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9年4月15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利用取自患者自身的人体组织,打印出了本星球第1个完整的心脏。心脏这么重要的器官都可以打印啦,那么,全人体换件的时代是否已经来临?某1天到医院,会不会像到4S店那样,刚坐下,人家就说,“查出问题了,您的心坏啦,肝也有点毛病。别急,给您换件。交完钱,回家等,过2天打印好就通知您。”当看病就像到维修店里修车一样,会发生什么呢?

  咱们先来看看以色列的牛人们做到了什么吧。据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介绍,过往的研究,已经可以利用3D技术打印心脏结构,此次的进步是,打印出的是充满细胞、血管、心腔的完整心脏。这款打印心脏的划时代意义是,以前的技术通常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采用体外培养或构建的方法,再造或修复组织及器官,植入患者体内后,还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这种方法可能危及患者健康。此次的打印心脏是完全适用于人体的组织植入物,是利用患者自身的生物材料和细胞进行工程设计,患者不用服药来防止排异反应,也不需要过久地等待,而且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量身定做。

  心血管疾病,是本星球造成死亡最多的病因,每年估计有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其中的85%死于心脏病和中风。当心血管疾病的病程进展到终末期时,心脏移植是挽救严重心力衰竭的唯一办法。然而,心脏供体太缺,需要的人太多,病多心少,只有极少数的幸运者可以排队等到可供移植的心脏。此次以色列学者完成的创举,主要是材料领域的革新。打印材料是从患者身上提取的脂肪组织的切片,是由糖和蛋白质组织构成的生物墨水,这种材料可以用于复杂组织模型的3D打印。

  以色列学者的研究,严格地说,还只是完成了半成品步骤,目前打印出的心脏,只有兔子心脏的大小,还需要在支持生物活跃环境的系统中,经历成熟的过程,让打印出的心脏生长,最终长到人类心脏那般大小。打印1颗樱桃大小的心脏,需要3到4小时,成熟过程则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随后,学者们会在小鼠及兔子这类小动物身上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会在1到2年内完成。只从打印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技术还要受到分辨率的限制,未来的方向是能够打印出所有的小血管,这项技术的关键挑战,是解决如何扩大细胞的问题,如此,才能有足够的组织来再造人类心脏。

  普通群众可能最关心2个问题,多少钱?几时有?就成本而言,在实验室环境下,目前的打印成本为几千以色列谢克尔,也就是1到2千美元吧。当然,这只是纯纯的打印成本。就是说,关键的心脏打印环节,加上技术专利费及商业利润的话,应该也不是天价。估算下来,加上移植等相关花费,30万到50万元人民币换个心,应该是可期待的。学者们预测,或许10年后,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将会有人体器官打印机,不过,会从比心脏更简单的器官开始打印,也就是说,至少要等15年左右,才能真正实现打印心脏置换。

  自19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用培养皿尝试培养细胞,这种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石,在疫苗研发以及胰岛素制备等领域,细胞及组织培养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分层培养细胞的方法已基本被放弃,取代技术是类器官,也就是三维器官培养物。借助合适的细胞外基质,将干细胞增殖成超细胞网络,自发形成三维结构,模拟器官的真实状态。但是,这项技术的瓶颈是支撑结构,比如,将器官细胞结合在一起的胶原网,重建这样的结构是相当困难的。在这种背景下,多光子3D打印技术诞生了,利用光线聚焦,可以聚合大小与单个胶原蛋白分子相似的特征,3D打印纳米级的结构成为现实。

  当前,3D打印技术,因为具有精确和个性化的特点,再加上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得其应用范围在快速拓展。现在,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适配性高的植入物,也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但是,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硬组织缺损修复,比如口腔颌面部手术或关节置换领域,在理想的机械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以色列团队的打印心脏技术,是3D医疗应用的里程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全人体换件时代必然会全面开启。咱们吃着瓜,点赞,期待科学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同时,也希望不要把医院搞成汽车4S店那样的换件中心,不要收黑钱,千万别玩零件还能用就要求必须换件那一套。毕竟,换心换肝啥的,比换发动机要贵很多喔。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测查、快报、细节、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