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的雅马哈FG830,觉得弦距太高,弹一个多小时就手疼,于是找老师调了弦距,现在感觉一二弦音色发生了变化,变得很单薄,没有以前饱满了,我想知道究竟是不是调了弦距的原因,还是说琴弦上锈导致音色发生变化?我该怎么做能恢复原来的音色?

是不是打品了呢?

录了风之诗的一段,弹得不好,感觉这段音色变得特别明显


感谢邀请!

其实,老师和调琴的工作人员,不是一个工种。你的琴也不是被调节了弦距,而是琴颈的张力被更改了设置。从音频上来听,也不是「影响音色」的问题,而是极有可能,琴颈已经后仰。

老师的工作侧重点,是教学,是通过演示,和技巧以及乐理的讲解指导,传授给你演奏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调琴的工作人员,是要了解乐器的特点和特性,根据演奏者的需求,来达到演奏技巧所需要的音色和和手感。

尽管一部分老师,通过对演奏方面的了解,能够通过琢磨自己日常能接触到的吉他,掌握一定的调节方式和规律,但是,能够达到资深的琴行工作人员的水准,是不可能的。

这个调试的技能积累,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的,不是短期内可以达到的。厂方会给一些培训的资料,但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是各不相同的,在遇到非常规问题的时候,依然要邮件厂方的技术人员。

Martin 的相关技术资料非常复杂,尽管阿姨已经写了一年多的知乎,感觉也只是写了冰山一角,Taylor公司比较简洁实用,但是涵盖面,不如马丁的广泛,毕竟这两家公司历史相差很远,产品线马丁的体量也不是一般的大。Martin只给认证的经销商做培训,只教授给客户保养知识,泰勒会简单的有些讲解如何发现不良的特点,对这两个牌子的设计和调试知识,客户主要依赖于经销商。

(但国内的状况不是很理想,门槛偏低,经销商良莠不齐,销售环节利益导向严重,导致很多琴行即使取得了经销权,也是仅仅是把其作为「撑门面」的商品,并不会去学习产品和调试知识。)

作为历史也比较悠久的Yamaha,其实在随琴附赠的说明书里面,是有教你怎么微调处理吉他日常会遇到的问题的,只不过大多数人都不会仔细去看这个说明书。

Anyway,这个问题不讨论了,雅马哈的品质还是非常过硬的,一般的调节都是可逆的,一般不会出现不可挽回的严重问题。阿姨根据你提供的音频,能够做出判断,可以来教你按照步骤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你回忆一下,老师给你调琴的时候,用到了什么工具?有没有换过琴弦?

如果用了扳手——

观察琴颈,是否后仰(Backward)。

图中最下面的情况,就叫做Backward,就是后仰,这就是为什么你在弹奏指板中段的位置的时候,有「噼里啪啦」的噪音的原因。

如果和上图中最下面那个状况一样话,就找一个操作台,有桌子盖上垫子,把琴头垫起来,没有的话就琴平房在沙发上,琴颈枕在扶手上。然后,微松34琴弦,其他的不用松。拿出你的扳手——

向著著此图左边的方向,拧90度,稍等两三分钟,再观察,如果还是和图3类似,就再来90度,根据Backward的程度,来确定反复的次数。调节到琴颈基本上平直,即可恢复。

(注:也不要追求过于直,过于直被称为Dead Straight,也是错误的。7-12品要保留有微微的弧度。)

调节好之后,1弦1品的弦距应该是0.5 0.3 毫米的样子,12品6弦,应该是3毫米左右。测量时不要算上琴弦的直径,和品丝的高度。测量示意图如下:

如果用到了砂纸,打磨过琴桥——

如果你的琴颈,在经过步骤1之后,还是没有恢复的话,极有可能是老师给你磨了琴桥。你需要做的就是琴桥加高回原来的高度。可以从网上购买琴桥。为了便于判断,我们暂时先用电话卡剪成细条,放在琴桥下,测试一下高度。原理就是把磨掉的部分,垫回去,磨掉多高,垫多高,即可。

如果老师给你更换过一套琴弦——

Yamaha FG830的琴弦,出厂是012的,如果换了更细的琴弦,比如010的,或者是杂牌的张力不足的琴弦,也有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买一套名牌的,和原有张力差不多的琴弦,换回去就好了。

(还有一种极特例,就是面板因干燥塌陷。见:弹吉他的张阿姨:怎么判断吉他的存储状态?干燥或湿润会是什么样呢?靠查天气预报空气湿度来确定吉他保养情况靠谱吗?)

如果经过以上的3个推断和解决方式,还是没有解决你的小琴琴的问题的话, 那极有可能你的老师用了某些极端错误的方式,调了你的琴。你就再仔细的回忆一下,调琴的过程,并且附图给阿姨,阿姨再来具体告诉你,你该怎么做。

感谢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

别怕~~

?( ′???` )比心。



很多古典吉他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先确定琴桥高度和下枕高度,以此为基准来确定接柄角度。然而当今大部分(注意是大部分)民谣吉他厂家都是先接柄然后再贴琴桥再拉琴弦再磨下枕高度。

看了回答中有画图分析合力的,其实最本质的还是力矩。面板不止受到琴桥传递过来的力,还有琴弦末端端子给予的力,把面板独立出来做分析(回想一下初中物理力学分析),琴弦给予的其实是一个力矩,琴弦张力、琴桥高度和下枕高度都会影响力矩大小。

根本的影响因素是力矩而非弦距。之所很多人认为弦距低影响音色是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是这样的:同一把琴把下枕磨低,弦距就降低,然后音色就单薄了。如果是两把琴不考虑力矩只看弦距来思考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观察问题要往深处去,不能只看表象。

所以题主问的问题的答案其实是:吉他磨完下枕虽然降低了弦距但是减小了琴弦驱动面板的力矩,所以音色变得单薄起来(音色确实发生了变化)。

题主要是有条件可以去测量一下琴行里的琴,六弦到面板的距离。你会发现,马丁这类琴的这个距离相对较高,同样的琴弦张力的前提下,马丁的声音就会更powerful,而很多音色单薄的琴这个距离相对较小。而这个距离太大又容易拉起面板,这对音梁结构的设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寻找这其中的平衡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了。


看了下觉得只有@Coldplay 的回复在点上。

不多说,直接看图。

1 琴弦在下枕处有两个固定点

2 弦在下枕后方形成一个夹角

3 弦的张力形成对下枕的合力F

4 如果磨低下枕,则 [公式] 增大,合力F减小。

而这个力F,是影响震动传导的一个关键因素。

F越小,弦的能量传递给面板的部分就越少。

这就是为什么磨低了下枕之后音色会变得单薄。


题外话,古典琴的设计者为了增大这个力,流行用一个黑科技,如下图:


追问:影响真的大吗?

好吧,设枕高为h,弦对枕压力取F的竖直方向正交分解 [公式] ,则

[公式]

黄色部分是弦枕高为0到正常上限的区间。磨低弦枕的时候, [公式] 是加速变小的。


感谢 @权东源 的指正,补一张扭矩的图。


本人是职业吉他维修师,看了张阿姨的解答,觉得说的很不错,写的也很不错,给的调整方法也无懈可击。 但是还是想多提一句,版主问的问题是,弦距和音色之间的关系。 在此可能楼上的张阿姨也没法给出确切答案了。

我也只能给出我多年维修吉他的经验给大家。

吉他上的每一个部件都在参与震动,参与著音色的构成,哪怕一个螺丝都可能回影响琴体的声波传导。当然,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声学,材料学,材料力学等等知识。在这里我不赘述了。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音色,是指声音的特性,该特性包含很多范畴,比如地中高频的分布比例问题,延音问题,吉他腔体带来的声场问题等等。 当然,这里要强调一点,音量——不在该范畴内。您不能因为这个吉他的音量变了就说该琴的音色变了。 就跟喇叭一样,喇叭扩音的时候也带有音色特性,但是大音量和小音量不是他的音色特性。 所以,音色中不包含音量概念。

既然知道音色不包含音量,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要知道,弦距最直观影响到的是琴弦的振幅,在声学理念里,振幅即代表能量,也就是通俗说的音量。 弦距低的,你可能很容易就弹出和弦,让吉他的腔体发出该吉他固有音色的音,弦距高则比较难有好的手感。但是并没有能影响到该吉他的声音特性。 也就是说! 一把音色温暖的吉他,你无论是大音量还是小音量,都无法通过单纯改变弦距,让他的音色变成现代的,或者是轻盈的。 改变弦距,直观的是改变手感,而非音色。

音色的特性,大部分来自于吉他材料的选择,制作的工艺,音梁的结构,箱体的形状等等。

而弦距,并不能改变吉他的音色。 就跟汽车一样,你要改变他的动力,必须要更改发动机的各项参数,例如燃油压缩比,缸径,缸套材料,活塞材料,缸数等等。。这些参数犹如木吉他的材料,板材厚度,音梁结构,音梁厚度高度,切削程度,音梁位置等等。。 这些才是导致吉他音色特性的最重要特点。

谢谢,以上仅仅作为本人多年从业的经验之谈,键盘侠勿喷。


会有影响啊,弦高调低,声音就是会变得比较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