叫做華族。華族裡也有原本不是大名、公家的人,但因對國家有很大貢獻而被授予爵位,得以名列華族。華族成員有專門的社交場所,叫華族社交俱樂部也稱為華族會館,直到戰後,一直是日本上流社會的社交場所。

1947年,日本投降的第二年,在美國的監督下,日本政府頒布了《日本國憲法》,廢除華族制度,華族成員因此成為平民。

華族制度被廢除後,華族會館轉為一般社團法人,改名叫「霞會館」,而過去的華族們,則轉變成了霞會館會員,而會員只能是舊華族的當家及成年繼承人,只能有男性擔當。就是在當今社會,霞會館只有會員及相關人員才能進,一般根本進不去,因此,霞會館又被日本人稱為「現代的鹿鳴館」。霞會館在當今日本社會非常有名氣。

霞會館會員人員都是什麼人呢?我們來看看會員抅成情況:

1、現皇族:名譽會員

2、原皇族(臣籍降下的皇族)的當家及20歲以上男性繼承人

3、原王公族(大韓帝國皇室)的當家及20歲以上的男性繼承人

4、原華族(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能當家人及20歲以上男性繼承人。

日本除了現在皇族還有被稱為舊皇族的十一宮家,他們兩家共同男祖先可以追溯到崇光天皇的皇孫伏見宮貞成親王。1947年10月,十一宮家臣籍降下時,因當時昭和天皇的告別話「皇籍脫離後,與皇室的交際一點也不要變」,於是舊宮家創立了舊宮家親睦會.菊榮親睦會。

每年新年祝賀、天皇誕生日等活動,以及皇族內部的慶事,菊榮親睦會的會員都參加。

除此之外,日本有一些神社的世襲神職家族的歷史不亞於天皇。如出雲國造——千家家、紀伊國造——紀家等等。這些古老的豪族後人現在管理著神社,在當地社會地位很高。

在日本還有一些大名鼎鼎的軍隊將軍貴族家族,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將軍世家:

德川將軍家、尾張將軍家、清水德川家等等。

2001年12月7日,現今日本德仁天皇的女兒敬宮愛子內親王的「浴湯之儀」上利佑與德川恆孝(德川將軍家18代當主)一起作為武家的後裔擔任了鳴弦役。

日本還有很多貴族後裔都曾在戰後的日本政界、經濟界、宗教界、教育界、醫學界等擔任要職。比如古老的細川家族裡細川護熙1993年當選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其它貴族家族因篇幅所限不在一一敘述。

美國佔領日本後出於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需要,幫助日本實施了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

一、在美國主導下,日本制定了《日本國憲法》,新憲法第九條明確規定:「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把用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從而在根本上為戰後日本走上和平建設與和平發展道路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經濟上,盟軍最高統帥部發布了解散財閥的基本指令,十家大財閥家族56個頭面人物個人擁有的大部分股票全部公開拍買,放棄在財閥中的所有職務,不得互相兼職。1947年12月,日本國會通過《排除經濟力量過度集中法》,以分割經濟力量過度集中的公司,防止走向壟斷。

三、對農業進行改革,使土地所有權發生巨大變化,確立了以自耕農為中心的經營形態,實現了一定程度民主化。

四、思想文化方面,美國認識到日本封建殘餘濃厚、缺乏民主傳統,因此,欲在日本培育美國式的民主制度,於是1945年10月,盟軍最高統帥部頒布兩項指令:一是要求日本政府清除極端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思想,引進新的教育原則,以培養有教養、愛好和平和有責任感的公民。二是建立教師審查機制,把所有軍國主義者和極端民族主義者從教職中清除出去。通過改革,日本的初高等教育都在短期內得到較快發展。教師也獲得了組織教師聯合會的自由,並成為一支抵制任何民族主義和專制主義再起的強有力的力量。

五、廢除神道教。神道教對日本人日常生活和思維方式有著深刻的影響。當時的昭和天皇在佔領當局的壓力下於1946年元旦發表了《人格宣言》,宣稱自己的人性而非神性。同時,盟軍最高統帥部要求廢除《宗教團體法》,規定不得侵犯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為此新憲法中規定了宗教自由和政教分離的原則,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原有的意識形態對日本人民的束縛,有利於社會觀念多元化和民主思想的傳播。


日本自從德川幕府交權之後,天皇一直都有最高的地位。權力非常集中。

國家的中央集權,從明治天皇一直持續到二戰裕仁天皇。

可以說,整個二戰的罪魁禍首,不是什麼東條英機,也不是什麼山本五十六,更不是之前的伊藤博文,天皇才是罪魁禍首。

網上說的那些什麼軍國主義控制天皇之類全是假的,都是為了保護裕仁天皇,後來事實證明確實實現了這個目的。

二戰日本戰敗之後,美國徹底佔領日本,進行了徹底的資本主義改造。

美國通過立憲的形式徹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

佔領初期,麥克阿瑟就要求新組成的日本政府組成修憲班子,並提出修憲的基本原則是:

在修改後的憲法中,日本政府不應再對天皇而應對一個具有廣泛性的、在投票基礎上產生的選舉團負責;

天皇制的保留或廢除由日本自行決定,實際上後來保留了也沒有實權了;

今後可能設置的軍事機構的首腦必須由文職人員擔任。

根據上述原則,日本先後於1945年底和1946年初提出兩個修改憲法草案,但由於在天皇的地位問題上始終不合美國之意(因為當時天皇地位還是無可取代,很難被限制權力),所以美國決定乾脆拋開日本政府,親自負責修改憲法。

1946年2月,麥克阿瑟同時規定了修憲三原則:(一)保留天皇制,但其權力必須受憲法的限制並從屬於人民的最高意志,從君主立憲制,到議會制的改革;

(二)日本永遠放棄戰爭和戰爭準備;

(三)廢除日本國內現存的一切封建制度。經過短短六天的準備,修憲班子就以美國政治制度為藍本制訂出了一部日本的新憲法草案,1946年3月5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該草案。同年11月3日,日本新憲法正式頒布並生效。

新憲法除兩項條款外,幾乎完全是美國憲法的翻版。這兩項條款是:變絕對天皇製為相對天皇制,規定「天皇是日本國之象徵,是日本國民統合之象徵,其地位基於國民之總意,主權屬於日本國民」,廢除樞密院、內大臣府等天皇的直屬機構,首相由國會提名通過,內閣對國會負責;放棄戰爭權利,規定「日本國民誠實希求基於正義與秩序之國際和平,永遠放棄由國家權力發動之戰爭、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糾紛之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之交戰權」。

這樣一來,日本的政治體制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從此日本也走上了資本主義的快車道。


10月11日,麥克阿瑟在接見新任日本首相幣原時,將這套政策概括為「確保人權的五大改革」,即男女完全平等、促進工人的團結和組織、教育的自由主義化、將國民從專制政治中解放出來、日本的經濟結構民主化。五大改革指令的發出,是促使日本社會按美國意圖走西方民主化道路的重要措施。

修改憲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為了確保日本不再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使日本政治適應美國的戰略需要,美國從1945年開始就著手將各項民主改革法律化,力求通過立憲的形式徹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佔領初期,麥克阿瑟就要求新組成的日本政府組成修憲班子,並提出修憲的基本原則是:在修改後的憲法中,日本政府不應再對天皇而應對一個具有廣泛性的、在投票基礎上產生的選舉團負責;天皇制的保留或廢除由日本自行決定;今後可能設置的軍事機構的首腦必須由文職人員擔任。根據上述原則,日本先後於1945年底和1946年初提出兩個修改憲法草案,但由於在天皇的地位問題上始終不合美國之意,美國決定乾脆拋開日本政府,親自負責修改憲法。1946年2月,麥克阿瑟同時規定了修憲三原則:(一)保留天皇制,但其權力必須受憲法的限制並從屬於人民的最高意志;(二)日本永遠放棄戰爭和戰爭準備;(三)廢除日本國內現存的一切封建制度。經過短短六天的準備,修憲班子就以美國政治制度為藍本制訂出了一部日本的新憲法草案,1946年3月5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該草案。同年11月3日,日本新憲法正式頒布並生效。

新憲法除兩項條款外,幾乎完全是美國憲法的翻版。這兩項條款是:變絕對天皇製為相對天皇制,規定「天皇是日本國之象徵,是日本國民統合之象徵,其地位基於國民之總意,主權屬於日本國民」,廢除樞密院、內大臣府等天皇的直屬機構,首相由國會提名通過,內閣對國會負責;放棄戰爭權利,規定「日本國民誠實希求基於正義與秩序之國際和平,永遠放棄由國家權力發動之戰爭、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糾紛之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之交戰權」。

解散財閥,實現經濟生活民主化。財閥集團是戰前日本最有勢力的經濟力量,控制和操縱日本的政治、經濟生活的基本方向,是「日本最大的戰爭潛在勢力,正是這些財閥使得日本的一切征服和侵略行為成為可能」。基於消滅日本軍國主義的經濟基礎的考慮,美國將解散財閥、解散大的家族聯合企業和分散日本經濟權力作為重要的改革內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