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國資國企年度十大關鍵詞 財經 第1張

文 ·記者 劉青山 原詩萌 任騰飛 王倩倩 饒恆

國資報告》雜志2019年第1期

微信公號ID:guozibaogao

過去的2018年,有一些關於國資國企的詞匯頻頻出現。《國資報告》聯合今日頭條、國資委網站、國資小新,從“兩微一端”和網絡大數據種篩選出年度國資國企十大關鍵詞。這些熱詞勾勒出新聞熱點,體現出改革動態,反映出發展變化。

它們分別為:十九大精神進央企、高質量發展、自主創新、脫貧攻堅戰、風險防控、改革開放四十年、世界一流企業、收入分配改革、雙百行動、國民共進。

盤點2018:國資國企年度十大關鍵詞 財經 第2張

十九大精神進央企

:凝心聚力新時代

黨的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舉行,註定在內地發展史上留下濃重一筆。大會總結過往、研判現在、謀劃未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內地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為中央企業改革發展領路引航。

新時代的改革坐標下,國資國企改革發展黨建迎來新任務新使命。以“十九大精神進央企”為主旋律貫穿改革發展全過程,中央企業由此進入立體全面、深入持久的篤用踐行階段。2018年,無論是內地各重大工程建設現場、科研一線,還是遠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工程項目部,哪裡有央企員工,哪裡就有十九大會議精神學習的熱潮。

入心 創新

國有企業是內地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是內地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作為經濟壓艙石的央企,更是在新時代內地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迅速及時、創新高效傳遞十九大精神極為關鍵。

幾乎與黨的十九大報告展現於公眾面前同步,2017年10月18日下午,作為首批向中外記者開放的四個代表團之一,黨的十九大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臺灣廳,圍繞十九大報告進行了熱烈討論。會議閉幕後,國資委黨委於2017年10月26日召開專題會議,強調要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譜寫國資國企改革發展黨建新篇章。作為宣貫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報告會。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層層傳導,兵器裝備集團在會議期間把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兩級中心組、網絡直播、手機直播等多種形式,組織總部及60餘家成員單位6萬餘名黨員,滿懷激情集中收看十九大開幕盛況。

十九大一閉幕,兵器裝備集團立即召開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報告會,十九大代表,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徐平作《學習十九大,走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內地夢不懈奮鬥》的主題報告,對今後一個時期的宣貫工作做重要部署。

帶頭宣貫十九大精神由央企“一把手”,也不乏一線黨員代表。黨的十九大代表、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張黎明第一時間參加國網天津電力舉行的座談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是檢驗創新成果的重要標準。”他表示,黨的十九大已經閉幕,但黨代表的職責沒有結束,要牢記初心使命職責,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在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上作表率。

全面 立體

十九大精神進央企重在發動全員入腦入心,實現宣傳貫徹全覆蓋。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豪邁號角,響徹基層一線的各個角落,遍佈央企每個生產車間、工程項目。

南方電網廣東省輸變電工程有限公司直升飛機機巡二隊在空域管制期時刻待命,並利用待命期間組織對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展學習和討論;在華電集團辦公室、餐廳、車間、宿舍、班車上……處處可以聽到員工熱評熱議熱學十九大報告的聲音。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往深裏走、往實處落,凝聚起了上下同心建成世界一流軍民結合型企業集團的磅礴力量。為確保全方位貫徹,內地航發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集團公司轉型升級、二次創業,研究制定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明確了三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

新興際華採取多層次,立體式,全方位的學習教育培訓,結合集團發展、聯系本職工作,全面系統學、原原本本學,先學一步、想深一層,在提質增效、現場管理、安全環保上發力,進一步推動十九大精神在新興際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值得強調的是,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組織開展的“十九大精神進央企”網絡主題活動中,一共進15家中央企業,這些企業遍佈祖國大江南北,進基層、下車間,把中央企業滿懷豪情、昂揚奮進的學習氛圍和幹事創業的熱情傳遞給廣大網民。

融合 推進

十九大精神進央企,切忌變成一陣風,一股熱潮,應該緊密結合企業改革發展實際,融匯貫穿於員工一線生產中,才能確保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始終永葆活力,始終沿着十九大報告指引的方向全力挺進。

內地通號是保障國家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的先鋒和主力。學習貫徹踐行十九大精神,內地通號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志亮表示,內地通號將結合企業改革發展的實際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落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進一步加強質量安全長效機制建設。

十九大開啟了新時代的偉大征程,招商局集團也隨之站在145週年的嶄新曆史起點。招商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建紅表示,黨和國家在新時代向着新目標開啟了新徵程,對於招商局而言,要積極融入國家和時代發展的洪流,主動擔當、勇往直前。

與招商局集團的悠久歷史形成鮮明對比,剛剛成立滿一年的內地寶武集團也以特殊的方式將十九大精神源源不斷地注入企業變革發展。十九大後不久,內地寶武發佈了央企首部三年戰略規劃。

將十九大精神與企業轉型升級深度融合,內地寶武以十九大報告關於“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為指引,明確以“驅動鋼鐵生態圈綠色智慧轉型發展,以鋼鐵產業為基礎,新材料產業、現代貿易物流業、工業服務業、城市服務業、產業金融業協同發展。”

告別2018年,十九大精神進央企在陣陣熱潮中向深度推進。迎戰2019年,央企仍將在實踐層面深化、豐富十九大精神的時代內涵。

高質量發展

:穩健築牢強企基石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沒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就不會有整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2018年以來,國有企業以高質量發展為指揮棒,夯實實業根基,增強主業競爭力,通過跨界共享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健築牢強企基石。

回歸實業 深耕主業

高質量發展的要義是推動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大不大”轉向“強不強”。對於企業自身而言,改革發展的目光應緊緊圍繞主業,擁抱實業。離開實業談高質量發展,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依靠改革轉型實現“回歸主業”,成為中冶集團振興脫困的重要舉措。中冶以冶金工程主業作為“看家本領”,依託傳統冶金工程比較優勢向外適度延伸,提升核心能力、提升優良品質、再造發展新優勢。2018年,內地規模最大的高鎳三元前驅體研發及生產基地與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純氧化鈧研發及生產基地落成,正是中冶深耕主業的有力註腳。

釋放生命力,擁抱高質量發展。國機集團立足工程機械行業的機遇和挑戰,聚焦“裝備製造業、現代製造服務業”兩大領域,有序推進主業結構調整。2018年4月28日,由國機集團所屬國機重裝核心製造企業二重裝備研製的加氫反應器,由於產品超大、超重、超限,其運輸、吊裝、發運創造了內地整體聯合吊裝新紀錄。本次成功發運,被看作是國機重裝重組整合的里程碑事件。

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做強做優實業,是新時代國企改革發展的主旋律和定盤針。以戰略為引領,推動技術、人才、資金等各類資源要素向主業集中的舉措不斷落地,結出碩果。

路徑創新 發力供給側

着力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擺在企業面前的壓減去產能、處置殭屍企業、培育新興產業、瘦身健體等改革任務依然繁重,如何走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效創新之路考驗着企業智慧。

2018年以來,內地有色金屬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向深入推進。中鋁集團作為行業龍頭企業,責無旁貸地成為了落實高質量發展任務的主力軍。深耕創新之路,2018年8月,中鋁集團成功發行央企首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ABS(融資租賃債權資產證券化),此次ABS的發行盤活了中鋁租賃存量資產,為行業企業運用多種資本市場金融工具實現高質量發展開闢了新途徑。

改革的壓力,正逐漸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為加速佈局戰略新興產業,央企開啟了金屬3D打印協同創新合作序幕。以跨界共享為創新方向,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與內地航發、內地商飛在京舉辦了《中央企業金屬3D打印協同創新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前期調研和溝通過程中,中車集團、中廣核、寶武集團、中鋼集團、國機集團等企業均積極響應並表達了參與合作的意願。

開放合作 進軍高端市場

企業高質量發展,意味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發展。在日益開放的國際化市場中,能否佔據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則是對產業和服務的集中考驗。

田灣核電一期工程被譽為“中俄核能合作典範項目”。2018年12月22日3點17分,田灣核電二期工程按期全面投產,二期工程再次書寫了中俄核能合作的新故事,見證了內地對外開放大門越來越大。

進軍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環節,必須以科技創新為支撐。2018年,非洲最大懸索橋竣工通車,就離不開“鞍鋼製造”橋樑鋼的貢獻。鞍鋼提供的橋樑鋼,其中極薄、超寬規格產品佔比近70%,6毫米和8毫米厚鋼板最大寬度達到3.3米。首批訂單比預期提前一週交貨,充分滿足了用戶施工進度要求,為騰飛在非洲大地的內地“鋼鐵巨龍”提供了堅強支撐。

當前,國有企業通過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持續完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全球化佈局,書寫出了一段段高質量發展的傳奇。着眼未來,國際市場開放合作的步伐不會止步,發力高質量方可不斷打造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

深化改革 提供動力

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何來,答案依然從深化改革中尋找。“國有企業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推進國企改革要奔着問題去,堅持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總書記關於國企改革的重要論述,不斷喚醒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強大力量。

高質量發展,不能抱殘守缺,拖延觀望。2018年新年伊始,國家電網審議並原則通過《國家電網公司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2018年重點工作》,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帶動經營機制全面轉變,成為國家電網改革攻堅的最大看點。

歷經一年時間,國家電網2018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改革答卷:在電網領域,增量配電試點引入民營資本36家;產業領域,持續推進有關單位整體上市,5家產業單位資產證券化率近50%;國電南瑞實施首期股權激勵計劃,激勵機制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探索推動電動汽車、信息通信等新興業務混合所有制改革。

無獨有偶,內地黃金作為我國黃金行業唯一一家中央企業,採取增資減債加資產注入的全新形式,開市場先河。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回顧高質量發展之路,國有企業通過持續深化改革,不斷破除束縛體制機制障礙,正在釋放出獨立市場主體的內生活力、發展動力和市場競爭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華彩篇章,2019年期待更多國企改革新榜樣。

自主創新

:央企為國鑄重器

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具體舉措。2018年1月15日,在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全力推動創新發展。

一年來,央企通過重塑自我、砥礪奮進,以自主創新為基礎研發和掌握了一批新的國之重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70週年華誕到來之際,為國家和人民獻上一份厚禮。

把握創新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新驅動戰略的引領下,國有企業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標志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雖然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企業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企業必須在覈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指出了當前內地企業創新的關鍵點。

而關於科技創新,習近平對國有企業寄予厚望。他曾多次表示,國有企業要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

2018年5月8日至10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赴湖北武漢、宜昌6家中央企業實地調研指出,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的諄諄教導,保持戰略定力,下定決心、保持恆心、找準重心,堅持自主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

一年來,中央企業積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將其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全力推動創新發展,加快補齊科技短板,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真正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主力軍。

鑄造國之重器

大國重器,關乎國家命運,關系民族盛衰。國家要強大、民族要復興,必須靠砥礪奮進、不懈奮鬥,通過自力更生、攻堅克難,把大國重器握在自己手裡。

從十八大作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到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並將“創新”放在首位,再到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為國之重器的鑄造開闢新天地。

2018年6月13日,在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說,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所屬國有企業,一定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發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

這些既體現了習近平對國之重器的殷切期待,也體現了他對國有企業的充分信任。為了不辜負總書記的期待和信任,國有企業進一步重塑自我,希望取得新的突破。

2018年7月9日,國資委與內地科協召開共同推進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座談會,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指出,要進一步構建開放共享的科技創新體系,努力掌握一批原創科研成果和產業共性關鍵技術,要深化協同創新,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出更多國之重器。

一年來,中央企業積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通過全力推動創新發展,在創新工程和大國重器方面持續發力,不僅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更成為內地“智”造的世界新名片。

再創內地奇蹟

科技創新為國企發展打下基礎,國企改革為科技創新提供動力,當二者有機結合,將產生新的化學反應,這些不僅僅會體現在中央企業身上,對於各地方國有企業亦是如此。

2018年9月12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杭州海康威視公司召開科技型“雙百企業”現場交流會。

會議要求,各地各企業要在自主創新、持續創新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強支撐創新的體制機制建設,聚焦主責主業,加快建立技術創新體系,做好體系化技術佈局,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科技創新、大國重器、改革試點……2018年一路走來,國有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和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內地奇蹟。

2018年4月,厚度只有0.12毫米超薄玻璃在內地建材下線,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浮法工藝批量生產的最薄玻璃。

2018年7月,由內地交建研製的新一代智能跨運車成功下地,正式進入動態路測階段。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並開始提供全球服務。這標志着北斗系統服務範圍由區域擴展為全球,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

作為“網民最關注的央企十大創新工程”,上述例子只是2018年國企在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方面取得的成就一部分。

“這一年,內地製造、內地創造、內地建造共同發力,繼續改變着內地的面貌。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試航,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水上首飛,北斗導航向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

在2019年新年獻詞中,習近平總書記重點提到了一年來我國在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方面取得的成就,並向每一位科學家、每一位工程師、每一位“大國工匠”、每一位建設者和參與者致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這為國有企業立足新時代新方位,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持續深入挖潛、鑄造國之重器等方面指明瞭方向。

脫貧攻堅戰

:央企爭做排頭兵

當前正在進行的脫貧攻堅戰中,中央企業肩負重任,承擔着42%的國家級貧困縣的對口扶貧工作。2017年,中央企業在246個定點扶貧縣直接投入19.3億元,幫助引進各類資金57.3億元,實施各類幫扶項目1591個。

2018年,中央企業再接再厲,扶貧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一是至少有26個央企對口扶貧的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二是繼續加大深度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在三區三州地區扶貧工作中走在前列;三是繼續創新方式方法,探索更具成效的扶貧路徑。

對此,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巡視員曲天軍評價說,中央企業發揮了脫貧攻堅排頭兵的作用。

多個央企定點扶貧縣摘帽

2018年8月8日,由東方電氣定點幫扶的山西省吉縣成功脫貧,提前兩年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2013年定點幫扶吉縣以來,東方電氣密切配合吉縣縣委政府,圍繞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民生扶貧、智力扶貧、黨建扶貧、消費扶貧出實招,辦實事,舉辦了以“品味呂樑太行,縣長攜手代言”為主題的中央駐晉幫扶單位聯合推介活動、吉縣電商扶貧大講堂等,共投入資金上千萬元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扶貧項目,用實實在在的成效助力吉縣打贏了這場脫貧攻堅硬仗。

這並不是個案。

2018年8月,中化集團對口幫扶的林西縣正式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成為內蒙古自治區2018年唯一一個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6年來,中化集團在林西先後投入1400多萬元,開展扶貧項目24個,累計幫扶貧困農戶7929人(次),帶動項目137個,引進各類資金投入7282萬元。

2018年摘帽的還有國資委機關對口幫扶的河北平鄉縣、魏縣,內地兵器幫扶的黑龍江甘南縣,內地石油幫扶的貴州習水、新疆尼勒克縣、新疆吉木乃縣,三峽集團定點幫扶的重慶巫山縣、江西萬安縣,內地寶武對口幫扶的雲南寧洱、西藏丁青等。

《國資報告》記者根據公開信息統計發現,2018年,至少有26個國資委機關和央企對口幫扶的國家級貧困縣摘帽。

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扶貧力度

“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提出,要務必深刻認識深度貧困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艱巨性、重要性、緊迫性,採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紮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部署,積極發揮央企在深度貧困地區扶貧過程中的作用,2018年5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在甘肅臨夏州,召開中央企業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

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表示,中央企業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增強做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想轉化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實際行動,在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中走在前面、作出表率。

據統計,中央企業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結對幫扶、對口支援縣達79個。按照國資委的要求,各央企加大了在當地的扶貧力度。

國家能源集團在“三區三州”承擔着對口支援西藏聶榮縣、青海剛察縣,定點扶貧青海曲麻萊縣、四川涼山州布拖縣和普格縣5個縣的任務,是承擔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任務最多的中央企業之一。

幾年來,國家能源在當地建養殖場、建電商平臺,對各縣醫療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還設立了“曲麻萊縣黃河源生態保護扶貧基金”,在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設置護林員等公益崗位,將生態保護與精準幫扶高度融合。

2017年6月起,管理着兩只產業扶貧基金的國投創益加大了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投資支持力度。目前基金在“三區三州”累計投資13個項目、投資金額近30億元。同時,在貴州、雲南、新疆等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的省份設立11家子基金,並成立央企扶貧子基金聯盟,引導帶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繼續探索有效扶貧新方式

在長期的實踐中,央企探索出了基礎設施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和基金扶貧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扶貧方式。

2018年以來,各央企繼續創新步伐,結合時代特點,尋找更加方便快捷的扶貧方式。

2018年1月8日,內地一汽董事長徐留平宣佈,2018-2020年紅旗品牌將投入1.5億元,在紅軍長徵沿線105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展大型教育扶貧公益項目——“高舉紅旗,精準扶貧,走好新時代長徵路”項目。

三峽集團則結合自身優勢,探索出了生態脫貧的新路子,讓貧困人口從生態建設與修復中得到更多實惠。“在溪洛渡、向家壩電站投產後,設立了金沙江水電基金,用於支持雲南、四川庫區移民後續幫扶和生態環境治理,解決移民長遠生計問題,現在庫區基礎設施、移民居住條件發生巨大變化。”三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央企探索的新型扶貧方式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國資委牽頭、中央企業共同出資設立的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2018年,央企扶貧基金二期募資完成,股東擴大到國資委監管的全部中央企業和財政部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內地郵政,兩期募資規模共達154億元。

加上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金,國投創益負責管理的兩只國家產業扶貧基金總規模達到182億元。截至2018年底,兩只基金累計完成投資決策項目101個,投資金額達150.98億元,投資項目分佈於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全覆蓋。引導和撬動超過1500億元社會資本投資貧困地區產業項目。

風險防控

:為發展築牢安全底線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國有企業打贏三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8年三大攻堅戰初戰告捷。

2018年,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在風險防控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過提示、問責、座談會、調研、出臺文件報告等方式築牢風險防火牆。

高度重視各類風險

2018年初,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已撤併)對中央企業年度監督檢查情況報告。公告顯示各中央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利潤增速創近5年同期最好水平。

監事會2017年印發監督檢查情況通報、提醒函和整改通知174份,提示存在的問題和風險5171項。監事會監督檢查發現,部分企業存在內部管控風險、經營投資風險、境外管控風險和財務風險。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監事會提示提醒的問題和風險,中央企業採取措施落實整改,累計挽回損失以及降低風險敞口2400多億元,制定修訂管理制度5344項,對5356名責任人進行問責追責。

進入2018年7月,國資委發佈的《2018年度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匯總分析報告》披露,2018年各中央企業主要面臨健康安全環保風險、投資風險、現金流風險、國際化經營風險、競爭風險、政策風險、業務轉型風險、人力資源風險、質量風險、戰略管理風險和法律糾紛風險(並列第十)等十大風險。

與2017年相比,國際化經營風險同比上升,業務轉型風險凸顯,法律風險較為突出。《報告》建議各中央企業要構建適應新形勢下國資監管新要求的風險管理體系,全面梳理排查風險隱患,加快企業風險管理信息化進程,加強風險管理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探索有效的風險管理方式方法。

同在2018年7月召開的央企、地方國資委負責人視訊會議也提出,要進一步強化重點領域防控,嚴控債務風險、金融業務、國際化經營風險、法律風險和安全環保風險,切實築牢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

全力防範債務風險

2018年12月25日,內地鐵物與長城資產等7家投資機構簽署共計70.5億元的市場化債轉股合作協議。債轉股協議的簽署,標志着歷經2年多的債務重組後,公司債務問題基本解決,內地鐵物將從扭虧脫困向謀求改革發展轉段。

不僅是內地鐵物,國資委在2018年7月公佈的數據顯示,18家中央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市場化債轉股框架協議,簽約規模約5000億元,資金落地超過2000億元。

2017年國資委全面打響央企降槓桿減負債攻堅戰,2018年,這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018年,國資委制定了《中央企業資產負債率分類管控方案》,按負債率水平高低和帶息負債規模大小不同,結合企業改革發展的特殊情況,對中央企業分類提出管控要求,要求負債率逐步回歸管控線和警戒線以下。

國資委與中央企業逐戶溝通落實管控要求,明確2020年資產負債率管控工作目標以及分年度管控目標,並就管控目標與中央企業逐戶簽訂降槓桿減負債工作專項目標責任書。同時,將高於警戒線及帶息負債規模大的企業,納入債務風險管控範圍,逐月跟蹤分析負債率變化和帶息負債規模增長情況,確保不發生重大風險事件。

數據顯示,到2018年6月末,央企半數以上央企實現負債率下降。冶金、發電等負債率較高的行業出現明顯下降。

強化境外風險管控

2018年伊始,中美貿易戰打響,世界經濟大背景不樂觀,尤其海外投資未知風險逐步升高。

2018年5月,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境外風險防控專題會。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強調,中央企業要着力做好戰略規劃,着力加強集團管控,着力推進依法合規,着力避免無序競爭,着力加強隊伍建設。

專題會前一日,肖亞慶到內地能建、內地五礦調研。內地能建葛洲壩集團通過信息化管理,實現了公司總部對全球在建項目的實時監控、信息共享、風險預警以及公司總部與海外員工即時聯通、雙向互動和應急救援。

肖亞慶要求企業認真總結境外風險防控工作經驗和教訓,健全風險管控體系,確保制度落實落地,進一步完善監管方式,更加註重事前把關、事中監測、事後評價一體化全流程管控。

合規與風控從不同角度彌補企業管理機制的缺陷。早在2017年,國務院國資委就確定了5戶中央企業進行合規管理試點。

從防範風險的角度出發,2018年11月,國資委發佈《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強調建立全面合規管理體系,對合規管理體系的十二大構成要素做了全面、具體的規定,成為推動中央企業合規管理及至內地企業合規管理里程碑式事件。該文件要求中央企業設立合規委員會,與企業法治建設領導小組或風險控制委員會等合署,定期排查梳理海外投資經營業務的風險狀況。

進入新時代,央企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世界一流企業,需要更加重視風險防範。

改革開放四十年

:國企蓄勢再出發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國有企業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實現了從國營工廠到現代化、國際化企業的轉變,國有資產規模也出現了幾十倍的增長。

截至2017年底,國有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80萬億元,較1978年增長400倍;營業總收入52萬億元,增長122倍;利潤總額近2.9萬億元,增長超過50倍。

撫今追昔,鑒往知來。

站在這樣特殊的歷史關口,國資委和中央企業一方面用多種方式紀念改革開放,一方面用更好的經營業績為改革開放40週年獻上厚禮。與此同時,央企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投入到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之中,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慶祝

2018年年初開始,中央企業系統舉辦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

比如,內地中鐵開展了“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向內地中鐵人的芳華致敬”活動;內地鐵建和中鋁集團開展了改革開放40年徵文活動;中交集團舉辦了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暨公司改革施工年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等。

其中,中建集團舉行的“建證40年·內地建築奇蹟之旅”大型主題傳播行動,以其時間跨度長、規模大等特點引發廣泛關注。

該活動歷時8個月,始於河北雄安新區,結束於深圳,期間跨越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8個國家。主辦方邀請了內地外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媒體記者、高校師生、社會公眾等走進內地建築建造的內地樓、內地路、內地橋、內地港、內地核電等超級工程,走近拼搏奮鬥、創新奉獻的建設者。據統計,共走進37座城市,開放50個超級工程,包括9個海外工程,累計受眾超過2.2億人次。

國務院國資委推出了《輝煌四十年奮進新時代——中央企業改革開放40週年成果圖片展》。該展分改革奮進、開放共贏、國之重器、責任央企、時代英才、強根固魂等6個專題,以時間為序,共展出圖片245張、圖表20張,全景式展現中央企業在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曆史進程中的精彩瞬間、顯著成就。

獻禮

2018年,中央企業系統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的最好方式,就是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2018年前三季度,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1.1萬億元,同比增長11%;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3491億元,同比增長21.5%;累計上交稅費1.7萬億元,同比增長7.3%。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改革方面,國資委啟動了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旨在通過抓基層、抓典型、抓落實,把更多精力聚焦到解決重點難點實際問題上。

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上半年中央企業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任務全部完成,並累計完成1200戶企業的“處僵治困”工作。

新舊動能轉換加快,通信企業新業務、集成電路和微電子等新產品銷量均實現快速增長;發佈了首個國際5G標準等一批創新成果,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公司制改革實現歷史性突破,混改持續發力……剛剛過去的2018年,國資國企改革涉深水區、啃硬骨頭,新收穫連連。

學習

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出席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了內地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2018年12月24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擴大)會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會議提出,要深刻認識40年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牢牢把握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大原則,善於從歷史經驗中把握規律、汲取力量,確保國資國企改革事業始終沿着正確的航向破浪前行。

“央企既見證了強國富民的光輝歷程,又擔負着改革開放的實踐使命。”內地保利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念沙表示,保利在改革中誕生,在開放中成長,在市場中壯大,在創新中發展。站在新起點上,我們將繼續深化國企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加強文化交流,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奮鬥。

“一次又一次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正確而偉大的選擇,是我們堅定不移的道路!”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光安表示,對於有着60年曆史的國有企業柳工來說,企業改革幾乎伴隨着改革開放的全過程。

新興際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雅林在學習講話精神後提出,要搶抓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機遇,發揮企業在應急救援裝備領域的產業優勢和資源整合能力,將新興際華發展自覺融入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

接力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

遵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央企系統深刻認識到,改革開放最好的紀念就是在改革開放上有新作為。

2018年12月25日,全球最大公用事業企業內地國家電網公司宣佈,下一步將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推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大舉措,包括電網建設、裝備製造、抽水蓄能、電動汽車、綜合能源服務、信息通信等各業務領域,幾乎涵蓋了國家電網公司的全部經營範圍。其力度之大,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2018年12月28日,國資委發佈了新一輪11家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名單。

前不久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國資國企改革”,預示着新一年又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攻堅蓄勢待發。

對此,國資委黨委提出,要深刻總結40年國企改革寶貴經驗,堅定新時代國企改革再出發的信仰信念信心。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堅定不移將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推向前進。

世界一流企業:

新時代央企發展路線圖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改革開放進入第40年,國有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規模來看,2018年進入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達82個,其內地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有48個。

於此同時,和世界一流企業相比,無論是在技術、管理、核心競爭力方面,央企還存在差距,部分中央企業只在部分領域,具備了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和條件。2018年,內地企業在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道路上,正在不斷積累向世界輸出管理智慧和方案的能力。

發展思路逐漸清晰

2018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系統闡述了國資委對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觀點。

他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批在國際資源配置中能夠佔據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培育一批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的領軍企業,培育一批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從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2018年4月,國資委主辦第二屆“內地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其主題就確定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當日眾多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在現場分享觀點,碰撞思想。

比如,內地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提出了“八有一流”的觀點,世界一流企業應該是有情懷、有質量、有特色、有創新、有底線、有口碑、有活力、有責任的企業。

2018年6月,圍繞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國務院國資委組織了多個專題調研,分別在航天科技、內地建築、內地石油召開三場座談會。

會議要求,要把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作為央企改革發展、建立內地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目標,堅持面上引導和重點培育相結合,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等對標引導、撬動助推作用。

2018年9月,一年一度的內地500強企業高峯論壇在陝西西安召開,大會的主題亦是“爭創世界一流”。與會人士提出中央企業要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做到三個領軍、三個領先、三個典範。

“三個領軍”是成為在國際資源配置中佔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成為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的領軍企業,成為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三個領先”是指效率領先、效益領先、品質領先。“三個典範”是指要成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典範,成為履行社會責任的典範,成為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範。

專家學者積極建言

邁向世界一流企業,央企還有多大差距,不足之處在哪裡?這方面,專家學者有着更為詳盡的分析。

中企聯會長王忠禹表示,2018年中企聯專門組織力量對世界一流企業的主要特徵進行探討。調研發現,我國已有部分企業在一些產品和技術方面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在人才、品牌、文化、商業模式等方面,特別是創新能力、標準話語權、國際公認度等方面,真正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為數不多。

2018內地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人均利潤為4.5%、9.6%、1.3萬美元,分別只相當於美國500強的57.7%、69.0%和36.5%。

內地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羣慧認為,內地企業要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就要有向世界輸出管理智慧和方案的能力。一些內地企業中的“百年老店”,像華潤、招商局等,影響力還不夠。有些新銳企業,像BAT、華為等,成立的時間較短,國際化程度也不夠。“現在重未證據表明,任何一家企業能確信在世界市場競爭浪潮中獲得持續領先的競爭力。”

與黃羣慧的觀點類似,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一場培訓會上也表示,什麼時候內地人能夠到紐約開一個諮詢公司、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又或者是會計事務所?沒有做到這一步,我們就沒有真正的國際化。

豐富的內涵和標準

2018年,不少央企都重新調整企業戰略規劃,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很多央企規劃的時間節點都呼應了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分兩個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的奮鬥目標。比如內地海油提出了建設內地特色國際一流能源公司的新目標,制定了面向2050年的“兩個階段”奮鬥目標:用15年的時間,進入全球石油公司第一陣營;再用15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建成內地特色國際一流能源公司。航天科工、內地石油等央企的時間表類似,目標都是所在領域的世界一流。

堅定一流目標,需要長期主義的觀念。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就提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在“目標上着眼長遠、結構上佈局長遠、動力上積蓄長遠、轉型上推動長遠”。

早在2012年,國資委就提出了世界一流企業應當具備的13項要素,並制定了相關文件開展對標分析。

但流動不居的是變化本身,世界一流企業沒有永恆不變的衡量標準。到今天,內地企業已經發展到了必須更多依靠自身力量創新引領的時代,需要尋找自身的路徑。

在華彩諮詢總裁白萬綱看來,今天我們不能簡單的從結果推導原因,計算各種指標特徵,更要關注世界一流企業的思考方式,研究他們長期領先背後看不見的手在哪裡,其精神層面的信仰和堅持到底是什麼。

當更多的央企有能力在各行各業定義世界一流,豐富世界一流企業的內涵和標準,也就是建成世界一流企業之日。

收入分配改革

:激發央企新活力

國有企業收入分配改革事關國企工作者的切身利益,事關國企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如何在實踐中既保持分配體系的總體穩定,又能在重點問題上有所突破,這考驗着改革者的智慧。

黨的十九大作出內地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部署。這對新時代中央企業收入分配改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年1月25日至26日,在中央企業考覈分配工作會議上,國資委提出2018年要做好“全面完善工資總額管理制度體系”等六方面重點工作。這次會議也拉開了中央企業在新時代深化收入分配工作的序幕。

持續激發活力

堅持激發人的活力,充分調動廣大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是中央企業能夠持續釋放創新活力的關鍵。

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才是第一資源”,為中央企業考覈分配工作進一步指明瞭改革的方向。

近年來,國資委下發了《關於做好中央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工作的通知》、《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等文件,大力推動實施科技創新中長期激勵。

2018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釋放國企收入分配改革的強烈信號,國有企業員工待遇的市場化程度、分配秩序等情況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

與此同時,國資委結合企業改革發展和市場競爭實際,積極探索契約化管理和職業經理人差異化薪酬分配辦法,促進央企進一步凝聚黨性強、本領高、素質好的企業家隊伍。

通過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促進企業構建經營管理骨幹和科研技術人才隊伍,進一步激發、釋放科研人才的創造、創新活力。

通過完善職工工資決定及正常增長機制,保障和改善職工待遇,促進員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隊伍。

目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已相對成熟,國資委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用好這些工具,規範實施。鼓勵科技型企業積極開展股權、分紅激勵工作,軍工事業單位和科研設計單位可積極開展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試點。

在國資委指導下,各中央企業正通過積極落實主體責任,探索多元化激勵方式,確保與自身發展息息相關的中長期激勵措施可用、能用、管用。

發揮導向作用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促進中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通過改革充分發揮業績考覈的導向作用。

國資委要求,圍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考覈分配工作要推動中央企業不斷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能力,必須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

2018年,國資委在考覈分配工作中主動作為,圍繞“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目標,從理念思路、指標設計、目標確定、考覈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引導中央企業持續提高產品質量、資產質量、管理質量和收益質量。

2018年前三季度,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1.1萬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凈利潤9841.3億元,同比增長19.2%。9月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有55家企業資產負債率比年初有所下降,39家企業降幅超過1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央企經濟運行呈現“三優一減”特點:投資結構優,運行質量優,生產效率優,成本費用減少。

國資委通過強化考覈分配的導向作用,有效促進中央企業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提質增效、瘦身健體,採取過硬措施,及時防範、有效化解各類重大風險;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製造業優化升級,加速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央企業經濟運行取得的良好成績,進一步增強了國資委通過考覈分配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對標世界一流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2018年,國際內地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任務依然艱巨繁重。新形勢下,需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發揮考覈分配工作的作用,引領中央企業不斷向世界一流邁進。

2018年,國資委在考覈分配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國際對標和行業對標,繼續推進和完善企業績效評價、職工薪酬調查等工作。

通過編制印發《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世界一流企業評價對標報告和企業職工薪酬調查報告,國資委為中央企業國際對標、行業對標提供了參考和指導。

在此基礎上,各中央企業通過樹立全面對標管理理念,主動以世界一流企業為標桿,通過選標找差距、追標補短板、越標擴優勢,力爭早日實現從追跑、跟跑到並跑、領跑。

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對標體系,堅持全面對標和重點對標相結合、結果對標和過程對標相聯系、外部對標和內部對標相銜接,不斷擴大對標範圍,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對標體系。

與此同時,通過深化對標結果應用,進一步完善對標管理與考覈分配工作的聯動方式,中央企業不斷擴大結果應用的廣度與深度,將對標管理應用於業績考覈與薪酬分配全過程,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全面提升。

雙百行動

:鍛造國企改革尖兵

2018年,國企改革依舊以問題導向穩步邁進。亮點不斷的改革成績單上,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無疑是一大熱點。在國企改革攻堅克難、攻城拔寨的關鍵時期,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更硬作風打贏“雙百行動”這場硬仗,事關改革全局。

自2018年8月,“雙百行動”號角吹響以來,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相繼印發《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工作方案》,組織召開動員部署視訊會議舉辦專題培訓班等,入選企業積極上報試點改革方案,制定工作任務臺賬,緊抓歷史機遇,爭當立得住、叫得響的國企改革尖兵。

回望2018年“雙百企業”行動路線圖,以點帶面、星火燎原的改革局面梯次展開。

出硬招 抓實效

“雙百行動”不同於此前的“十項改革試點”,是以“1+N”政策體係為指導,以前期各個單項試點成果為支撐,全面拓展和應用改革政策和試點經驗,進而形成從“1+N”頂層設計到“十項改革試點”再到“雙百行動”梯次展開、縱深推進、全面落地的國企改革新局面。

為充分體現改革的意圖和目的,雙百企業的遴選極具關鍵意義。納入“雙百行動”的“雙百企業”共400餘家,各家企業在功能定位、行業特點、發展階段、競爭程度等方面差異顯著。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個性迥異的“雙百企業”卻有着集中鮮明的共性特徵——身處基層一線,改革願望迫切。因此,開展“雙百行動”勢必要做到“一企一策”、精準發力。

力求抓深抓細抓出實效,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動員部署會上明確要求,要全力指導所屬“雙百企業”一企一策制定完善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確保方案“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既符合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的要求,又具有鮮明的區域、行業、企業特點,既能高質量、高標準完成“規定動作”,又能探索創新出靈活機動、務實高效的“自選動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2018年9月12日、10月12日和12月17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在海康威視、萬華集團、徐工集團組織召開科技型、工業類、外向型“雙百企業”現場交流會,200多家“雙百企業”實地考察三家優秀企業,深入交流改革經驗和有效做法。

答疑解惑,共話改革。以工業類“雙百企業”為例,人才匱乏成為工業類國有企業普遍面臨的突出問題。會議指出,工業類國有企業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解決企業體制機制問題,增強國有企業動力活力。主業處於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工業類國有企業,要積極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革,有條件的要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據不同企業的功能定位,逐步調整國有股權比例,引入“積極股東”,形成股權結構多元、股東行為規範、運行高效靈活的經營機制。

對標先進 鍛造尖兵

改革重在發揮先進的示範突破帶動作用。選取基層國企開展“雙百行動”,其要義正是在於加強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學習借鑒,真正打造一批治理結構科學完善、經營機制靈活高效、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的國企改革尖兵。

因此,通過與先進企業對標,進而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成為“雙百行動”向縱深推進的重要方法。

山東省煙臺市屬國有企業萬華集團,是一家全球化運營的上市公司,擁有煙臺、寧波和匈牙利三個世界級規模的化工園區和內地外6個研發基地,2017年實現收入656億,利潤203億,是我國最具創新實力的工業企業之一。回顧總結企業改革經驗,萬華集團董事長、總裁兼黨委書記廖增太表示,“萬華的體會是,正是因為改革才激發了萬華創新的活力,正是因為創新才實現了萬華的跨越發展。”

通過選樹典型,打造立得住、叫得響的國企改革尖兵,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性競相迸發。國家電網公司入選國資委“雙百行動”的企業共3家,分別為國網江蘇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國網南瑞集團,試點企業將分層分類積極穩妥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同時,在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市場化經營體制、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等方面形成標志性成果。

以納入“雙百行動”為契機,湖南國企長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融資、股權結構管理等方面深化合作。深圳市國資委也與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5家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分別與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和建信信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共同促進深圳上市公司穩健發展、推動金融服務市屬國企實體經濟更加便利化等方面不斷加大合作力度。

2018年10月15日,國資委有關領導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根本目的就是通過抓基層、抓典型、抓落實,把更多精力聚焦到解決重點難點實際問題上,盡銳出戰,攻堅克難,推動中央精神和決策部署落實落地、見行動見效果。

隨着國有企業“雙百行動”的不斷深入,脫穎而出的一批批優秀企業,將持續為國企改革注入強勁正能量。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改革合力和“先鋒隊”“模範生”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學習好、運用好改革政策和試點經驗,“雙百行動”勢必會貢獻出更多可以推廣復制的“雙百方案”,匯聚強大的改革力量。

國民共進

:攜手深耕新時代

近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地外形勢,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發展均面臨着一系列的新問題,新挑戰,二者如何協調發展,實現國民共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回顧2018年,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始終牢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守共同發展的原則,以更大力度、更深層次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從而實現了國有資本與其他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互利共贏。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並強調,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並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2018年2月7日,國資委召開國企和其他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通氣會。會上,多家央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混改步伐,通過上市公司、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實現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的融合發展。

隨着混改的持續推進,國民共進的紅利加速釋放。通過混改,內地聯通解決了機制不活、激勵不夠、創新不足等問題。

內地聯通電子商務部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黃文良說,目前,聯通與騰訊、阿里巴巴等聯合推出的騰訊王卡、阿里寶卡等產品,面向青年人、流動人口等特定人羣,最低消費僅需19元即可實現定向流量全免費,極大降低了流量消費門檻。

這些創新在優化用戶體驗的同時,也為聯通和合作夥伴實力“圈粉”。截至2018年9月,新模式發展的用戶超過8700萬戶,完成收入超過260億元,營銷費用也大幅降低。內地聯通的經營業績實現了“V”型反轉。2018年前三季度,內地聯通整體主營業務收入為2000.13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同期上升6.5%。

截至2018年10月,國投通過旗下國投高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管理基金33支(不含資管基金),基金規模達1600億元,目前已投金額中超過七成投向民營企業。

比如國投創新發起設立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資高端醫療器械和葯品、工業機械人和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等國家急需且民營資本活躍的領域,引領產業發展。基金出資15億元領投寧德時代,帶動其他社會資本近150億進入新能源動力電池創新領域。投資後國投積極完善產業鏈佈局、協助開拓客戶資源,推動其鞏固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的領先市場地位,為新能源汽車需求爆發式增長提供了保障。2018年6月,寧德時代順利上市。

國投系的股權基金則已直接投資200多家民營企業,其中12家已成功上市,為我國民營上市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支持。此外,國投系股權基金還通過子基金間接支持了1800多家民營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

“國投的實踐證明,國有企業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國投公司董事長王會生說。

國民共進成效顯著

類似內地聯通、國投這樣的國民共進,釋放紅利的例子還有很多。

2018年11月14日,國資委召開媒體通氣會,通報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展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新的階段,改革措施不斷深化,呈現出步伐加快、領域拓寬的良好態勢,國有資本和其他各類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不斷深化。

具體而言,首先是大多數國有企業已在資本層面實現混合。從產權層面看,截至2017年底,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及各級子企業中,混合所有制戶數佔比達到69%,省級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戶數佔比達到56%。從所有者權益層面看,2017年底,中央企業所有者權益總額17.62萬億,其中引入社會資本形成的少數股東權益5.87萬億,佔比33%;省級國有企業所有者權益17.7萬億,其中少數股東權益超過4.7萬億,佔比26.6%。

其次是充分競爭領域國有企業混合程度更高。目前,商業一類中央企業的混改比例已超過70%,其中建築、房地產、製造、通信、批發零售等5個行業混改戶數佔比分別達到了87%、80%、75%、74%和72%,中央企業四級及以下子企業超過85%實現了混改。開展混改的省屬國有企業中,商業一類企業佔比達到88%,二至四級企業佔比超過90%。

此外,上市公司已成為國有企業混改的重要載體。目前,國有企業主要優質資產已進入上市公司。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共計54.5萬億,其中約65%已進入上市公司,比2012年底的54%增長了11個百分點;省級國有企業約40%的資產進入了上市公司,其中上海、重慶、安徽等地均超過了50%。

下一步,國資委將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的要求,緊密結合企業功能定位,全面結合各項試點,分類分層統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同時,還將完善機制強化激勵,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切實轉換對混改企業的監管方式,努力實現不同所有制經濟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2018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延續穩中向好態勢。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通過深入合作,攜手深耕新時代,在市場經濟中盡顯身手,邁步走向高質量發展,使得內地經濟繼續行穩致遠。

盤點2018:國資國企年度十大關鍵詞 財經 第3張


《國資報告》由國務院國資委主管,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內地經濟出版社主辦。雜志定位於“探尋變革之道,打造陽光國資”,專注政策與制度解析,解讀報道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國際知名企業、財團組織的行為與決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