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年,劉曜建立前趙。大將石勒在滅西晉及平定反的過程中立有大功,因此被劉曜封為趙王。石執是一個目不識丁的羯族人,但卻十分有心計。在劉曜被勝利沖昏頭腦、開始麻痹起來時,他卻在積極地護充自己的實力,最終打敗了劉曜,滅了前趙,建立了後趙。他由奴隸到皇帝的故事後人看來確實很勵志!

一,賣身為奴,趁亂而起

石勒本名匐勒,字世龍,羯族人,先輩是部落中的小首領。石勒繼承了羯族人勇猛無畏的傳統,自幼便長得十分強壯,騎射武藝更是一時無二,遠近聞名。

石勒十四歲時,曾隨鄉人到洛陽做買賣,被大臣王衍偶然遇見,王衍對身邊的人說:「我觀察這個胡人,感覺他志向高遠,恐怕將來會為害天下。」於是命人趕緊去抓他回來,但那時石勒已經走遠了。

石勒二十歲時,故鄉爆發了饑荒,部落裏的人都四散逃荒。在逃荒的路上,他與族人失去了聯繫。當時,有軍隊正在抓捕、販賣胡人,以補貼軍費。石勒也被抓住,與其他胡人一起被賣到了冀州,成了師歡家的奴隸。石勒身高力壯,幹活賣力,師歡見他長相不俗,精於騎射,認為他絕非凡人,便將他釋放了。

當時,八王之亂依然在繼續,石勒不得不四處漂泊,為地主幫工,在此期間,他結識了許多與他遭遇相同的流民,從而組建了一支騎兵隊。由於他精於騎射,還會相馬,因此深受當地豪強汲桑的青睞。後來,汲桑為他取了「石勒」這個漢名,在汲桑的大力幫助下,石勒勢力日益壯大,逐漸擁有了支戰鬥力超羣的軍隊。

不久,汲桑自封為大將軍,封石勒為掃房將軍,率軍攻破鄴城,斬殺了新蔡王司馬騰。當時大權在握的東海王司馬越得知這一消息後驚詫不已,馬上命苟晞等人率軍徵討。汲桑、石勒不敵,汲桑被殺,石勒則率領殘餘部隊逃往他處。

二,投奔劉淵,中原發跡

劉淵反叛朝延後,石勒率眾前去歸附,負責徵討山東的軍事行動。石勒率軍南征北戰,很快便將魏郡、趙郡、鉅鹿、常山等地攻破。在此過程中,他不僅幫助劉淵逐步擴充了勢力,同時也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此外,他還將轄地內知識淵博的漢族文人集聚在一起,為其出謀劃策。可見石勒並不甘心充當劉淵的先鋒官,他也在祕密發展自己的勢力。司馬越看到石勒的勢力日益壯大,嚴重地威脅著朝廷的安危,便親率大軍攻打石勒,卻在出征途中病逝了。

司馬越一死,晉軍頓時失去方寸,亂作一團。太尉王衍臨危受命,卻無力應付石勒大軍的攻勢,被殺得大敗。戰後,石勒處死了襄陽王司馬範、任城王司馬濟以及太尉王衍等高官顯貴。

311年,石勒與劉曜、王彌聯兵攻破洛陽。312年,石勒下令修建壁壘,建造船隻,準備攻打鎮守建鄴(今南京)的琅琊王司馬睿。司馬睿將全部兵力集聚於壽春(今安徽壽縣),任命鎮東長史紀瞻為帥,全權負責抵禦石勒大軍

正當石勒下令渡河時,突然天降大雨,雨水將道路沖斷,淹沒了軍營,更在軍中引發了瘟疫。一時間,石勒軍中糧草匱乏,許多土卒病倒,石勒便採納張賓的建議班師北還,到了河北。在以後的數年間,石勒先後攻佔了冀州、幽州、幷州和青州,勢力日漸壯大。

318年,匈奴漢國皇室發生政變,劉曜登基稱帝,國號趙,史稱前趙。當時,為了平叛,劉曜極力拉攏石勒。石勒在平叛過程中立有大功,因此被劉曜封為趙王。

然而此時,石勒的實力已經足夠強大,他不願屈居劉曜之下,考慮到劉曜對他也深懷戒心,他便產生了擁兵自立的想法。

三,目不識丁的皇帝

319年,石勒宣稱建立趙國,史稱後趙,與劉曜建立的前趙政權針鋒相對。此後兩國之間攻伐不休。329年,石勒終於將前趙政權一舉殲滅,清除了這個眼中釘,由於他曾經做過奴隸,所以後人稱他為「奴隸皇帝」。

石勒自幼不識字,加上前半生戎馬奔波,他沒有多少文化,但是,他卻十分看重文人。

石勒登上皇位後,便傳下詔令:俘虜若是讀書人,就不準殺害,要將其送到都城,由他親自處理。後來他又接受張賓之議,下令設置學堂,並讓所有部將之子都去讀書。

除此之外,石勒還建立了保舉和考試製度,規定被保舉人通過了考覈就能做官。正是由於他如此重視教育,唯纔是舉,才使得後趙出現了繁盛的局面。

石勒雖然不通文墨,卻非常喜歡學習。他經常請博學之士為其讀書,並總是即興表達自己的看法。有次,當聽到《漢書》中,有大臣勸劉邦賜封六國貴族後代為王的歷史時,他說:

「這樣做非常不應該,劉邦靠這種方法怎麼能保住天下呢?」

講書人連忙解釋說,後來在張良的勸諫下,劉邦並沒有賜封六國貴族後代為王。石勒聽了說道:「幸虧有這個人。

333年,石勒病逝。在遺囑中,他要求喪事一切從簡,萬不可奢靡浪費,並叮囑太子石弘和侄子石虎要融洽地相處,切勿像晉朝司馬氏兄弟那樣自相殘殺。然而,石勒喪事剛過,其侄石虎便起兵殺死石弘,篡位稱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