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經擁有的資源,能力,條件下努力做最好。其實階級固化,對個體來說,是沒有什麼絕對意義的。凡事都有例外。你可能一不小心就是那個例外。而且,這個問題本身就對你沒有意義。它分散了你的專註力,讓你忽略了自己身為一個普通人,也是有一定的資本資源和能力的。

要說階級,我覺得我真是底層出身了。祖上都是貧農哈哈。但是我是一個例外,我假如在學生時代就關注階層固化,充滿了恐懼和對資源不公平分配的比較,得失心,我恐怕是沒有心思沉澱下來好好學習的。

這涉及到了我兒時的無知,我的無知成就了我,就是我不知道世界很大,我不知道跳躍階層很艱難,我就只是知道我讀出來書,讀到最好,就是唯一的出路。這就是傻人有傻福吧。

現在社會不缺信息,是信息爆炸,狂轟亂炸的年代,所以當我們能夠看到富貴,上流紙醉金迷,一頓飯就頂我們一年收入的時候,那確實是蠻絕望的。因為我們一下子從山腳,窺見了山頂的一角。卻讓我們忽略了,我們還有腳,腳下有我們自己選擇的路,眺望的太高,就容易迷失,容易淡化自己擁有的一切資源,繼而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其實我們有很多,識字,健康,或者年輕,還有機會,還有試錯的可能,還有時間。所以我建議,假如還年輕,就不要輕易去看階層這些東西。這些固化的言論,看多了,真的會發現自己無能為力,跨越不了,不如腳踏實地的去闖。所謂腳踏實地,無非就是用現有的資源,做最佳配置和規劃。不用管終點在哪裡,但是只要一直前進,一直前進就好。


蟹邀

何去何從?

向他們看齊嘍!

能怎麼辦?多讀書啊…因為可怕的不是有那麼多人比你優秀,而是那些優秀的人還比你更加努力。

這個世界有兩種人,強者和弱者。強者給自己找不適,弱者給自己找舒適,想要變得強,就要學會強者的必備技能,那就是讓不適變得舒適。


階層固化這個詞本身就很有意思,

怎麼樣才算固化?

絕對流動率?父子階級的繼承效應?

這個問題對於一般人來說其實是覺得「社會不平等程度增加」,「相對流動率降低」,但是目前階級流動的情況,在學界還沒有很強的定論,而且這些研究大多數是多國家的比較研究,中國相對於大部分西方國家,還是要開放的。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人關注「社會流動率降低」這個問題呢?

因為我國的社會福利較差,在高福利高保障的國家中,工人的孩子還是工人,但是人家的工人每天下班喝酒烤肉美滋滋,生病可能還有較好的醫療保險(請不要反駁美國怎樣怎樣,世界上國家很多),但是在有的國家,生大病就要賣房,生活壓力大,大家才會覺得流動率是這個這麼要緊的事情。

那麼何去何從呢?

當然就是讀書啦,雖然研究結論不一,但是大體上,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社會出身和所受教育的關聯漸漸弱化,不過這個在中國都很難說,還有待於更多的實證研究。

另外,改革開放中那種失序和容易發大財的時間已經過去了,現在就腳踏實地的讀書比較實在。

最後,現實是非常殘酷的,其實沒什麼何去何從的,有時候,國家和時代是沒辦法衝破的局限。


成為偉大的勞動人民,難道不好嗎?不要被一些資產階級思想蠱惑了。

體育,遊戲,有種情況叫做手感來了。手感來了閉上眼睛。

現在研究者認為這件事不重要,這種狀態可以用在生活比賽學習工作中。


學理科的人不相信,這個固化的規律。

何去何從,抱歉,不能明確說出來,但是我可以給你分析下當下原因和大眾趨勢

其一:個人接受的教育

這個原因是被動的,它有兩個明顯的壞處

1.填鴨式教育對於自身生活的剝奪

義務教育9年制,但是實際上,現在大多數人接受的教育至少是12年制,從小學到高中,人處於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身上所有與創造力有關的寶貴品質都被剝奪掉,結果只能是所有讀書人都不可避免地遭到同化。特別是中學時期的6年,為了追求更好的學校,在學校領導和家長的作用下,連續6年的完全沉浸於學習中,這種關閉式的教育讓人無法直接獲取到人生經歷,而這類經歷會讓他們在洞穿人性和不同事物上有一定的敏感和精確性,除此之外,他們還會掌握解決事情的不同方法。

在中國任何的一個學校中,大部分的人需要花費三分之二的時間來應付考試,而這些時間,本是每一個人生命中最具有活力,重要性以及影響力的時光。

導致了什麼後果呢?為了考試而讀書,而了文憑而讀書,也只會讀書,對於生活,和其他的認知少的可憐,自身的創造力缺失等等一系列後果

2.與社會接軌的艱難步履

教育的本身是一個自身不斷塑造的過程,但中國式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與社會接軌方面差之千里,本來大學的時候是臨近社會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但是,被高中的強制性的習慣壓制,和「到了大學就解放了,隨便怎麼玩」的口號所引導。在對社會發展認知的缺乏和實質性的了解,還真的解放了!

18歲,正常地進入了大學。成年時期,事實上都應當擁有更多的知識,和一些堅不可摧的常識,勇氣等一些優質的品質,但是都沒有。只能成為一個不及格的教育者。

因此,當這群人不如社會後時,從自身對於社會的認知和自己的靈魂加身體的節奏與社會脫軌的厲害。在自身工作以及接觸社會時,無法洞穿人性,做到一定的為人處世。總是接二連三地遭受挫折,這些挫折也是導致他們心靈長時間收到創傷的原因。最後導致的結果甚至使他們喪失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這也是為什麼心靈雞湯之所以流行,大多數年輕人在遊戲中尋找一種解脫,成就了現代年輕人焦慮的根本所在。

對於實踐和社會深刻認知的缺失,伴隨著的是社會急速發展,當社會一百步一百步的走,靈魂有時候停滯,有時候五十步的跟上,接軌於社會,以此這樣,在面臨著適應環境,怎能不吃勁?

這個教育的一個原因

其二:自身的原因

關於自身有兩個原因

1.自己的怪圈

大一時

我的一個舍友

家庭非常的不好

還沒有記憶時母親就不在身邊

(學費也是借親戚的,我們的專業軟體工程,學費12800)

這麼多年都沒有任何音信

他敘述:

母親不是本地人,生了他不久後就走了

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一直把他拉扯大

我問他:你老爸沒有再娶嗎

他:沒有,我家也就我一個

他信任我

所以只和我一人說他的故事

我非常珍惜這段友情

大學生活剛剛開始

他上進,勤奮讀書

晚上10點,其他舍友都各做各的事

他剛剛自習從教室回來

就這樣大概三個月左右

有一個星期五晚上

我剛剛從食堂兼職回來

看到他湊著室友(8人寢)的電腦

我也湊過去

原來是「地下城」(當時最熱的大型網遊)

看到我後,他走開了

去自己的位置

看書還是寫作業我沒有注意

我當時沒什麼感覺

但是後面發現

他已經「融入」了大集體

"不再看書,跟著一起玩遊戲,上課遲到,偶爾曠第一節課,設計報告抄"

雖然這是一個逐漸的過程

我天天兼職而沒有時間

終於有一天

晚上請他吃面聊起了天

我:怎麼不好好讀書,拿獎學金了?

他沉默

我:我能理解,家庭這樣,這麼多年,你都很孤獨,高三的那段時間是最難熬的。一直是一個人。一個人在戰鬥,你父親也給不了你多少幫助。說心裡話,其實我也是一個人,但是我的家庭比你好多了。

他身體有點顫抖

我:大學剛開始你想著好好讀書,但是隨著大家的趨勢,你也想玩,這個是正常的。

他說話了:每一次回到宿舍的時候,我看到他們在玩遊戲,剛開始看一下,後面看著看著就不想走開,他們也讓電腦給我玩。(頓了下)每一次浪費時間,我內心好自責,但是不知為什麼........。

當時我也不滿20歲,說不出什麼特別深刻的話告誡他,只能聊聊天,讓他別忘記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後面相遇我大三,他大四

我休學了一年

這一年也斷了日後的聯繫

當時他實習的時候我們聊了一會兒

我:現在怎麼樣

他:哎,浪費了好多時間

我:現在努力也可以

他:來不及了,都快畢業了...........

我身邊的故事

大致就是這樣

這樣的例子不能以一概全

但是非常有警醒意義

我想表達什麼呢?

引改王小波的一段話:

人的不幸,屬於生活方式的一種,這種生活方式像一個曲折漫長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宮,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吸引都能產生很多的真實和存在讓人欣然所往,使它變得很隨大眾;人在這種隨大眾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自己生活需要改進。

寒門再難出貴子

感受到美好生活的前景

也發出了起跑線上的嘆息

而內省於自己時

這個原因一直都存在!

莎士比亞說:

人們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於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

2.認知的局限

前不久有一個朋友,語重心長的和我說,一年前我和女朋友在馬路邊上鬧彆扭,吵架,最後分手,如今,當我開著通過自己努力買小車,看到路邊上情侶在吵架,不禁感嘆了下。有點懷念她,但是最震驚的是,當年的或許存有和我一樣的感覺的人吧,他們正開著車看著我們。如果當時我一直放不下,這麼多次分分合合還去挽回的話,我現在應該陪著她邊吵架邊在一起生活,拿著丁點工資,天天擠公交車,擠地鐵,住個小小的出租屋裡,而現在我回頭,能給她一份美好的生活!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這句話很有道理的,但你真正脫離貧窮的時候,你會發現,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改觀,而是思想上,眼界上,會關注到整個社會其運行規律,不再是沉浸而不自知。

我們總是局限在一個小小圈子裡,看不清更加美好的東西,首先你會心存不滿去奮鬥,逐漸的去適應,最後認同它。

其三:社會發展

關於社會發展,作為90後,我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感覺,沒有童年

在我成長的這段時間,社會發展的太快了,我們這一代人要承載著兩代的痛苦,這種加劇式的發展讓我怎麼也想不起,太快了,快的我都抓不住它的尾巴

手機的更新的迭代,11年的蘋果4;12年的蘋果5,現在的蘋果X。

網路的發展,我高中畢業的時候還不知道WiFi是個什麼東西,現在全中國的城市基本上覆蓋。

移動網路,高中以前都是按鍵手機,2G,那個時候QQ最流行,也不用什麼流量。現在都要升級到5G了,網遊最流行的是地下城

淘寶,13年馬雲辭去CEO,我才知道有淘寶這玩意,逐漸熟悉它。也正是13年,申請了微信,朋友轉發了一條雞湯給我,現在還關注著這個公眾號。

14年朋友推薦華為手機,我看都不會看一眼,性能差,不好看,現在呢,性能性價比是佼佼者,也就兩三年時候。

這幾年發展太快了,我們大多數人只能非常的享受的接納

我大學的專業軟體,老師給我們講解淘寶這個超級App後,真的非常的複雜,阿里的技術團隊也是經歷這麼多年才逐漸地更新打造出來,沉澱,技術的更新!

階級固化,普通人何去何從?

這個問題,沒人會告訴你明確的答案。

自身的停滯,社會加劇的發展,兩者相減,負負得正,本來是100步減去50步,比平常多努力,把50步超越,現在是200步減去負50步,250步,需要超越這250步,怎麼短時間超越?這個是個問題!

教育的遺憾,自我的原因,是關於自身所要明了和跟進!

社會的加劇,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承認它而接受它。

至於怎麼做,從源頭處去尋找答案


家人和個人行善積德,家人和個人努力奮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