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可以不是自己的,生活必須是自己的。

  房屋改造

  老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然而當這句話用來形容房子,基本都是很糟心的感覺。比如日本的吉村一家,三代同堂,6口人。而房子的面積只有6坪,大約20平米。

  當開門走入吉村家時,第一反應是:這是倉庫吧!牆上掛着手推車,各種箱子、袋子堆積在玄關,堪堪有一條路讓人側身走進去。

  進入房間後,很難說清是房間的哪一部分。它應該是廚房,畢竟擺放着鍋碗瓢盆。可實在過於擁擠,狹窄到冰箱門永遠只能打開一點點,從門縫拿東西。

  緊貼着冰箱的居然是洗衣機,再拐角就是衛生間。大人上廁所時,坐在馬桶上連腿都要抱緊,否則就會卡在牆上。

  要洗澡的時候,爲了避免被過路的行人看到,要先拉起塑料布擋住玄關,然後在洗衣機那裏換衣服。

  洗衣服時,髒水直接排入衛生間。而此時吉村家的人還不知道,正是這個習慣,讓他們和死亡只有一步之遙。

  再往裏面移幾步,是勉強稱爲客廳的地方,一家人喫飯、看電視都在這裏。但這兒同樣是外婆的臥室,有時候孩子們要看電視,老人家只能等到他們結束才能睡覺。

  牀尾部居然是一個梳洗臺,大家每次洗臉刷牙,都踩在牀上走過去。

  最讓人喫驚的,是去二樓的樓梯,足足有45度傾斜。下面固定的防護網,不是爲了防止孩子亂跑,而是孩子滾下來時,提供一個緩衝保護。

  兩個兒子、一個小女兒,已經數不清多少次因爲踩空而滾落。如今大人上樓跟跨欄一樣,小孩兒倒是練出矯健的身手。

  戰戰兢兢地爬上二樓,感覺有三:一暗,二擠,三吵。

  屋頂基本每五分鐘就有一架飛機,房間裏被各式各樣的盒子塞滿,夫妻和孩子五個人,晚上睡覺只能鋪開三牀褥子。男主人在縫隙處,用坐墊鋪一塊地方睡覺。

  其實二樓的採光十分好,可如今都被擋的嚴嚴實實,窗戶基本成爲擺設。

  設計師石井亨看一圈後,笑得很勉強。他怎麼也沒想到這次的房間居然如此小,而且還有6口人,難上加難的是,要做出7個不擁擠的房間。

  多番測量計算後,設計師開始了第一步:拆。整間屋子除了屋頂和支撐柱,全部拆掉。可拆到一半,所有人都愣住了:房子一個角落的支撐柱,早已被腐蝕到支離破碎,懸在半空,搖搖欲墜。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吉村家的洗衣機嗎?常年用衛生間排水,許多水都從牆壁滲透,腐蝕了木材。

  石井立刻更改方案,重新打混凝土地基,用防水木材替換腐朽的支柱。隨後,他做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將全部支柱從1公尺高的地方鋸斷,中間增加一根橫樑,再與懸空的舊支柱連接。左右交替向上延伸,最後在沒有改變房屋高度的前提下,將原來的2層小樓擴展爲5層!

  左右交叉的設計方式,充分利用了立體空間。多出來的樓梯下面,是額外的收納面積。玄關大門被他由北移向東,避免被路人看到家裏尷尬 。

  一樓擴大了衛生間,洗衣機被藏在樓梯口。

  剩餘的面積,他設計成外婆的臥室。當老人家知道有了自己的房間,笑得很開心。

  房間緊挨着樓梯,樓梯正下方的空間,成爲收納處 。爲了避免老人費力彎腰,石井在這裏用了伸縮式掛衣架,高度剛好是老人坐在牀上拿時,最舒服的位置。

  而且特意給她做了迷你化妝臺,老人看到後說:看來以後要開始化妝了。

  石井懂得尊重女性,不論什麼年紀,都會有愛美的需求。

  一樓通往二樓的臺階只有5層,可石井還是加上了扶手。因爲老人年紀越來越大,現在沒問題,不意味着以後也可以輕鬆上去。他連未來的事情也考慮在內。

  二樓的變化最不可思議。房間之前最大的弊端就是昏暗,石井在這裏特意開了一扇大窗,如今這裏是陽光最明媚的廚房。

  餐桌一邊是三把椅子,另一邊是緊貼着窗戶的長臺,同時也是一個收納櫃。

  這裏既是餐廳,也是客廳。餐桌下面有滑軌,輕鬆就能推到窗邊,變成客廳娛樂室。

  最貼心的是,移開桌子後,下面有一個隱藏的收納櫃,可以直接滑動,增加儲存量。

  如果走出屋外,會發現正門旁邊有一扇小門。這是廚房的正下方,石井在這裏又空出一個倉庫,給他們放雜物。

  三樓的房間花費了石井很多心思。孩子需要書桌,父母需要房間,他將這兩個地方合併起來。

  明媚的陽光下,橫排三個小書桌,是孩子們做作業的地方。不需要時,這些桌子可以拼接成茶几。

  背後的大收納櫃裏,放得下幾牀被褥,鋪下就成爲臥室。他甚至加了一扇推拉門,可以變成一個獨立房間。樓梯過道在這裏特意放寬,即使關門也不影響上下樓梯。

  石井這麼執着於增加樓梯,除了擴大空間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擔心孩子。爲了防止他們再摔下去發生事故,新房子裏的樓梯,沒有一個超過10階,更沒有45度傾斜的大坡。

  四樓和五樓屬於孩子,他加裝了隔音玻璃,還在轉角處特意增加了第2個廁所。

  四樓樓梯兩邊的牆壁上,他將針刺地毯作爲壁紙貼上去,又安裝了攀巖用的石塊作爲扶手。低處的給孩子們用,中間的給長大後的他們用,最高的是大人用。其他的則能用來掛東西。他依舊在考慮未來。

  還有一處牆壁兩側安裝了白板,專門用來給孩子塗寫。上五樓的臺階有三個,三種顏色,對應三個孩子,各自放自己的東西,避免孩子們爭執。他想的比當媽的還細緻。

  五樓是孩子們睡覺的地方,如今變得十分寬敞,再也不用擔心擁擠。

  全部算下來,這次改造花費將近140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84萬,吉村家拿出了全部的積蓄,萬幸結果讓他們十分滿意。

  這裏是他們的家,有着各種各樣的回憶,曾經的不足就是擁擠、不便,如今石井幫助他們變得更好。有回憶、有家人、開開心心,纔是家該有的樣子。

  老奶奶曾經說:我之前覺得這個屋子,根本不可能讓6個人住舒服。現在才明白我錯了。

  也許這也正是好的設計師讓人敬佩的地方:以人文本。化不可能爲可能,比主人考慮的更多更遠。所以他們才被稱爲“師”。

  圖片、資料來源:

  《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