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情我們作為晚輩是不能瞎說的,而且無論說什麼都得罪人,要麼得罪楊先生,要麼得罪李先生。作為科普,隨便說說吧。

一開始的時候,是李先生的一個朋友採訪了李先生,在紐約的一個雜誌上發了一個科普文章,來講述他們發現宇稱不守恆定律的經過。這個作者是李的朋友,寫了文章直接發了出去,沒有給楊審核。這樣就引起了楊的不滿,他認為這是李試圖用媒體的方式來歪曲他們發現宇稱不守恆定律的歷史經過——尤其是涉及到誰是第一個想到宇稱不守恆這個事情的,就證明誰的貢獻大。這是楊的看法,楊是一個非常有歷史感的偉大人物,他不希望他心目中認定的真實的歷史被篡改。

李接受採訪,談這個事情,可能本來也沒有什麼目的,就是給大家做做科普,沒有想到得罪了楊。於是,兩個人有了矛盾。當然,在這之前也有矛盾的苗頭了,因為當時領獎的時候,李是論文第一作者,但楊與李溝通後,楊第一個上台領獎——這不符合常理。李當時沒有拒絕楊的提議,但後來覺得不對勁,可能心裡已經生氣了。當然了,本來大家都是中國國籍,誰先上台領獎也不是什麼大事,楊比李大幾歲,曾經幫助過李,首先上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的關鍵是,這個諾獎是歷史性的場面,楊首先上台領獎給觀眾的感覺是:楊雖然不是論文的第一作者,但楊的貢獻很大。

於是,李很不高興,覺得自己虧了。於是,才有了那次接受採訪的一個科普文章。

這些事情本來都是小事,但後來越鬧越大,畢竟大家都是偉人,誰也不好欺負,所以成了現在的樣子。

我覺得,這事情永遠說不清楚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