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談判:撒切爾夫人走下人民大會堂時摔了一跤【3】

2013年04月08日20:32來源:中國青年報手機看新聞

  • 列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型大小
  • 刪掉「the」打破了議程問題談判僵局

    雙方一開始就陷入了有關議程問題的爭論。

    中方要求英方首先承認中國對香港整個地區的主權,然後進入同中方磋商如何保持香港穩定繁榮與移交主權等技術性問題。英方認為談判不應該有任何先決條件,主權問題只能作為更廣泛、更具體的一攬子交易的一部分來加以討論。這樣經過5輪、6輪商談,一直就在這個問題上兜圈子。

    小平同志是1982年9月和撒切爾夫人講的,兩年為期。到了1983年春天,過了六七個月,議程問題還沒有解決。

    此後,撒切爾夫人終於在柯利達等人的勸說下召開緊急會議。1983年3月,撒切爾夫人致函中國總理說:「如果中英兩國能夠就香港的行政管理安排達成協議,而這些安排既能保證香港今後的繁榮和穩定,又能為中國方面,也能為英國議會和港人所接受,我就準備向議會建議,使香港的主權回歸中國。」比過去的態度總算是有所變化了。

    中方立即提出了實質性談判的三項議程:主權的移交,1997年之後的安排和1997年以前的安排。但是英方還是不同意,只同意先討論1997年前後的安排問題,不同意在議程中出現「交還香港」或「主權移交」一類的字樣。這樣一來,議程還是僵在那裡。

    柯利達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我當時是主管西歐的部長助理,我記得那是個夏天,大概是7月,他專門約我到他官邸共進午餐。喝咖啡的時候,他說:他非常著急,議程問題到現在還談不下來。我們是用中文寫的稿子,第三項議程就是「香港主權的移交」,英文是th e tran sfe r o f so v e re ig n ty 。柯利達跟我講,雙方還沒開始談判,如果用這種表達,就等於說英方已經承認了主權必須移交。因此,他建議把冠詞「the」改成「a」。我當時想,用「a」就很不確定了。我跟他說:是不是既不要「the」,也不要「a」。反正中文根本沒有冠詞的問題。柯利達跟助手商量了一下,就這樣定了。

    西歐司的一位官員吳吉平後來到美國留學,在他寫的《香港會談風雲錄》描寫了這段故事:「這樣的細微差別,中文裡是沒有的,看上去好像是文字遊戲,實際上包含著中、英兩方的不同立場。」

    之後,我和柯利達就第二階段談判的議程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先談1997年後的安排,再談1997年前的安排,最後談「關於主權移交事宜」。議程問題解決之後,雙方商定於7月12日開始正式舉行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第二階段會談的第一輪談判。談判在北京臺基廠頭條3號舉行。

    會談的時間和地點本來是保密的,但是來北京採訪中英會談的大批香港記者一早就守候在英駐華使館門口,一看到使館的車隊開出大門,就搭乘計程車窮追不捨。他們為了不被甩掉,不惜出高價要司機闖紅燈。會談地點就這樣被記者發現了。

    中方由姚廣任團長,英方由柯利達大使任團長。當時,大致每月舉行一輪會談,每輪會談時間為兩天。

    姚廣在前臺,我在後臺,我參與了談判策略的研究和同柯利達進行私下的接觸和磋商,但是沒有參加正式代表團。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