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基本功吧。很多初練者都較偏重劈砍的力度和速度而忽略了起刀的速度和在適當時候止刀。就以下劈為例,起刀的速度靠的是肱二頭肌,肩前三角肌和背直肌腰起立肌的爆発力量,所以要對這些肌肉做多些針對性訓練。在練習舉刀下劈時,刀舉到頭上,刀身與地面平行卽可。下劈至刀尖與肩平卽止(手肘最易在此時受傷,所以最初應用較輕的竹木刀,下劈速度不宜太快)。因刀尖與肩平時,可與敵人保持最遠距離(假若他選擇退後避開)。若你下劈至腰以下時,你的上路已大開,給敵人擊打頭部的機會。我看過某吧友上傳之視頻。其中有彎腰砍敵足的招式,動作非常危險。有經驗的汁對手不會用刀招架,只須後退半步並前身俯前砍劈你頭頸。要攻擊敵足,自已必須蹲下(單跪)或偏身(抝步),縮小被打擊的目標並拉遠被打擊的距離。但凢奇招險招,必須有十足把握方可使用。順帶一說,初練刀時馬步宜寬,重心宜低以求身穩力雄。大開大合以求舒展筋骨,明確刀勢。比如習書,先練大字再練小字,目的是在蠅頭小字中也一筆不苟。刀法也是由大開大合練至輕撩細撥而不失練習下劈時可用前弓後箭步,左右平均練習一定次數。比如各五十次,再練上馬下劈一定次數。記著先舉刀,再進馬下劈。切忌邊舉刀邊進馬。因為舉刀時中門大開,此時進馬,很易被敵人乘機刺喉或胸。雖單獨練習,也應養成良好習慣。其實在實戰(比賽)中,很少如此大動作。不像在戰場上需要破甲,也沒有必要將敵人一劈兩半。刀劍夲來就很鋒利,一點一削卽可致殘致死。但作為基夲練習,這個動作不可或缺。剁法和劈法不同,同是由上往下擊,剁法應雙手持刀於胸前,雙肘微曲,後手(左手)大概放在太陽神經叢(俗稱心窩或雞心)的高度。剁時主要用右手推刀向前,左手微向後拉,雙手亦同前盡量前伸,擊出後同樣使刀尖剁下與肩齊的高度。和劈不同的是剁主要用肘和腕發力。出刀前刀不應往後拉弓,而且刀身和地平線不應大於90度。這是很常用而且很實用的招式。馬步也取前弓後箭,左右均可。進馬宜用滑步,卽用後足蹬地,前足前跨,後足再跟進。由於剁法回刀出刀的時間間隙小,身體的空檔也小。所以回刀和出刀的動作可在進步時同時進行。剁法要求很強的前臂力量,有空時在家裡坐立著也可練習,因動作不大。但切記安全,應面向牆壁。刺法:可分雙手刺及單手刺。本來打無定法,刺敵任何部位均可。但基夲練習,應以敵胸為基夲目標。夲來刺敵之頭咽均可致命致殘。但因目標較小且頭部躲閃靈活,容易刺空而為敵所乘。刺腹不能立時使敵喪失戰鬥能力,固亦不主張視為主要目標。1.雙手正刺:仍作前弓後箭步,左右均可。用指點江山之準備動作,雙足交替跨步或滑步前進,雙手同時向前方刺出,右手與肩平為度。此招初練頗覺彆扭,且刀尖搖擺不定。初練時不宜用力,慢慢習慣之後,雙手肘關節會漸可拉伸,動作便漸自然,刀尖也就穩定。曾練直拳者當有感悟。2.雙手側刺(右):用橫刀立馬式準備,亦可用四平馬代弓步,右肩向敵,左足推進右足向右側跨進,雙手將刀向右側平肩直刺,有如拚刺中之側突刺。初練時一步一刺,熟習後可加上滑步,增加進步之距離。3.單手前刺:先用指點江山起式,右足劃弧上步成右弓左箭,左手持刀前刺,右手向右後擺動平衡。刀刺直後收回右腰,右手重握刀柄,重心左移成左弓右箭,右手持刀平肩直刺,左手往左後方擺動平衡。如此左右反覆前刺,此招重點在轉腰扭馬,和左右手的力量。橫斬:起式用橫刀立馬,揮刀從右向左上斜斬,幅度揮至左滕對上。高度與肩平。上右弓左箭,步幅較劈剁刺寬。(劈剁刺之弓步,兩足橫距與肩寬齊,橫斬時則略寬於肩)同時刀由左向右橫斬,幅度同上,左右反覆揮斬。另可立定練習,兩足可分開更寬。左弓右箭,揮刀向左。右弓左箭則揮刀向右。揮刀180度大動作練腰馬。ps:最近eddie和Kelvin練的閉目接刀。方法是一方閉上眼睛,另一方則用竹刀先從左方或右方撥開閉目一方的刀,隨卽擊向他的頭部。閉目一方就凴刀被擊打方向的感覚,分別用左或右霸王舉鼎式擋架來刀。這種感覚反應的練習非常重要。因為刀尖速度很快,近距離是看不見的,要觀察對方手的動作和兩刀接觸時的感覚才能及時反應。有條件不妨試試。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