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晉建立者,其滅唐建晉的過程極不光彩,為了扳倒李從珂,他向契丹稱臣稱子,並割「燕雲十六州」,成為臭名昭著的「兒皇帝」。

有人說,他不就是那個大漢奸,賣國賊,可憐我國古代的燕雲十六州啊!

個人覺得這一點也是後世儒家站在漢人的角度上看覺得石敬瑭不要臉,可別忘了,這件事的主角一個是沙陀人,一個是契丹人,在遊牧民族眼中這種認乾爹的行為其實並不十分丟臉,鐵木真當年還認王汗當乾爹呢。

中國古代的民族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模糊性,表現為平常蔑視蠻夷,當蠻夷強大起來或發展出新潮流,就認為他們是偷師中原,華夏古已有之,甚至把他們定性為炎黃後代的旁支承認其地位。所以我們會看到中國史書把不利己的非中原漢人定性為漢奸,如石敬瑭;把擴張者稱為本國英雄,如成吉思汗。

在皇帝輪流做的五代,石敬瑭算是個不錯的皇帝,他不好色,不奢侈,知民苦,輕賦稅,選賢任能等等。

然而割燕雲十六州又實在是為中原惹來了大禍。這禍患,即便是石敬瑭的百倍功績也抵消不了。


首先感謝悟空問答邀請。

石敬瑭獲得這樣的光榮稱號,與他做的一件貽害中原地區三百多年的事有關。

石敬瑭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李嗣源軍中與李從珂一起為後唐滅後梁立下汗馬功勞,並在明宗即位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力勸李嗣源堅定反判李存勖,攻取汴京謀取帝業。

李嗣源死後,李從厚即位,對功臣李從珂、石敬瑭很是猜忌,逼得李從珂拉起反旗。李從厚想讓石敬瑭去平反,但石敬瑭肯定不想和李從珂兩敗俱傷,就把投奔而來的李從厚拘禁起來,向李從珂邀功。

李從珂即位後對石敬瑭也很不放心,不放石敬瑭回到經營多年的河東根據地。石敬瑭的妻子永寧公主向皇太后求情,石敬瑭終於回到河東,積極準備軍糧物資,以備不測。

後石敬瑭試探性要求去別處任職,李從珂順水推舟,而石敬瑭不幹了,開始攻擊李從珂得位不正,暗中許諾割讓燕雲十六州、進貢大量財帛、稱兒皇帝以獲取契丹軍事援助,並在事後兌現諾言。

這件事讓中原地區失去地域草原民族的屏障,從此北方政權的鐵蹄隨時可以南下,威脅黃河流域,造成有宋一代一直處於被動捱打的局面。


石敬瑭被人稱為「兒皇帝」,是古今第一賣國賊是有原因的。

公元936年,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後唐河東節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後晉,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

中國人講究「兄弟鬩與牆,外御其辱」,唐末的藩鎮割據,互相爭鬥這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應該關起門來內部解決,而他卻為了個人的野心引狼入室,勾結契丹人賣國,而且最終還打輸了,這種沒眼力見,還弱智的SB戰五渣不罵他罵誰?

而且他割讓出去的燕雲十六州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北方的屏障,直接面對契丹的兵峯威脅,使得後來的宋朝不得不在北方囤積重兵,牽扯住了大部分的力量,而沒有力量收拾西夏和大理,導致宋朝的軍事力量一直都積弱。是的宋朝三百年來百姓都得收到兵災之苦,說他是古今第一賣國賊肯定不會有錯的。


其實這也不能算怪石敬瑭,他當初讓出燕雲十六州給遼國以為沒有多大點事,大不了他死了自有後來者去收回來了可是他忽略一點那就是燕雲十六洲的地理位置,燕雲十六州就好比是中原地區的大門在往後是無險可守險草原多騎兵過之如平地,從遼國的(契丹人)到金國的(女真人)燕雲十六州一直沒有收回來,最後到宋朝兩宋一共三百二十年可是喫盡了苦頭就是因為前無天險可守每當有騎兵來襲最後只能落荒而逃


看看地圖就知道了,割讓燕雲十六州後中原政權失去了最後一道抵擋遊牧民族南下中原腹地的屏障,契丹的精銳騎兵可以輕易的進攻整個黃河流域。


沒看清題目這「後唐」

是說歷史上「後唐」?

還是現在「後唐」?


割了幽雲十六州給了契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