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回答!

說到日產GT-R,我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最新款GT-R Nismo,那今天咱們就來瞧瞧這款新車吧!

Nismo搭載了GT-R GT3賽車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升級款,重量比之前減輕了14.5%,然而速度卻能提高24%!尾翼的增加也防止空氣擾流的發生,利於速度的提升。造型方面,Nismo整體看起來方方正正的,營造剛硬、健壯的感覺,尤其是前大燈底下的輪廓設計,非常有個性,一看就是狠角色!

新款Nismo GT-R前輪採用了長度達410mm的碳陶瓷剎車盤,據瞭解,這是日本車中最大的哈~~其實在輪胎方面,日產也花了很多心思,比如減輕了100克(雖然不多),其次對輪胎花紋的深度進行優化,提升了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進而提高抓地力。

再來瞧瞧Nismo GT-R的內飾,採用暗黑設計,營造一種歷史厚重感,和其他品牌賽車不同的是,這款車內飾材料用軟材料較多,比如方向盤、中控及座椅,給人一種較為舒適的感覺,運動氣息不是很濃烈~~儀錶盤採用機械式,這個倒可以,如果用液晶式儀錶盤,那就和賽車有點不搭調了。

日產官方宣稱這款Nismo GT-R不是限量版的,每年可生產400輛,售價15萬英起,摺合人民幣也要128萬(不含稅),售價不菲哈!怎麼樣,對於這款GT-R新車,你喜歡不?歡迎多多交流。


對於GTR可能並不會感到陌生,在市區中心以及街頭巷尾都可以見到GTR的身影,但是你知道嗎?咱們所看到的戰神已經是第10代的量產車了!這其中它經歷了很多次的換代更新,日產公司不斷完善自己旗下的GTR,使其操控性更好、動力更加強勁!

GTR這三個英文字母組合在一起代表著一臺速度機器,那分開又代表什麼呢?可不是**人全拼的縮寫~!

這三個字母分別代表為:

G(Grand):宏偉、超級

T(Touring):能夠長途奔襲的車

R(Racing):適合用來比賽的車

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開始駕車長途旅行,而這時卻沒有可以勝任的車型,並且機械的可靠程度很低。在這種情況迫使下,誕生了一批高性能、可靠性高的大馬力跑車,這種車被統稱為GT。所以,在人類汽車歷史上,能被稱為GT的車型,必是不俗之輩。1957年第一代SKYLINE車型誕生於名叫「王子」的車廠,但由於經營不善,在1969年的時候被日產收購,由於當時來本田S650以及福特野馬、龐蒂亞克火鳥等汽車廠家的壓力,日產急需高性能戰車來與之抗衡。因此Skyline計劃重新啟動,從此GTR開始它的傳奇之旅……

瞭解GTR首先要知道一位前輩「櫻井真一郎」為什麼呢?因為他是GTR之父。

櫻井真一郎(日語:さくらい しんいちろう,1929年4月3日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只是日本一位普通的汽車工程師。櫻井真一郎自橫濱國立大學畢業後,於1952年加入王子汽車公司當底盤工程師,之後積極的參與第一代日產天際線(skyline)的開發。他一直負責天際線車型所有的工程與開發,直到日產公司把工程接手,續而研發日產MID4工程。櫻井真一郎於1986年獲委任為日產屬下Autech公司的總裁。他一直在汽車領域效力直到去世,享年81歲。

第一代gtrrS50雖然不是出自日產但確實是初代GTR,該車型只有四門及五門的掀背版本。引擎方面搭載G-1引擎,最大馬力70匹。

第二代Skyline的代號為S50。期間王子車廠於1964年5月在S50基礎上衍生出S54。S54是第二代Skyline的跑車版本,使用G-7引擎,馬力達到了106匹。而當時的S54主要是為參加當時的日本格蘭披治大賽,因為其優異的表現而受到關注,王子汽車把S54正式正名為the Prince Skyline 2000GT,於日本本土發售。

這代車型於1968年停產,五年的時間裡連續售出114,238輛,於東京武藏村山市組裝。

競品車型:豐田科羅娜、本田S500

Nissan Skyline KPGC10【Hakosuka】

1969年日產正式負責第二代GTR的研發,第二代Skyline代號為C10,該車型搭載了一款88匹馬力的1.5升引擎(G15),其馬力在當時可以稱之為跑車了(88匹的跑車#_#)

上圖這款車為王子汽車廠的改造型C10並非88匹。這款車搭載的是2.0升S20引擎,其馬力值達到了160匹,該車在當時屬於是最好的性能機器!

這代車型於1972年停產,總共生產達310,000輛,仍然在東京武藏村山市組裝。

競品車型:三菱戈藍、豐田Sports 800

Nissan Skyline KPGC110【Kenmeri】

1972年日產把Skyline改版,新版本被稱之為「Datsun K-series」,代號C110。有兩門、四門、五門掀背等款式,搭載的引擎也有很多選擇,如1.6升的G16引擎、1.8升的G18引擎、2.0升L20B引擎等等

就在同年的9月,日產推出了C110的GT-R系列使用的為2.0升雙頂置凸輪軸的S20引擎。但是當時遇到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導致賽車版本銷量大跌,發售期僅持續了不到1年。

這代車型於1977年停產,由於該車型是「首批出口到北美」的Skyline車型,所以五年裏共生產670.000輛。

競品車型:豐田Mark II、本田CIVIC、馬自達Cosmo Sport

Nissan Skyline C210

1978年代號C210車型問世,採用的是日產Z系列引擎。分別有1.6-2.4等排量,其馬力約有95-113匹左右。相比之前幾代車型有一個分別,就是前軸與後軸的軸距有所拉長。

第五代車型是第一批出口到歐洲的Skyline車型,但是直至1981年停產,總共生產數量為540.000輛,相比上一代車型銷量少了很多。可能是在石油危機的衝擊下,導致經濟不穩定以至於很多汽車生產廠家出產的汽車銷量紛紛下滑。

車型競品:豐田supra、馬自達RX-3

第五代車型是第一批出口到歐洲的Skyline車型,但是直至1981年停產,總共生產數量為540.000輛,相比上一代車型銷量少了很多。可能是在石油危機的衝擊下,導致經濟不穩定以至於很多汽車生產廠家出產的汽車銷量紛紛下滑。

車型競品:豐田supra、馬自達RX-3

Nissan Skyline DR30 RS-Turbo[R30]

1981年第六代Skyline登臺,並且正式以「日產」的名義發售。此款車型是基於同廠的laurel車型而進行生產的。新車也依舊有兩門、四門、五門掀背等款式。採用如上一代一樣的Z系列引擎,排量為1.8升-2.0升,馬力為105匹。

R30共有26種不同的版本,較為突出的是DR30版本。它使用的FJ20ET引擎在當時屬於頂級的日規引擎,其馬力高達188-190匹馬力

該車從1981年直至1985年的產量約為406,000輛。

車型競品:豐田CELICA、本田雅閣

Nissan Skyline GTS-R R31

經過1年的研發,第七代Skyline登場,外觀上基本參照第六代車型設計的,但是體積稍大,而且線條比上一代更直了。日產把在1980年代研發出的RB系列引擎塞進了第七代的Skyline裏,其輸出馬力為128匹,而渦輪版本下的馬力甚至達到了167-180匹馬力!

第七代的型號為R31其中還有一個GTS-R版本,是作為日產的比賽用車,GTS-R版本使用的渦輪也比普通的Skyline版本規格要大很多。馬力達到了210匹之高!

競品車型:豐田supra、馬自達RX-7

Nissan skyline GT-R R32

1989年8月21日Skyline第八代車型登場,代號BNR32,該車型延續了炮筒型尾燈以及HR31的矩形頭等設計,搭載六缸雙渦輪增壓的RB26DETT引擎最大輸出功率可達294馬力/6800rpm,0~100km/h的加速僅需5.3秒,採用扭力可分式的電控四驅地盤,其中的ATTESA E-TS完全由電腦控制,在必要時可將最多50%的動力傳至前輪,提供車輛更好的循跡性。

新車上市後銷量接近瘋狂,隨後「重野秀一」的漫畫更是使其聲明大噪(馬力封印:在日本,最高功率(馬力)限制的建立,是鑒於高性能發動機引發的汽車交通事故頻繁發生,1988年(平成2年),作為業界規則被制定在280匹馬力以內,當然檯面下的動機也是為了防止無止境功率競爭肆意蔓延,這是當時汽車業界在一定共識下共同發起的自主規制)

在1989年-1994年的生產時期裏R32共生產296,000輛

競品車型:馬自達RX-7後期版、本田Integra

薄荷君

F3車手13

Nissan Skyline BCNR33

1993年8月推出第九代Skyline,型號為BCNR33,車身比R32稍重,一樣有兩門和四門轎車選擇。R33採用與上代同樣的RB26DETT直列六缸雙渦輪軸壓引擎,經調教後馬力略降為276匹,外觀設計並沒有太大修改,而其底盤設計問題多為人詬病,銷量削減至約210,000輛。

競品車型:豐田MR2、三菱3000GT

薄荷君

F3車手13

Nissan Skyline BNR34

1998年5月日產正式發售第十代,型號稱R34。對比起上一代,R34被縮短軸距,並提高車體的剛性,以增強安全性。裝置的引擎是全部是直列6氣缸DOHC,2.0L的RB20DE型、2.5L的RB25DE型和2.5L附渦輪增壓(Turbo)的RB25DET型的3種。2.5L 2WD模型設定了傳動方式附A/T。M/T,房跑車的全方法,轎車的Turbo模式,4WD模式及2.0L模式設定。

除了GT-R版外,第十代也推出GT-T版本。GT-T型跑車除了在日本本土外,就只有紐西蘭和香港纔有發售。

第十代於2002年停產,但其產量比起第九代還要低,僅64,623輛。與此同時也是最後一款Skyline於東京都武藏村山市組裝。

競品車型:三菱日蝕、本田S2000

Nissan GT-R

Nissan GT-R

2007年新一代GT-R登臺,但是這代車型已經從Skyline系列中跳出,成為獨立的一個車系。在Skyline系列中的GT-R橫掃各地包括澳門東望洋大賽在內的賽事,被亞洲人稱為「東瀛戰神」、澳洲人稱為GODZILLA哥斯拉(日本來的怪物)。在雷諾入主日產後,便以此光輝戰績歷史為基點,發展出一款獨立車系,為日產GT-R。

2007年12月6日,開始在日本國內發售GT-R。

競品車型:寶馬M3、保時捷911、奧迪S6


kyline GT-R (KPGC10)

「傳奇的誕生」

1969年2月左右,1969年至1972年間創下50場不敗記錄,因此成為SKYLINE GT-R (KPGC10)

性能車迷心目中的戰神.

車型編號 PGC10 & KPGC10 (雙門版本)

引擎:1.989N L6 DOHC

最大馬力:160馬力

最大扭力:180N.m

驅動系統: FR

Skyline GT-R (KPGC110)

「生不逢時」

1973年1月推出 第二代GTRSKYLINE GT-R (KPGC110)

外型採用以往的造型,前後四圓燈設計,但由於車體大幅增大,而動力單元基本沒變。造成馬力重量比數值的不佳,而這也成為其在賽道上失利的主要原因。加之石油危機,性能車種需求量下滑,因此而停產

車型編號 KPGC110

引擎 S20 2.0L引擎 (與一代GT-R相同)

驅動系統 FR

Skyline GT-R (BNR32)

「山道之王」

1989年8月推出SKYLINE GT-R (BNR32)

繼承了日產著名賽車系列SKYLINE血統,配合最新技術,奪得"無敵戰神"及"公路之王"的美譽,因此R32是GT-R系列車中性能取向最純粹的版本。頭文字D中裏毅便是駕駛的這輛車。

車型編號 BNR32

引擎 RB26DETT 2568cc twinturbo

最大馬力 280匹(日本馬力上限)

最大扭矩 360N.m

驅動系統 4WD

0至100公里加速(秒):5.6秒

車重(kg): 1430

GT-R32的動力搭配令當時可以說無人能敵,也因此在賽道重新回到了王者地位。如在日本29場連勝。43934的銷售量對於一款純粹性能趨向的日系跑車而言確實是不錯的表現,三代也是GT-R系列車型中賣得最多的一代車型。

Skyline GT-R (BCNR33)

「一大敗筆」

1995年1月推出SKYLINE GT-R (BCNR33)

車型編號 BCNR33

引擎 RB26DETT 2568cc twinturbo

最大馬力 280匹(日本馬力上限)

最大扭矩 375N.m(扭力較舊款提升15N.m)

驅動系統 4WD

0至100公里加速(秒):5.3秒

車重(kg): 1550

R33 GT-R在各方面都有所進步,但在整體戰鬥力方面,其實並不如上代R32 GT-R來的優秀。較為有說服力的說法是四代GT-R出於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