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爲,中國人喜歡歷史,喜歡談論歷史,其實,是因爲:普遍大家都向往懷念祖宗們的那個年代,也是發泄一些對近代歷史的不滿,所以,中國人才喜歡從歷史中尋找慰藉。其實,筆者認爲: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作爲中國人,我們多多少少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有所瞭解。

  我們知道中國早期有夏、商、周文明,也知道甲骨文出自於哪個時代,專業的一些學者還懂得如何識別甲骨文。《史記》裏面記載的關於三皇五帝的歷史,其實,距離作者司馬遷所生活的時代已經將近三千年了,即便是這樣,司馬遷依然很清楚前人的歷史。

  可見,中國人對於前人歷史的認知,是從來未曾有過斷層的,這一點是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不曾具備的,這一點是值得每一箇中國人自豪的。也正是因爲這一點,中國人喜歡談論歷史,也正是因爲這一點,我們在談論歷史的時候,可以滔滔不絕談天說地各抒己見。

  我們再反觀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西歐人,他們卻對自己祖先的歷史,比如:邁錫尼文明、克里特文明一無所知。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邁錫尼文明、克里特文明是歐洲文明的發源之地,這就相當於夏、商文明,在中國文明發展中的無可替代的地位。孔子知曉夏、商的歷史,並且,想用一生去推行周禮,但是,像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那樣的古代西方聖人卻不知道他們祖先的文明。

  那麼,這是爲什麼呢?

  其實,西歐人不瞭解古希臘、古羅馬的歷史,是從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開始的。在當時,掌握着社會文化資源的人是少數的傳教士,只有他們才能看懂文字記載的文獻。除卻傳教士,其它的西歐人都是文盲或半文盲狀態。

  並且,偏偏當時記載了輝煌的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經典文獻是用少數人看得懂的古希臘文字和古羅馬文字記錄的,甚至,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獻都被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所保存西歐人少有見到,加之,基督教的盛行大家只對屬於基督教的文化有所瞭解。

  這樣的情況也就造成了:即便有文字保存,也很難做到歷史的普及,普通人更是想都別想。

  直到八世紀末期,這樣的文化堅壁才被打破。法蘭克王國加洛林國王,查理曼大帝帶領了一大批人掀起了一場文藝復興運動,他們極力的恢復和興辦學校與圖書館,這次運動史稱:“加洛林文藝復興”運動,甚至,在後世被稱爲是“歐洲的第一次覺醒”。

  這場運動影響了一些西歐人,他們開始知道古典文獻的存在,也慢慢的去了解這些文明。由於,傳教士依舊是社會文化的壟斷者,很多教育和文化資源依舊不能被普通人所享受,古希臘、古羅馬文化,想在這片土地上獲得重生還需要時間。

  但是,在這場文藝復興當中,用到的古典文獻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根據前面文所說的,在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一些古典文獻留在了拜占庭,被拜占庭帝國內的圖書館所收藏,還有一部分就流落到了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人用自己的民族文字翻譯並將其保存了下來。之後的西歐人又將這些從阿拉伯人手中得到的古典文獻,重新帶回到了它們的發源地,並將其翻譯回拉丁文。

  自此以後,歐洲的智慧火種又被接回到了歐洲得以熊熊燃燒。可以說,歐洲文化的斷層也就從這時被填補起來了。

  話說,在西歐的歷史上,曾有過三次文藝復興:

  第一次、就是上面提到過的加洛林王朝時代的文藝復興,這個時間發生在公元8史記的末期至公元9史記的早期,期間持續的時間不是太長。

  第二次、就是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文藝復興,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傑出的人物。特別的建築,更是再一定程度上成爲了很多後世城市經濟發展模的板。

  第三次、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這次的時間則發生於公元14世紀到公元17世紀左右。這次文藝復興的最大貢獻就是:其人文繁榮的狀況,最終,在西歐各國得到廣泛傳播和高度發展,可以說,這一點是前兩次文藝復興所無法比擬的。

  其實,所謂的“文藝復興”說淺顯一些,就是西羅馬的滅亡使得西歐國家的文化受到了破壞,曾經輝煌的古典文化不復存在,人們希望能夠通過復興的手段,重新找回那些璀璨輝煌的文化。由於,阿拉伯世界的圖書館裏有很多當時的古典文獻,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就回到那裏找文獻,並且,向阿拉伯人學習自家的文化。

  不過,通過文化的傳播,一些著作也會被阿拉伯人傳回歐洲。

  其實,歷史上的阿拉伯人,特別喜愛翻譯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文獻,於是,在9世紀與11世紀之間,掀起了一場運動,名爲“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地跨亞、非、歐廣茂區域,交融波斯、印度、希臘、羅馬、阿拉伯等古代東西方文化的譯介活動。

  可以說,這樣的運動,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不多見的。

  這樣看來,整個阿拉伯世界,他們的文化水平在當時的世界是鮮有國家能夠比得上的。但是,爲什麼即便是擁有如此先進的文化,甚至,比西歐人還了解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人,後來,他們在進入近代之後,卻對整個西歐望塵莫及了呢?

  其實,這是因爲阿拉伯人一直都充當着一個文化傳播者的作用,他們善於接受外界不同的文化,譬如:古代印度的,古代中國的。幾乎當時世界上所有優秀的文化都能夠在那裏看到,這就相當於煮了一鍋大雜燴,融合得好就利於更上一層樓,融合不好就會停滯不前甚至是落後。

  可惜的是,阿拉伯世界一直被伊斯蘭文化所主導。

  這就是說:即便他們熟知當時世界上各種先進的文化並傳播那些文化,熟知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中的先進思想,但是,其中所特有的理性主義並沒能發展起來。他們確實是西方古典文化的獲得者,卻沒有革新只是原封不動的將其保存下來。

  最終,直到歷史的潮流將這顆火種送回到了西歐人的手中。

  不論如何,歐洲文明的發展,阿拉伯人是有着卓越的貢獻的。就像英國的學者羅伯特·佈雷福特所說的:“沒有阿拉伯人,就沒有現代的歐洲文明。沒有他們,歐洲沒有機會扮演一個超越所有先前進步階段的角色。假設,沒有阿拉伯文明的影響,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不可能發生。”

  可笑的是,現今在阿拉伯世界中,卻有很多人揚言着:“要想盡一切辦法打敗西方文明。”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的祖先們在現代歐洲文明的出現上,是有過巨大貢獻的。甚至,是他們的祖先決定了後來歐洲文明的走向,這一點無論是誰都是不可否認的。

  參考資料:

  【《歷史上的三次文藝復興運動》、《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阿拉伯人對歐洲文明的貢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