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火的事情當然是我們人類終於拍到了黑洞的照片。

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組今天在美國華盛頓、中國上海和臺北、智利聖地亞哥、比利時布魯塞爾、丹麥靈比和日本東京同時召開發佈會,公佈了黑洞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黑洞提出來已經超過一百年了,但此前人類從來都沒有拍到過黑洞的照片。

人們只是靠理論去推測黑洞的樣子。

前些年大熱的電影《星際穿越》中,諾貝爾獎獲得者基恩·索普還在電影中生成了一個黑洞。

今天,我們人類終於拍到了黑洞的照片。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所以有人稱之爲有生之年系列。

爲什麼黑洞難拍呢?

第一黑洞本身不發光,周圍還有大量的物質幹擾,這使得雖然宇宙有上億的黑洞,但我們發現並確認的不過二十來處。

二來,黑洞離我們太遠了。當然,不應該帶着遺憾的語氣說這個。因爲要是太近,我們早就被吸進去了。

這一次拍攝的黑洞離我們有五千萬光年,儘管黑洞超級大,但我們拍過去,難度相當於在地球拍月亮上的一個橙子。

所以,爲了拍出這張照片,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組調動了位於世界各地的八個射電望遠鏡,一起向外太星撒下了大網,才終於捕捉到了它。

而爲了把它的照片洗出來就花了兩年,但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因爲拍出來的照片完全印證了當年愛因斯坦的預言: 一個近似圓形的暗影被一圈光子圓環包圍。由於旋轉效應,黑洞左側更亮。

這是人類史上一個值得紀唸的日子,也是一個兆頭,在數十年的太空探索沉寂之後,人類終於又把目光投向了星辰大海。

前不久還有一個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要讓美國“重返月球”

而我們中國早就計劃要登月,不然我們搞那麼嫦娥幹什麼?

爲什麼中美兩國都把目光放到了太空呢?

因爲人類的未來在太空。

太空或許是不產生經濟效益的一個領域,但它帶來的科技發展卻是最快的。美國現在爲什麼科技領先,當年的太空競賽不能不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連敗下陣來的俄羅斯,也同樣積累了相當厚的科技儲備。

而在教育領域,我們也會發現,天文雖然不是學校的課程,但對天文感興趣的孩子往往都特別突出。

美國很多企業家小時候就是天文愛好者。

中國也有這樣的例子。

騰訊的老闆馬化騰從小就立志做一個天文學家。十四歲那年,他要買一個天文望遠鏡,需要花家裏四個月的工資。家裏不願意,他就在日記中寫道:“父母扼殺了一個未來的天文學家……”

父母看到後,一咬牙給他買了。當然,馬化騰最後學了計算機,沒有成爲天文學家。其實小時候癡迷於天文的人,很少有成爲天文學家的。但是,他們在決定自己的職業後,往往很快成爲這個行業的佼佼者。

爲什麼呢?

原因有三。第一,愛好天文的普遍智商比較高。

曾經有一個調查,所有的科學家中,物理學家跟天文學家的平均智商是最高的。

第二個原因,一個經常仰望星空的人,他的視界是開闊的。他看問題往往能夠想得更深更遠,而不會只着想於眼前的小世界。

愛好天文的人心態好,更經得住挫折。

看過宇宙的廣闊之後,你真心不會再把身邊的小挫折當回事,我們只不過是宇宙塵埃中的塵埃,有些事情真不必太在意。

第三,愛好天文的人,都特別有探索精神,地球之外有什麼?太陽系之外有什麼?銀河系之外有什麼?時空、黑洞、引力波、暗物質、外星生物……天空裏充滿了太多奇妙的東西。天文甚至脫離了我們的三維世界,瞭解它需要四維的思考。愛天文的孩子等於掌握了降維打擊的法寶。

所以,我建議家長們多讓孩子學習一些天文知識 。學天文知識,興趣是關鍵,只要孩子有了興趣,宇宙就是他暢遊的海洋。

怎樣讓孩子對天文感興趣?其實半個月前給大家發過一個東西,當時下面好多人點贊打聽這是什麼。

給大家看看圖。

有一種心醉的美。彷彿把星球都握在了手裏。

這個作品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制造的。作者是美國NASA行星科學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鄒小端,她在給自己孩子講解天文的時候,就發現光靠語言很難講清楚,如果有一個模型就好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