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口紅大賣,口紅廣告這麼多是所謂的口紅效應,經濟蕭條;還是說現在中國經濟繁榮,很多商品都大賣?


你說你以前買CHANEL香水,買蘭蔻小黑瓶,買雅詩蘭黛限量彩妝盒,現在只能買口紅,那是口紅效應。

你說你以前買百雀羚護手霜,小護士潤膚霜,大寶SOD蜜,現在開始買口紅,那是網紅效應。

你覺得中國是第一種情況啊,還是第二種情況啊?

聯想起前幾天泡麵,二鍋頭,榨菜引起的消費降級驚呼,我心裡就冒出一句MMP不知當講不當講。

真當中國是中等發達國家了?

真當中國人均GDP兩萬刀了?

真當中國人大部分是中產了?

真當抖音女神街上隨便撿了?

記好了,口紅這種非必需品對最廣大中國人民來說,不廉價,不廉價,不廉價!

然後自己去百度口紅效應去。

相對論不是兩人臉對臉坐著嘮嗑,所以也別看到口紅就跟口紅效應聯繫上。


有些人總是聽風就是雨。

「口紅效應」確實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市場經濟現象,但這個效應的總結歸納是以在市場飽和的成熟經濟體為前提的。

口紅只是個代名詞,也包含了面膜、電影、遊戲等等非生活必需但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心理慰藉的廉價產品。與之相對的就是奢侈品與大件商品(典型就是汽車)。

「口紅效應」要成立,應該是口紅銷量上升但汽車、奢侈品銷量下降。

比如美國

07、08、09三年銷量暴跌

沒找到口紅,只找到電影票房。

08到09年增長十億美元,此後浮動於100~110億美元上下。

再看看中國的:

轎車與商用車銷量呈現比較大的差異,市場規模已經超過美國,相對飽和。銷量雖然增速減緩但仍舊為正。

12年後奢侈品暴跌原因都懂的

三者並不存此消彼長的負相關關係。比如電影票房增速放緩跟汽車銷量放緩反而一致。這種情況是難道蕭條嗎?口紅效應在哪?

總之,在一個尚未完全飽和的市場內「口紅效應」是不準確的。單純以「口紅銷量」論證經濟蕭條與否是一種刻舟求劍的思維。

想想拼多多里連淘寶都沒有的那些用戶,遠遠沒有到面對汽車、奢侈品、口紅根據收入自主選擇的地步。在目前階段,口紅市場的火熱只是國民審美水平提升與收入增加的必然產物。


謝邀。

消費升級。

中美不一樣,主要是發展階段不一樣。口紅剛剛成為中國部分女性的生活必需品。跟健身需求一樣。倒退十年,這些玩意在中國的市場容量很小的,消費習慣都沒有培養出來。我們讀大學那會,少有女大學生使用口紅。現在就是貧困山區出來的娃每天都討論口紅,不擁有一隻倍兒沒有面子。有興趣可以查一下中國過去十年口紅的消費增長,我相信一定嚇你一跳。

扯一些題外話。

消費降級在中國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包括拼多多這樣的低端產品市場活躍其實也是消費升級。二十年前,城市居民也會去買周佳牌洗衣粉。現在這些購買力變成了縣城和農村的廣大人口。在中國,低端商品消費量的劇烈增長,並不是由於中產階級的滑落造成的,而是底層窮人消費的增長。中產階級的買房置業需求壓力過大,會壓縮總支出。但是不必太高估中國中產階級的體量,太低估消費的棘輪效應。我真沒有見過那個消費降級喊得凶的朋友在手機換代中買了VIVO替代蘋果。他會減緩替代速度,但不會向下。中國過去五年一二線城市的消費增長很有限,主要的增速都在三四五線城市。這也是VIVO,OPPO這樣在一線城市存在感不高的中低端手機迅速成為市場佔有率排名靠前的手機。中產階級下滑,帶不來榨菜消費量的狂飆。榨菜消費井噴是原來更赤貧人口的消費升級造成的。原來吃榨菜都嫌貴,自己腌鹹菜的人。二十年前城市裡都在腌鹹菜呢。我小時候就經常吃鹹菜。後來就吃榨菜了,當然比自己做得鹹菜好多了。現在我連榨菜都不吃了。可以選擇的好東西太多了。中國還是窮人太多。而對窮人來說,邊際消費傾向太高了。給他一塊錢,九毛能轉換成消費。1929是歐美國家貧富差距的極端,所以造成社會總需求不足。大的基建工程,一方面是政府補需求缺口,另一方面也是增加貧困人口的收入,進而刺激了總需求。國家為什麼把解決貧困人口當成頭等大事來抓,一方面是人道關懷,另一方面是要增加社會總需求。三四五線城市的貨幣化安置直升機定向撒錢,其實也是在增加中低階層收入,從而帶動消費。總需求不足是全球性問題,如果沒有劃時代的技術進步帶來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只有激烈的變革。不幸中的萬幸,我們的底層人口還在消費升級。對我們還有一個更廣闊的市場非洲。每年幾千萬上億的人口增量,我們要讓他們也消除貧困,來補我們的消費缺口。衣索比亞有一億人口,他的總統是在北大留過學的人,他的發展模式也是中國化的。過去很多年經濟增速都在兩位數增長。我希望他們也能吃上榨菜。歐洲商人發現中國有四億人口半夜都笑瘋了。每人買一頂睡帽就發了。馬上運來一床帽子然後發現一頂賣不出去。因為窮,因為消費習慣。人的成本過於低廉,哪怕自己家裡花十小時縫一頂帽子也比高效的機械成本高。所以我很希望衣索比亞能買起我們的帽子。非洲人的懶和散漫,其實並不比我們工業化之前的國民差到哪裡去。我們需要稍微耐心一點等待收穫的時節。


人家說的口紅效應的口紅是:人家以前化個妝得12步最後塗個嘴,現在沒錢12步了只能3步那就搞個最有上妝效果的口紅以示隆重。

我們這裡的口紅是:以前抹點大寶就出門了,冊那終於有錢了我要化妝!這麼多破玩意兒從哪個入手呢!當然是最有上妝效果的口紅開始以示隆重。


「口紅效應」中的「口紅」,只是一個象徵,不要按照字面意思,將其直接理解成口紅。

其實,所謂的「口紅效應」,在國內有一個含義幾乎一模一樣的詞,叫做「消費降級」。

無論是「口紅效應」還是消費降級,簡單來講,都是指一個地區經濟大環境不好,導致老百姓的收入普遍降低,因此不得不削減價格更高的享樂性消費,轉而選擇價格較低的享樂性消費。

為什麼西方經濟學家,會用「口紅效應」來描述這種「消費降級」的現象呢?

因為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較高,老百姓的平均消費水平比中國人要高的多。因此,以口紅為代表的平價化妝品,對她們來說是和食品一樣的日常消費,無論有錢沒錢,都買的起。出國旅遊、私家車等才是相對昂貴一點的消費。

因此,在經濟衰退,收入下降的時候,汽車銷售量、出國旅遊人次都會出現明顯下降,而口紅銷量反倒會明顯上升。

但是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西方發達國家有所不同。因為發展水平較低,所以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化妝品,依舊算是比較昂貴的「輕奢」消費了。上一代人化妝的比例遠低於現在的年輕人。看電影也是同理。我之前在戰狼2票房大賣的話題下看到一個人酸道「還不是因為中國經濟衰退,老百姓玩不起別的,才不得不去看電影的」。我當時就想,這個人明顯是沒有常識。我爸媽辛苦了一輩子,從來不捨得去看一場電影,也不捨得去飯店吃一頓飯,更是完全不化妝。我媽最常掛在嘴邊的幾句話就是「我看飯店做的飯還沒你爸好吃呢」「我有那三十塊錢干點啥不好,去電影院花那冤枉錢」。但是最近幾年,每年過年都會被我拉著去看幾場電影、家裡來客人了也會下一次館子、甚至人到中年甚至開始用護膚品了。

無論是電影票房大漲還是口紅銷量大漲,對於中國人來說,都是消費升級而不是消費降級。

口紅效應的原理沒錯,但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學知識切忌一知半解,無腦套用。


前段時間我研究中國的稅收政策,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增值稅,相當於普遍意義上的「消費稅」,而中國的「消費稅」其實是奢侈品稅。而中國的消費稅徵收項目中,到現在依舊有「化妝品」這一項。這說明,直到現在,化妝品——即使是廉價的品牌——在稅法的意義上,依舊被認定為「奢侈品」。可見口紅銷量大增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了。


最近「消費降級」的概念很流行,那麼現階段中國存在普遍意義上的「消費降級」嗎?

具體到很小的範圍內,我覺得是存在的,畢竟各行各業各地區的發展階段不同,總是會存在不景氣的行業和不景氣的地區,但是普遍意義上的消費降級,我認為是不存在的。

以「拼多多」為例,「拼多多」讓廉價劣質商品的流行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之中,被很多人視為「消費降級」的代表。

但是大家可以看一下拼多多的買家秀。買家秀的普遍態度是「我原本用淘寶的,但是現在買不起淘寶上的東西了,所以改買拼多多了」還是「第一次買到個新鮮玩意兒」?

事實上,原本用高端產品的人,現在依舊是用高端產品;只不過原本不用產品的人,現在開始用低端貨了。雖然這樣將平均水平拉低了,但實際上依舊是消費升級。

如果還有所懷疑的話,諸位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使用的智能手機。十年間自己使用的手機價格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我個人一路從800塊的紅米換成了4000塊的mix)

之所以中國不存在「消費降級」而西方存在「口紅效應」,是因為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所面臨的經濟狀況不同。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是實打實的衰退,絕大多數人的收入都是會下降的。即使在經濟復甦階段,因為經濟增速太慢加上分配不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生活水平依舊會下降。比如美國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金融危機至今為止10年間,雖然美國已經走出經濟衰退,經濟「強勁」復甦,但是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反倒下降了。正是這種經濟現實才促成了銹帶翻紅、川普上台。

而中國所謂的經濟衰退,只是經濟增長不像之前那麼快了,由動輒12%甚至14%的逆天增長,變成6.9%的中高速增長而已。中國現在在世界主要國家中的GDP增速依舊排名第三(印度第一、越南第二)

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依舊維持在9%左右,即使考慮到貧富差距拉大和通貨膨脹,普通老百姓的實際收入年增速也在4%以上。收入增長這麼快,消費降級自然不存在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